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演到微短剧主演:重生之我在横店体验“片场江湖”
从表演专业大学毕业后,李翔很长一段时间闲在家里,他感到茫然——前方并没有路。
今年春节后,他决定,去横店试一试。
他在横店上演了现实版的“重生”:从凌晨集合、日薪一两百元的背景板群演起步,到一步步“升级打怪”,成了微短剧“反一”,日薪翻倍、待遇提升……
李翔在演艺圈,正一步步闯出自己的路,在充斥着粗糙与机遇的微短剧浪潮中奋力游向中央位置。
(以下内容根据对李翔的采访整理)
壹
现在回想起今年春节后,那个拖着行李独自前往横店的决定,我依然感觉有些梦幻。
就像当初在高二时,我仅仅因为艺培机构的一张宣传单,就一头扎进表演世界一样,人生的轨迹似乎总在不经意间被一些偶然改写。
我叫李翔,今年25岁,一个去年刚从四川一所大学的表演专业毕业的演员。我在福建出生,三四岁就来到重庆,在那里长大。在高二之前,我从未接触过任何表演课程,更没做过明星梦。高二时,一次偶然看到的艺考机构宣传单,让我意识到还有“艺体生”这条路可以通往大学。这像一道微光,瞬间点亮了我对未来的模糊想象——不如去试试?这个突如其来的念头,意外地得到了父母毫无保留的支持。他们惊讶于很少主动提要求的儿子,第一次明确表达了对未来的规划。
李翔在学校时的排练照
高二下学期,零基础的我开始了表演学习。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比如纠正带有浓郁重庆口音的普通话,尤其是“n”和“l”的区分曾让我头疼不已。
那段日子,我把所有要朗诵的诗歌、散文都录下来反复听,揪出每一个发音不准、带有口音的地方,再一遍遍练习。
艺考之路远比想象艰辛,我和同学们常常清晨六点半就到校练功,晚上下课了还会自发留下讨论表演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最终考入了四川一所大学的表演专业,并在校期间通过参与话剧和短片拍摄,积累了最初的表演经验。
李翔在学校时拍短片的现场
毕业后的现实却给我浇了一盆冷水。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我一度只能赋闲在家。
今年春节后,一个念头愈发强烈:要不去横店试试,学了这么多年表演,到底能混出什么样子?不试试怎么知道!
李翔在学校时拍的短片剧照
贰
出发前,我做了不少功课——租房、了解当地演员公会流程……
到了横店后,我第一时间去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办理了演员证。拿到那张薄薄的证件,意味着我正式获得了在横店影视城“持证上岗”的资格。
尽管是科班出身,初来乍到的我只能从群演做起。每天一两百元左右的收入,竞争却异常激烈。“群头”在微信群里发布第二天的拍摄信息,名额有限,往往需要“秒抢”。
我的第一次群演经历奉献给了一部微短剧——一个当时我完全陌生的领域。凌晨四五点,我们一群人就在公会门口集合,被大巴拉到拍摄基地,化妆、换装。那天我扮演一个侍卫,没有一句台词,纯粹是背景板。收工已是深夜十点多,卸妆、折腾回家,已是凌晨。
这一天,我赚了230元。
李翔在微短剧中
初来时还闹了笑话。集合时,老群演们看着两手空空的我直乐:“新来的吧?怎么什么都不带?”原来,群演常常需长时间候场,却没有任何休息设施。经验丰富的“横漂”们早已备好“三宝”——折叠椅、手持小风扇、大水杯。这成了我学到的“横店生存第一课”。
之后,我又以群演身份拍了四五部剧,古装、现代都有,角色无一例外:背景、路人甲,甚至演过尸体,这能多赚10块。虽然只是“人形道具”,但每一次站在镜头前,都是一次观察和学习的机会。
一周后,我通过了演员公会的前景演员考试,这意味着有机会在镜头前露脸,甚至可能说上一两句台词,日薪也涨到了最高400元左右。然而,拍了四五部戏,我依然没能在剧中说哪怕一句台词。内心的不甘开始翻涌:我的专业训练、积累的演技,难道只配做背景?
