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放下过去,享受当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苏轼
1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眉山苏氏,天下闻名。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称为文坛“三苏”,唐宋八大家居其三。三人的文章、诗词都传诵千古。
苏洵本人视野开阔,他指引苏轼博览了儒道诸子经典。正是有了苏洵的教导,才有了后来自由出入儒释道的苏轼。
苏洵对苏轼的厚爱,让他养成了开朗豁达的性格,让他从小感觉自己有一个坚强的后盾,所以苏轼做事从不畏首畏尾,他自信果敢,勇于创新。
明伦书院执行院长施文忠老师为眉山东坡书院撰写对联:“学继三苏开锦绣;德宗十子启耕耘。”
苏轼的母亲也出自书香门第。
苏轼十岁的时候跟随母亲程夫人读书,读到《范滂传》的时候,程夫人讲述范滂不畏强权,为民牺牲的故事。
小苏轼大为感动,对母亲说,我将来要做范滂这样的人。
程夫人笑着说,你要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十岁的苏轼立志向范滂学习,正直廉洁,仁心爱民,从此之后的五十年里,无论得意失意,无论荒野庙堂,他都从未忘记。
父母的关爱影响着苏轼一生的品德、人格和境界。
△苏轼画像丨李公麟 (传)
2
钱穆先生说:
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
我们印象里的苏东坡,是豁达,有趣的代表,那些烦恼仿佛都不存在。
佛语说,尘世间一切,皆由心起。心若简单,生活就简单;心若复杂,生活就充满痛苦。
人生没有坦途,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烦心事、伤心事。只要把心放宽,看开看淡,波折的人生照样可以过得有滋有味,精彩不停。
对物质看淡一点,简单一点
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所写诗句大都气势豪迈。与其诗词呈现出的豪迈之色不同,苏东坡一生漂泊。年少时长于眉山,二十一岁时随父亲、弟弟一同出川,名声大噪。但在这之后,苏轼的好运似乎全用光了,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苏轼《寒食帖》
苏轼四十三岁时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在黄州,苏轼住在江边的一间简陋小房里,没有积蓄没钱吃饭,苏轼不得不亲自下地耕种。面对生活上的窘迫,苏轼并未将身外之物的多寡看在眼里。江边小屋他住的十分快活,黄州贱如泥的猪肉他也吃的津津有味。
人生在世,开心二字。事实上我们维持生活与健康所需的物质并不多,但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将物质看得过重,总认为钱赚的还不够多,房子还不够大,吃的还不够高级。一个人太过看重物质,精神反而会受到拖累。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对物质看淡一点,房子够住就好,饭菜够吃就好。钱没有赚完的时候,开心最重要。
对伤害看开一点,淡忘一点
重回朝堂后不久,苏轼因新旧党争再次被贬,当时的他已经是个五十九岁的老人了。在被贬的路上苏轼还曾写诗表扬自己“浩然天地间,唯我独也正”,到达惠州,面对前来迎接他的惠州百姓,苏轼大为感动“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面对伤害,泯然一笑比以牙还牙更重要,你的痛苦伤害不了别人,斤斤计较只会苦了自己。淡忘伤害,忘却痛苦,修宽容之心。别让痛苦绑架你的生活,面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或事,将沉重的包袱从心头卸下,还自己一个轻松的心态。
对幸福看开一点,知足一点
绍圣四年,时年六十二岁的苏轼被放逐到海南儋州。宋朝时的海南还是荒凉的蛮夷之地,被贬至此处的苏轼并未一蹶不振,而是扎下根来,办学堂,兴教化,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成为儋州文化的开拓者。在儋州,他写下“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来表达对儋州之地的热爱。儋州并未成为苏轼人生的埋葬地,而是成为了其幸福的源泉。苏轼将他的三次被贬经历看作他毕生的事业,“问汝平身事业,黄州惠州儋州”。
幸福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自己给自己的。人要学会知足,常言道: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知足,便会失去生活的意义与方向。幸福不是房子有多大,而是房子里的笑声有多美。父母健在难道不是幸福?爱人相伴朋友相随难道不是幸福?家无病人一家和睦难道不是幸福?幸福不在金钱物质,而是你爱的人就在你身边。
事事不能尽如人意,幸福生活的关键还在于自己。懂得简单之道,明白知足之理,才能收获幸福人生。
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
3
1、理想暂不能实现的时候就先追求面包吧
公元1080年,正当壮年的苏东坡由于名动一时的“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带着政坛和文坛泼的一身脏水,带着从高处摔落的理想,还带着一大家子20多口人,他来到长江边上的一个穷苦小镇,他的生活无着,好在朋友马正卿在城东为他弄到了一片几十亩的荒地。
△苏轼画像丨赵孟頫绘
