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食作家为何在东方偏僻小镇生活,沉迷自然植物与手工艺

美国美食作家汉娜·科什纳在日本本州西部石川县一个叫山中的偏僻小镇上生活了四年,并记录下她在这里的体验和思索。历史学家罗新评价她的书写:既可视为旅行文学或回忆录,也可看作某种活泼的自然写作或民族志。

本文选摘自《山中岁月》。

01

山中町的森林,苔藓覆盖,蕨类植物丛生,让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家。这里和美国华盛顿州北本德我小时候生活的小镇很像,放眼望去全是群山,开车一会儿就能到海边。

我从东京向西出发,花了三个小时,倒两趟火车才来到山中町。这不是我第一次到日本,大约十年前,我曾在京都和东京与自行车邮差们相处过一个月。只不过,这次我是去偏远乡村,远离了我熟悉的人和物。我记得,从新型高速列车的车窗向外望去,山坡上满是蓝绿色的三角形针叶树。它们和我丈夫旅行时带的风吕敷(包袱布)上的图案一模一样。我原以为那是人为想象的设计图案,没想到这些树真能长得如此对称统一。

“山中”的意思是“在山里面”。雾气缭绕的群山环抱着瓦顶木屋和饱经风霜的神社,空气中弥漫着柏树和清酒的气息。工匠和农民沿袭着数百年来的传统,手工制作餐具,种植水稻和蔬菜。我到这儿来,是要在一家清酒吧当两个月的学徒,并希望这段经历能让我对日本料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山中町位于石川县南部边缘,从地图上看,石川县就像一把伸进日本海的汤勺,山中町属于被鄙称为“里日本”的地区。由于地处偏远,石川县的农业、渔业和手工业群体很难放弃旧有的传统方式。如今,正是这些曾令人不屑一顾的东西,吸引前卫的厨师和有眼光的旅游编辑来到石川县,找寻既能坚守自身传奇又颇具西方浪漫的日式传统。

山中町因温泉而出名,有着1300年的旅游业历史,不过,它接待的游客大部分来自日本国内和其他亚洲国家。从它过去数百年的旅游数据,仿佛能看到日本经济的起起落落:“二战”过后,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顶峰,并在90年代再次登顶。过去的50 年,山中町游客的年访问量大都保持在50万人次左右。

山中町及周边村庄人口不足 8000,而且还在不断减少。然而,年轻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创业者搬来这里,过起了乡村生活。来自日本各地的学生在木旋学校学习,在工匠大师手下当学徒。山中町的上班族很少:多数是酒店员工、店铺老板和手工艺人。

02

后来我才知道,我在火车上看到的那些常青树是日本柳杉。但是,它们和我知道的杉树不太一样。日本柳杉的树皮的确和我小时候从北美乔柏(别名北美红杉)上剥下来的很像——来回弯折,它就会变得柔韧;神奇的是,原住民会用这些扎人的纤维做衣服。我会用手掌将乔柏的鳞叶按压平展,让它散发出特有的香味;等我想起来的时候,它已经在我的口袋里碎成了渣。日本柳杉的叶片又细又尖,我辨认不出。

事实上,日本柳杉和北美红杉都不是真正的杉树,它们属于柏科植物。另一种名为日本扁柏的柏树,看起来更像我认知中的常青树。它气味芳香,常用于建造神社、寺庙和高级浴室。山中町的蟋蟀桥就是用这种好闻的粉色扁柏木建成的。游客们常常站在桥上拍摄浅蓝色大圣寺川上火红的枫叶。顺着如画般的美景,向外望去,山坡上有一些砍伐后留下的空地,和我记忆中的北本德很像。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将近70%,但大部分是人为栽种的——在森林遭到大面积砍伐后,人们为了获取木材、燃料或原材料,就会种植树木。

22岁那年,我第一次前往日本。从艺术学校毕业后,我一直在自行车店工作,还参加过自行车公路赛和越野赛。我在一张京都自行车邮差赛的传单上找到电邮地址,于是发邮件为我的日本之行寻求建议。一个名叫拓也的人回复说,我可以住在他邮差朋友们的合租屋里。

