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京剧《颜真卿》:三组不同流派演员“一人一韵”再现大唐脊梁

国家大剧院与北京京剧院联合制作的新编历史京剧《颜真卿》,即将于9 月17 日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迎来首演。该作品以唐代名臣颜真卿的壮烈人生为核心,在唐中期治乱兴替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歃血结盟”“兵援博清”“遭谗被贬”“祭侄写文”“出使殉国”等场次情节,刻画颜真卿政治家的胸怀大略、军事家的铁血担当、书法家的书魂墨韵,讲述他中晚年最跌宕起伏、最见风骨的故事。

新编历史京剧《颜真卿》海报。

京剧艺术典范之作

新编历史京剧《颜真卿》的艺术创作,融合了国家大剧院恢弘的艺术气质和北京京剧院深厚的“京朝派”底蕴。本剧的情节环环相扣、感人至深,唱腔尤其讲究韵味,“韵”“情”相融,音乐中融入西北特色、震撼听觉,既有气势宏大的做打场面,又有细腻雕琢的唱念表演。在坚持京剧艺术写意美学本体表达的同时,注重激活传统表演的当代张力,在守正创新中展现京剧艺术的时代气息。在该剧唱腔设计、作曲朱绍玉看来,京剧《颜真卿》的音乐创作,本质上是“旧里有新”的探索。他强调,“我们始终把唱腔韵味放在首位,既要保留京剧各流派的经典特质,又要结合人物性格与剧情发展进行突破。”

为了让音乐更具层次感,此次剧组特意安排了A、B、C 三组不同流派的演员阵容。老生角色中,张建峰的奚派醇厚隽永、马伯通的谭派清亮刚劲、裘识的余派古朴典雅;旦角演绎里,窦晓璇的梅派端庄华丽、王茜的张派婉转俏丽、张梓溪的程派幽咽婉转。虽唱词与基本唱腔框架一致,但不同流派的演绎让同一唱段呈现出“一人一韵、一曲多味”的独特效果,观众在不同场次的演出中,能沉浸式感受京剧流派艺术的多元魅力。这种“守正”与“创新”的平衡,在核心角色颜真卿的唱腔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朱绍玉表示,张建峰饰演的颜真卿以奚派为基础,在保留奚派“委婉细腻、韵味醇厚”特点的同时,根据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变化,对唱腔的节奏、力度进行调整,让唱腔既贴合角色身份,又更具戏剧张力。

西北气韵贯穿全剧

提起颜真卿,世人多以其登峰造极的书法艺术铭记。然而,这部新编历史京剧的核心立意,在于深入挖掘并艺术化呈现颜真卿生命中更为震撼的篇章——在“安史之乱”的滔天巨浪中,他如何以文臣之身挺身而出,成为力挽狂澜的民族脊梁。剧本以紧凑的剧情与紧张的情节,聚焦颜真卿在国难当头之际的抉择与抗争,凸显其“忠”与“义”的精神内核。在导演李卓群看来,剧中角色行当、唱念铺排、冷热场布局、场面设置等,非常清晰、精到地提供了二度创作的方向。文本本身即是守正和创新的典范,每一个字的推敲,每一个标点的留白,都是有节奏和深意的,为“戏以曲传”,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编历史京剧《颜真卿》排练照。

考虑到颜真卿生于西安的历史背景,音乐创作更是以唐时长安为主要叙事背景,主创团队特意将西北音乐元素贯穿全剧。李卓群介绍,这部作品的音乐设计极具西北气韵的炽烈浓艳;唱腔设计遵循传统板式,在熟板熟耳基础上,合理完成韵律的深化、强化、新化,体现京剧艺术的声腔、行当、流派之美;配器化用地域与个性乐器,增色剧目差异性、增强人物辨识度、增加观剧记忆点;锣鼓设计重点在于强化情感转变、外化人物动机上,尤其在念白与群场部分,取精准,去聒噪。

新京报记者 刘臻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翟永军

相关知识

新编京剧《颜真卿》:三组不同流派演员“一人一韵”再现大唐脊梁
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北大上演 感人至深再现新青年
融国画与京剧两大国粹 新编京剧《齐白石》在长安大戏院首演
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 程腔新韵讲红色爱情
北京京剧院新编历史京剧《嬴驷与商鞅》在京首演
京剧名家史依弘再现《大唐贵妃》绝美风华!| 热荐
论京剧流派的传习模式
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走进北京大学
新编历史京剧《嬴驷与商鞅》再度上演,主创分享创作历程
大唐颜真卿魂归齐鲁故里 王筱喻长篇纪实小说《大唐颜真卿》问世

网址: 新编京剧《颜真卿》:三组不同流派演员“一人一韵”再现大唐脊梁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2854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