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之美·入伏|16日“入伏” 伏天长达40天

原标题:节令之美·入伏|16日“入伏” 伏天长达40天

视频制作:胡彦竹

“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自7月16日起,“三伏”大幕正式开启,进入“烧烤+桑拿”模式。民俗专家表示,进伏这天的饮食一般有讲究,南北稍有差异,比如北方人会吃饺子,南方人习惯吃馄饨。

海报制作:安宁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伏”是“伏藏”之意,喻阴气受阳气所迫而暂时隐藏于地下。“三伏”由头伏、中伏、末伏三个时间段构成。我国古代历法早就有伏天的推算,直到今天民间还沿用“三伏”一说。

古人确定伏天的推算标准是“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数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清嘉录》中有记载:“从夏至日起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谓之三伏天。”头伏和末伏固定为10天,中伏有时10天,有时20天。具体到今年的“三伏”,7月16日至25日为头伏,7月26日至8月14日为中伏,8月15日至24日为末伏,伏天长达40天。

海报制作:安宁

俗语说,热在三伏,意为“三伏”是整个夏季最炎热阶段,“上蒸下煮”是此时节绝大多数人的切身感受。“炎热天气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公众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守好身心平衡和谐之气。”由国庆说。

海报制作:安宁

中国人喜欢美食,不同节令有不同的应景食物。由国庆说,人在伏天精神容易倦怠,食欲不佳,而饺子、面条、烙饼摊鸡蛋、凉拌时蔬等传统饭食是既便捷又开胃解馋的佳品。《魏氏春秋》中有“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的表述,这里的汤饼就是汤面。具体到初伏,我国南北食俗大体共识是北方吃饺子,南方吃馄饨,饺子和馄饨形似元宝,“伏”又与“福”同音,意在平平安安,福气多多。吃饺子或馄饨,可带汤或不带汤,热乎乎,出一身汗,在补充体力的同时,还可有利体内湿气和暑气排出。

统筹:刘心惠、刘元旭

记者:周润健

编辑:李民

新华社国内部、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节令工作室出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节令之美·入伏|16日“入伏” 伏天长达40天
二十四节气|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对于老北京来说,夏至为何是吃面的好日子?
苏州美专建校100周年系列活动 推动美育教育融入生活
《唐诗宋词诗经》线上“美爆”
朴海镇与经纪公司合约到期 双方结束长达12年合作
通讯:在石头上作画的“80后”斜杠青年:每块石头都是“可塑之材”
水川麻美首次导演短篇电影 由老公洼田正孝主演
二十四节气歌歌词 二十四节气歌简介
黄梅戏起源地安庆:400多年前黄梅调就被称为“田野美歌谣”

网址: 节令之美·入伏|16日“入伏” 伏天长达40天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491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