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艺评|杜竹敏:用传统之美展今日之美

400年前,乾隆皇帝和“小燕子”们坐在畅音阁中听戏的画面,是怎样的盛世繁华?如果《同光十三绝》画轴上的人物活起来,走上戏台浅吟低唱,又是怎样的悦耳旋律?仅仅是想象的场景,就足以令人心驰神往。10月17日,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演出,一场昆曲《太和正音》圆了今人的梦。

在仿照故宫畅音阁的雕梁画栋间,静默泛黄的工尺谱渐渐有了声音和色彩。600年故宫和600岁昆曲的乍然相逢,在时尚都市的星空下,演绎了一场最古典、最雅正,也最纯粹的穿越时空的对话。

《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是一项大胆而浩大的工程。它通过对故宫珍藏的3200余种6467部11498册清宫戏本的系统梳理,精选中秋、重阳节令为主题的内容进行创排,被誉为“文物活化与非遗传承的创新模式”。此番亮相艺术节的是第一季,以“中秋”为主题。《江州送酒》《中秋奏凯》《长生殿·重圆》三折戏“花”“雅”兼备,文戏与武戏各擅胜场,全方位展示了古老昆曲的艺术特色。

抛开以上创作背景不谈,对于一位走进剧场的普通观众而言,《太和正音》也是一场能带给观众美好观剧体验的好戏。尤其对此前不甚了解昆曲的朋友来说,《太和正音》足以让他们放下对古典的畏难情绪,自信而轻松地拥抱传统。究其原因,这种轻松自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创作意图的纯粹——纯粹地以“取悦”观众为首要目的,纯粹地以展示“美好”为最高追求。

首先,它带给观众的欣赏体验是“轻松”的。细究《太和正音》的三折戏铺排,不难发现它的底层逻辑很清晰,主旨意图也很明确。《江州送酒》讲的是“千古第一隐士”陶渊明的故事,“采菊东篱下”、旷达自由、亲近自然的生活不仅是古往今来文人士大夫,更是焦虑的都市人向往的。《中秋奏凯》通过王绎奉旨出征,因功封侯,表彰忠孝两全,呼应人们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人生追求,满满的正能量。而《长生殿·重逢》更是传统戏曲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局,是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福。但这些主旨的表达,首先是建立在“好看好听”基础上的——让观众看得开心、听得过瘾,再在其中慢慢渗入想要传递的理念。《江州送酒》中丑角的插科打诨占据了不少篇幅,戏谑的文辞和夸张的表演,以及细节的刻画都令人捧腹,看得轻松。《中秋奏凯》虽然情节简单,却以热闹的大场面取胜,大开大合、畅快淋漓的打戏场面扣人心弦,看得过瘾。同时,也让观众欣赏到了水磨昆腔柔媚婉转之外的另一面。

同时,《太和正音》也最纯粹地展示了昆曲艺术典雅精巧的极致美感。这种美的传递是通过听觉、视觉,最终直抵人心的。其中,尤以《月宫重逢》为典型。作为昆曲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其气度雍容,文采斐然,服饰精美绝伦,唱腔一咏三叹,感情描摹之细腻更让人看得沉醉。600年昆曲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一代代昆曲人的精雕细琢,在金碧辉煌的畅音阁背景下得以集中体现。《太和正音》对清宫戏本原汁原味地勾陈、还原,未做任何迎合所谓“当下审美”的改编。这一态度,究其根本源于“故宫”“昆曲”两方足够的文化自信,相信真正美的东西是不会因为时光流逝而褪色,相反经过岁月沉淀,愈显其璀璨光华。600年前的芳华绽放于当代语境之下,丝毫不显陈旧或格格不入,反而更有一种超凡绝尘的洒脱。

恰恰是因为这种自信和纯粹,《太和正音》也是包容的。它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或者研究者,透过演出本身去了解故宫、昆曲的前世今生,了解这一场让故纸堆中的工尺谱活起来、唱起来的演出背后的价值。它也包容了五湖四海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欣赏者。因为不刻意赋予故事本身过多意义承载,适度留白反而让欣赏者得以自由填充更多个人情绪。了解故事背景、通晓剧中典故固然更好,不了解,也不影响观众与剧中人喜怒哀乐的共情。

《太和正音》大抵还会引发另一种思考。怎样的戏才能算得上一出好戏?戏曲的魅力应该是多样的。有讴歌英雄、礼赞崇高的;有鲜血淋漓、直面人生的;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有探索人生意义的……近年来,创作者和观众往往习惯于这种主题鲜明、冲突剧烈的创作,习惯了追问“在这个戏里我要表达什么”,或者“这出戏能给我什么启示”,而忽视了戏曲的另一种魅力。这种魅力是平和冲淡、缺乏强烈目的性的。它似乎不为表达什么,只为展示纯粹之美,只为带给人愉悦。观众也不必在剧场中纠结:“走出剧场,我的精神能否得到升华?或者,我的知识是不是又丰富了一点?”不用这样,至少欣赏《太和正音》的观众应该不会纠结这些问题。而是觉得,今夜很美好,我在剧场中获得了欢愉的体验,走出剧场,风清月白,盛世安好。

一出美的戏,一个美好的夜晚。

《太和正音》带给人们的是从古中国穿越传承而来的美的理解、美的向往,今日依旧如此鲜活而珍贵。

相关知识

新民艺评|杜竹敏:用传统之美展今日之美
新民艺评|林明杰:让更多年轻人来办青年美展
来看今日aespa mama红毯造型 被谁美到 柳智敏 金玟庭 宁艺卓
人民艺起评:唐诗交响音乐会绽放传统文化之美
新民艺评|第14届全国美展为何首次引入数字艺术?
八千年大漆艺术正青春 青年力量传承漆艺之美
河北高碑店:以匠人之心 诠释艺彩之美
重现传统建筑之美
把“胸中之竹”化为“笔下之竹”
展现传统艺术古雅之美,两大书法篆刻展亮相四川遂宁

网址: 新民艺评|杜竹敏:用传统之美展今日之美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3760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