他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方巾,改穿上了农人的芒鞋短褂。他忙着筑水坝,建鱼池,从邻居处移菜苗,从老家四川托人找菜种。
一片大荒地,终于被他改造成有稻田麦田,桑林果园的小农场,他也在终日的劳作中找到了快乐,索性自封“东坡居士”。
当你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这就是站起来的第一步。接受能改变的,承认不能改变的。然后从最细微之处起,让生活美好起来。
2、没钱的时候也可以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苏东坡对美食和下厨,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即便是生活艰苦,也能玩出花样来。他创造的种种著名菜色——东坡肉、东坡鱼,其实都是在匮乏的原材料和极其便宜的食材之下做出的美味。向世人传授的“东坡肉”秘诀:“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他发现了荔枝这种中土罕有,丰腴甜美的水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他是逆境中的生活家。经过几年的农耕劳作,不仅过上了温饱生活,甚至自己手把手在农庄里修了小桥,亭子,闲时看书写字,和朋友小酌饮酒。
生活中的幸福,不在于吃穿用度的奢靡,也不在于声色犬马的刺激,而在于过生活的那个人,有没有踏踏实实把每一天过好的心性,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在这点上,无论是当朝大官,还是科技发达时代的现代人,都比不上一个苏东坡。
3、你的兴趣爱好是你失意时的盔甲
苏东坡有着一个五彩斑斓的诗意世界。他精通诗词、绘画、书法,也乐于谈道谈禅,说人生哲理。
在他最艰难的那些日子里,他对诗文画艺的审美,使他对艰难的生活保持了一颗敏感明亮的眼睛;而他读过的书,对禅道哲理的深切体悟,又让他用开阔的心态,活过了曲折的人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诗意的世界,在你一切顺遂的时候,可能只是赏月喝茶的锦上添花,但在一个人的逆境中,它可能会变成雪中的碳,寒风中的荫蔽,世俗否定下的盔甲。
4、放下过去,享受当下
在遭遇了人生中的重大波折之后,学会与过去告别,和当下握手言和,才能抵御无常人生中的更多风雨。
苏东坡也有过这样一番心路历程。
那是在他被贬谪到黄州,终日耕田务农之后。大概是整天的体力劳动让他没有时间伤春悲秋,踏实收获的喜悦,又让他悟到,人生在名利场之外,可以追求的喜悦,简直太多了。
一天,他与友人刘倩叔共游南山。友人以蓼菜、新笋等野菜相待,他尝着这些淳朴而清新的美味佳肴,突然感慨了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他渐渐学会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在那不久之后,某天他出门遇到大雨,同行人都被淋得十分狼狈,他却若有所思。回到家之后,他写出了传世名篇《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对啊。他站在命运的这头,回首看来时的路,风雨已经散去,而曾经纠结的情感也渐渐溶解,烟消云散。
他开始绽放出成熟圆融的光辉。那是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是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是停止向老天的不公哀怨悲叹的大气。
后来他被重新启用,回到京师做了大官,物质丰足之时,他也没有得意忘形。再到后来,他的人生起起落落,他有过反复的伤神与苦楚,但却始终未曾被打倒。
苏东坡最大的才华,就是当个人命运的悲剧毫不留情地碾压之时,他却善于用诸多具体而微的快乐,化解掉那些巨大的悲伤。
所以啊,在这个人面前,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慨叹,时代太糟糕,命运给得太少呢?
图文综合自曾国藩读书会等,版权归原作者
明伦书院——“全国十佳国学教育机构”
相关知识
珍惜当下并享受当下,就是生命的意义
放下过去,在当下成就最好的自己
年终答卷|阮光锋:不纠结过去、不焦虑当下,把握本心、继续努力
不纠结于过去,不惧怕将来,好好过好当下,生活本就该如此多彩
红网夜读| 放下过去才能腾出双手拥抱新生活
放下过去,让爱回归宁静
以最好的身体,享受当下的生活
这一生,不必纠结太多,要学会放下!
人生最难的修行:学会放下
夜读|告别过去,珍惜当下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61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861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402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49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58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79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71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69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41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