李翔在微短剧中
为了突破瓶颈,我咬牙报名了公会组织的新人培训班,学费近7000元,培训了一个月。
这次投资带来了回报。结业后,我获得了以“特约演员”身份接戏的资格,日薪跨度变大,从400元到一两千都有可能。更大的收获是在培训班结识了一位圈内人士,她认可我的演技,并愿意帮我介绍机会。在她的推荐下,我成功试戏,获得了一部古装微短剧中反派一号的角色!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
叁
第一次以主演身份拍戏,体验天差地别。
我终于拿到了完整的剧本,不再是现场临时听指挥的“工具人”,也无需自备“三宝”。然而,接触剧本后,我才深刻体会到微短剧与传统影视剧的鸿沟。一集仅一两分钟,剧本可能只有几百字,人物小传也极其简单。
比如我的“反一”,描述仅仅是“阴险奸诈”。为了让人物立住,我不得不自行“加戏”,想象他的过往经历、性格成因。
李翔在微短剧中的定妆照
表演方式也需颠覆性调整。
学院派强调情绪的起承转合、层次递进,但在微短剧的快节奏下,这些“过门”被无情压缩。导演不断要求“直接点”“情绪给足”。
在微短剧的表演中,愤怒就极致愤怒,开心就放声大笑。表演需要更夸张、更外放,像把开关猛地推到最大。
这部戏拍了三四天,强度极大。凌晨五六点化妆,常拍到凌晨两三点。片场常听到大家互相打气:“熬一熬就好了!”微短剧是观众的“解压神器”,但对演员而言,体力和专注力的消耗是巨大的。好在日薪有600元,给了我一些安慰。
这次经历也让我看清了横店残酷的等级差异:群演最累最不受待见。比如那散发着异味的戏服,至今让我反胃。我记得一次化妆时,不小心碰倒椅子,就被化妆师劈头盖脸一顿骂。无奈,我只能赔笑道歉。而到了主演级别,待遇则天壤之别,剧组工作人员会围绕着你转,你是中心。
李翔在微短剧中的定妆照
饰演“反一”后,我又陆续接拍了三四部微短剧,多是男三男四的角色,目前日薪报价在千元左右。
微短剧这片新兴的热土,确实给了像我这样毫无背景的新人宝贵的机会和生存空间。正如我所观察到的,当下横店片场,微短剧已占据半壁江山。相比动辄数百人的传统长剧剧组,一个微短剧组三四十人就能运转起来。它确实为大量“横漂”演员和各工种的幕后人员提供了工作机会,解决了实实在在的生存问题。
繁荣之下,问题也丛生:剧本粗糙、演员现场背词已是常态;资方强行塞人、随意加角色干扰创作;为追赶进度而糊弄拍摄的情况屡见不鲜。我甚至听闻有男主角在杀青后向资方投诉配角“抢戏”,究其根本,不过是自身演技不精,却试图打压他人。所幸,我合作过的剧组大多还算专业,有剧本围读,会提前走戏。在高效导演和制片人的掌控下,整个拍摄流程清晰,转场顺畅,合作也相对愉快。
李翔在微短剧中的定妆照
肆
对于未来,我还没有太多打算,走一步看一步。内心深处,我依然向往着更厚重、更考验功力的长剧,最渴望挑战的则是话剧舞台——那才是我心中表演艺术的圣殿。我崇拜金士杰那样的演员,反复观看他《暗恋桃花源》等作品的视频,震撼于话剧带来的那种无与伦比的沉浸感,这是片段式拍摄的影视剧难以企及的。话剧演员直面观众,情绪一气呵成,那份纯粹与张力令人着迷。
但现实是骨感的。对于没有名气、没有资源的年轻演员,叩开长剧的大门难如登天。我投出过多份简历,石沉大海是常态。
更令我忧虑的是,圈内似乎存在一种无形的“鄙视链”——演多了微短剧,可能会被传统影视圈排斥。我也担心长期浸淫在要求“直给”和夸张表达的微短剧中,会消磨掉对更细腻、更深沉表演的感知力和表现力。
李翔在微短剧中的定妆照
为了抵抗这种“消磨”,我坚持着自己的方法:即使剧本再简单,人物再单薄,我也会用心撰写人物小传,揣摩角色心理和台词背后的深意,努力让人物在有限的篇幅里更立体。这或许就是我在“快餐”制作中,为自己保留的一份对表演艺术的敬畏和坚持。
相关知识
从群演到微短剧主演:重生之我在横店体验“片场江湖”
横店群演短缺 有人两个月工资翻10倍
退休后去横店演短剧的老年人
我在郑州竖店拍短剧
横店短剧演员过去没戏拍现在忙不过来
“短剧之都”不在横店,在西安?
横店短剧热,中老年演员成“香饽饽”
退休后去横店演短剧的老年人:背50个绕口令重学拼音,一天片酬两百为自己造梦
6000余人留守横店过年,群演拿三倍工资,在当地买房、日入过千元
横店短剧剧组急缺中老年演员,知情人:日薪最高可达5000元,能记住台词的不缺工作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904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4116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536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433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448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542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550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854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836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