独家|痛别名家!当年官司屡掀波澜!天津相声界不得不说的往事

  2022年12月8日22时30分,知名相声演员、相声教育家、相声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杨志刚在家中不幸离世,享年83岁。

  他曾总结自己的艺术人生:

  “我更愿意教授年轻人,我愿意演戏,也愿意搞创作,还愿意做导演,可我甘愿做幕后工作,露不露面没关系,我不在乎,只要有活儿干就行。”

  昨日,新报记者独家采访杨志刚生前的好友、师兄弟以及徒弟等人,讲述往事,更多面地了解这位为相声艺术做过贡献的老人。

  世交 侯耀华:

  对事业认真负责是他最大的特点

  “我们侯家和白家的交情有两三代了,和杨老师的关系也相当不错。”8日晚间,得知老友杨志刚去世的消息后,侯耀华悲痛不已,今天上午,便赶到杨志刚家中。

杨志刚老伴儿和侯耀华、白金城(白全福之子,杨志刚的师弟)。

  白全福早年曾与侯宝林合作过,侯宝林也相当推崇白全福的艺术与人品,两家后人、徒弟们也交往甚多。侯耀华说,杨志刚给他的印象非常谦和,这也是得到大家一致好评的。

  在来天津的路上,曾经参与侯耀华影视剧拍摄的演员给他打电话,告诉侯耀华说,自己还在北电上学时,曾有幸听过杨志刚老师的课,受益匪浅,对于课后求教问题,杨志刚也从不保留,总是倾囊相授。

  “对事业认真负责是他最大的特点。”侯耀华送别老友感慨万千。

  师弟 白金城:

  他晚年背贯口 声如洪钟面不改色

  津门相声名家、白全福先生之子白金城和杨志刚是师兄弟,12月9日一早,白金城就来到杨志刚的家中吊唁。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白金城介绍,自己称杨志刚为师哥,当年他们都在一起学艺,是师兄弟,杨志刚是父亲的大徒弟。

  早年间学艺不易,白金城说,父亲对徒弟们都非常严格,杨志刚深厚的艺术功底与小时候刻苦学艺分不开。“背贯口,报菜名、地理图,错一个字、磕磕巴巴都是要挨打挨罚的。”在相声行里,磕磕巴巴、说错话,叫“吃栗子”,“我们每天都练,吃了‘栗子’就不能吃饭,大雪天甚至站在外面还要背。”

  这张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中叶的“大合影”中,第二排左四是白全福,他的右手边是老伴儿,左手边是老搭档常宝霆(白金城之师),常宝霆左手边是杨志刚。照片第二排左二是杨少华。

  也正是这扎实的功底,“师哥晚年时在曲校讲课,年龄大了,说话时气短。”白金城回忆,但一说起“活”来,马上底气十足。70多岁的老人,说起报菜名、地理图,一口气下来,声如洪钟,面不改色。

  回忆中,白金城还告诉记者,私下里,师哥杨志刚也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爱和小辈们开玩笑,平时家里来人看望他,他还特别好客,不管平辈、小辈,只要有人去家里,哪怕只有一个人,他也要准备一桌子饭菜招待,有时候还会特意叫上徒弟们来家里陪着聊天。

  还有一点,这个师哥“不管别人发的什么,他都会在朋友圈和群里点赞”。

  一位师侄在接受采访中告诉记者,大家都很喜欢这位“大爷”,尽管初见时都会觉得他很“厉害”,不苟言笑。但接触起来发现这个人很和蔼,就像邻家老爷爷一样,对晚辈宠爱,对平辈客气,凡事都能请教他,谈笑间就像一个“杂家”,没有他不知道的事。

  杨志刚有个习惯,这可能也是老艺术家们的“通病”:平时不论怎么开玩笑都行,可一旦说到相声、说到“活”,就立马严肃起来。艺术不能儿戏。

  徒弟 夏璟华 徐永刚

  对师父崇拜依恋也有敬畏

  夏璟华是杨门三弟子,他和搭档相声演员徐永刚,在1982年就拜入杨志刚门下。夏璟华在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师父家。徐永刚,如今已是武汉天乐社创始人,也从武汉赶到了天津。

  夏璟华和徐永刚是在加入了红桥区文化馆相声队后结识了杨志刚。当时杨志刚是文化馆文艺组组长、相声辅导老师。在正式拜师前,杨志刚就对这两位青年人用心传授。“他当时对我们逐一辅导,一字一句耐心传授,调整我们的基本语言节奏,规范我们的舞台表演。”

夏璟华和师父杨志刚

  徐、夏二人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感受,“师父对表演中的迟急顿挫等技法的运用,各类节目筋劲儿、火候、尺寸以及高低起伏、人物刻画的要领,捧逗之间配合方式等,都有独到见解。”