为了攒钱旅行,我在一家墨西哥快餐店的后厨多打了一份工。买好机票和火车票后,我只剩下500美元的旅费,不过,如果只靠便利店的饭团和立食面馆的清汤乌冬面过活的话,这些钱够我花一个月。

我顶着一头粉色挑染的卷发,拖着装有自行车的纸板箱,在京都站刚下火车,拓也就找到了我。我们在路边将我的天青绿比安奇自行车组装好,一路骑到我接下来一个月的住处。总听人说,外来者很难融入日本社会,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然而我初来乍到,就受到了自行车爱好者们的欢迎。

拓也介绍我认识了自行车越野赛的全国冠军,并安排我和她一起在大阪骑车。他在艺术学校的老朋友和我最喜欢的画家奈良美智共事,我有幸在金泽市见到了奈良老师本人。在樱花树下,我和邮差们、年轻的妈妈们,以及招手邀请我加入的年轻人欢聚。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也有过在樱花树下野餐的经历:在华盛顿大学校园,看花瓣如雪片般从苍老遒劲的日本古树上飘落。

回到美国后,我想过要不要去日本教英语——我甚至得到了一份工作邀约——但最后还是去了一家美食酒吧当调酒师,学习调制鸡尾酒。我想,优秀的调酒师不管去哪里都能工作。

在接下来十年间,我和拓也一直保持邮件联系,我们在美国和日本分别见过一面。我放弃了自行车赛——即使是顶级职业女性,最多也只能拿到5000美元的年薪——搬家到纽约,这个在我看来最适合追求艺术和美食事业的地方。

[美]汉娜·科什纳/著,雍寅/译,商务印书馆

03

我依然向往去日本生活,但是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一些真正在意的事,而不是当个英语老师。我和未婚夫熊谷宏准备在布鲁克林定居。我爱上了这个日本人,他因为想要逃离日本,18岁就来到美国,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当时,对于我梦寐以求的那个国度,他丝毫没有兴趣回去。

在我们同居期间,我收到了拓也的邮件,问我能不能接待一个叫下木雄介的人,他是山中町一家清酒吧的年轻老板。我曾经听拓也说起,山中町是一个神奇的山中小镇。想到拓也和他的朋友在日本对我的热情款待——“当然可以!”

下木带着一个装满石川县清酒的行李箱,来到布鲁克林我们的家门口。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日本。我记得拓也说是下木想来纽约见识这里的清酒行业,可后来我才发现,他以为是我主动邀请他来的。我不知道,到底是下木自以为是,还是拓也有意撮合,才引起了这样的误会。

下木计划停留一周,正好赶上我筹备的初夏晚餐会。聚会当晚,下木换上他的酒吧制服,拿出装裱好的专业证书——一张全世界仅有不到两百人拥有的类似侍酒师的资格证明。他将从酒厂带来的半打清酒放在我的蓝色搪瓷罐里冰镇,剩余的放在室温下保存。

我在桌上摆好不成套的各色餐巾、竹筷、各种小陶瓷碗和拼凑的一套白色盘子,在黄麻绳串起的白色圣诞灯(我在拼趣网上学的,然而看着容易做起来好难)昏暗的光线下,这些盘子几乎看不出分别。下木取出了不远万里从自己酒吧带来的五套不同的玻璃杯,和产自山中町的木制水杯。

原本计划晚上先在后院吃味噌烤牡蛎,不巧的是下起了小雨,于是我们六人挤在我小公寓的工作台旁,局促地坐在高矮不同的凳子上。我不停地奔波于烤架和工作台之间(下两层楼,还要穿过地下室)。选择日式料理似乎有些唐突,但我希望这顿饭能和清酒相配,于是我在我的美国“大杂烩”中加了一点日本特色。我将一道道菜——香蕉叶包麹腌鱼、小蛤蜊味噌汤、淋了梅尔柠檬的水菜沙拉、西瓜配紫苏和羊奶酪——端上桌,下木一边倒清酒,一边兴致勃勃地解说,我们几乎不需要翻译。