  当年,这小哥俩白天上班,晚上排练,夏璟华说:“师父为我们量身创作了《说武术》《喜乔迁》《售货员与小摊贩》等,用现在的话来说,又接地气又火爆,观众爱看,我们也获了不少奖。”自己对师父有崇拜、有依恋,也有敬畏。

  在徐永刚收徒仪式上大合影

  往事历历在目,徐永刚告诉记者,有一年的武汉天乐社周年庆,师父下了飞机是用轮椅推着走的,“他那时身体不好,但为了给徒弟捧场,坚持亲自来……”说到这里,徐永刚已经泣不成声。

  当年事一封让矛盾升级的“打印信”

  2006年,杨志刚以被告人郭德纲犯诽谤罪为由,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新报曾对当事人双方及律师都有过独家采访报道。

  在正式起诉前,杨志刚的代理律师接受新报采访时说,“我们现在并没有最终决定是否起诉,但是不排除起诉的可能。作为律师,我希望双方能协商解决问题。”

  但最终还是因为郭德纲在电视栏目上的话语,以及一封署名郭德纲弟子的“恐吓信”,让矛盾升级,最终对簿公堂。

  为何那封信让杨志刚非常愤怒。2007年的采访中,年过六旬的杨志刚曾向记者出示:信件的封皮和内容都是打印的。发信日期是去年12月1日,其中提到“别惹我师傅生气,别惹大爷生气,否则对你不客气……我们都有人……你小心点……”等污辱性词汇。对于这封信,杨志刚当时表示:“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威胁。”

  对于这封信,当时德云社曾表示否认,一时也真伪难辨。

  这场官司,最终上诉被驳回。双方后来也很少再提及此事。但那封信件上“署名弟子”,后来离开了德云社。

  送别 一代名家

  杨志刚,1940年出生于天津。原籍河北省雄县。相声表演艺术家、教育家、曲艺、戏剧编导,研究员、国家一级编剧。历任天津红桥区曲艺团相声队演员兼编导、青年队队长兼编导,天津市红桥区文化馆曲艺、戏剧专业干部,创作组组长,《红桥文艺》主编,天津红桥区文化局副局长兼文化馆馆长、天红喜剧艺术中心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说唱艺术研究中心理事、天津剧协理事、天津曲协理事,合肥市曲艺团艺术顾问。

  少时拜捧哏大师、相声表演艺术家白全福先生为师,学习相声表演艺术,曾受到红桥区曲艺团杨少奎、刘奎珍、张宝茹、张兴华、刘聘臣等诸位相声名家指导,与搭档杨志光多年合作,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与特点。

杨志刚与师父白全福的合影

  后来从事曲艺、戏剧编导工作。从艺六十余年来,先后创作各种文艺形式的作品有六百多篇。代表作品:相声《三条石》《路子野》《巧谋利》《刘巧儿》等,系列相声《应该补拍的镜头》,小品《桃红柳绿》《请勿打扰》《恩爱变奏曲》《邻里之间》《抢镜头》《酒后吐真言》等,相声剧《为了明天》《台前幕后》,多幕话剧《怪物》《苦涩的喜剧》《血溅夜光杯》等。多部作品在全国、省、市艺术活动中获奖。著有《红枫叶——杨志刚作品集》(包括《曲艺作品集》《小品、短剧作品集》《戏剧作品集》)和《艺海无涯——杨志刚的艺术之路》《怪人杨志刚》等著作。

  组织、管理、辅导的红桥区文化馆相声队、话剧团连续坚持活动38年,年年有成果,获佳绩。曾荣获天津市“八五” 立功集体称号,被评为天津市文化系统先进单位。自1998年至今,曾先后在多所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及省曲协高级培训班教授相声、小品创作、表演相关知识、技能。

  由于杨志刚在中国相声艺术传承发展、教徒授艺方面的卓越贡献,曾经三次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并荣获天津市“七五” 、“八五” 立功奖章,被评为红桥区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相关知识

独家|痛别名家!当年官司屡掀波澜!天津相声界不得不说的往事
当爱已成往事歌词 歌曲当爱已成往事完整歌词
不得不说胖橘的眼光真毒
痛别!又一个老演员去世了……
不得不说网友是有点眼光在身上的
不得不说我小霸王是真漂亮
抓住开甲壳虫的渣男,不得不说女生腿不错!
这样的好哥哥可以来一打,不得不说真兄弟就是好嗑!
痛别!他们远去的足音留下时代的回响
梅根和她的前男友们,不得不说梅根一直在进化,变得更好

网址: 独家|痛别名家!当年官司屡掀波澜!天津相声界不得不说的往事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45182.html
所属分类:品牌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