他系着一条不带褶边的深蓝色帆布围裙,绑带是用橙白色线织成的—上面印着白色的酒吧标志:大米和一壶清酒。我问他,上哪儿可以买到它。“你得来我的酒吧工作才行。”他对我说,阿宏在一旁翻译。“好啊。”我说。“必须干满两个月哦。”他马上回复。“没问题。”我回答。

也许他只是在开玩笑,但很快我们就认真计划起来。不到半年后,我在下木的酒吧里当起了学徒(我确实为自己挣到了围裙)。我下定决心行动,就是相信这段经历会为我打开大门——至于什么样的门,我还不知道。在酒吧工作的那段日子,我结识了一位木旋艺术家、一位纸艺师和一位用自制炭窑烧炭的人。

接下来四年,我不断回到山中町,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久,甚至超过了在布鲁克林家里的时间。我学习了木旋和雕刻,认识了很多猎人和农民朋友。在日本,我很容易被当作外来者,但是——部分原因在于美国白人女性的身份——我有幸接触到了一些非白种人或日本当地人无法接近的人和地方。

在山中町,我认识的会说英语的人并不多,我沉浸于日语环境中——这门语言我一直没有真正搞懂过,尽管我在大学里学过日语,而且断断续续学了十年。日语的文字由两套符号组成,还结合了中国的汉字。根据自身的性别和对方的身份,动词变化和用词都有所不同。一开始我只能磕磕巴巴地说,后来才慢慢可以和人对话;朋友们也会在我需要的时候出面帮忙。阿宏如今是我的丈夫,他是我咨询语言和礼仪问题的私人热线——发信息告诉我艺术和设计方面的日语单词,还教我如何有礼貌地请求搭朋友的车。

在我和山中町打得火热的时候,阿宏通常留在布鲁克林经营他的制图公司,同时还要照顾我们后院的两只鸡。虽然他在本书中很少出场,却一直在背后鼓励我全力以赴追寻自己的梦想。每天我都迫不及待地想和他分享自己的山中奇遇。

这本书从我初冬时节第一次访问山中町写起,到四年后初秋的庆典结束。全书按照水、木、野物和耕种的主题,分为四个章节。有些故事在若干年里缓慢发展,有些则发生在紧凑的几个月里。每章的最后,我都会介绍一道日式料理——有的可以让你在家还原一点山中町的味道,有的可以作为石川县加贺市(山中町所在地)独有的美食来收藏。

我将活动的范围限定在如今的山中町地区——从镇上的公寓出发,我骑车所能到达的地方——有时我还会骑车上山。唯一的例外是“鸭池的武士”那一章。故事的发生地在下游一个面朝大海的小镇——大圣寺。不过,我是跟着山中町的一个人去的,而且在他参加的那项古老运动诞生之时,鸭池和山中町同属一片领地。

我有机会观察到一些很少被人——或者根本没人——用英文记录下来的东西,它们在日本要么鲜为人知,要么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即使在当今这样联系紧密的世界,仍然有你在互联网上找不到的地方。

相关知识

3名美女到偏僻小镇旅游,结果被骗入人皮客栈,最后被人残忍杀害
自然观察,到底怎么野?科普作家张瑜和天冬读者见面会在京举行
《灿烂的花园》:请像张颂文热爱植物那样,拥抱生活
意大利举办国际手工艺展览会中国手工艺受关注
亚洲首位女性诺奖作家为何在韩国?
人与自然:作家的自然
上海佛罗伦萨小镇十周年庆典:一城繁花,十年锦绣
看作家在岛屿读书,给生活再提供一首诗吧
以手工艺之美点亮品质生活:首届“创造东西”手工艺术博览会亮相羊城
植物是如何跟人类的生活、人类的历史纠缠在一起?《改变人类历史的植物》

网址: 一位美食作家为何在东方偏僻小镇生活,沉迷自然植物与手工艺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1937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