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篇压千古:7 位诗人,一首诗便成永恒
中国是诗的国度,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的诗作流传千古,照亮了中华文化的长河。可也有这样一群诗人:他们生平模糊,有的甚至连生卒年都无从考证;一辈子或许只写过寥寥几首诗,却凭其中一首的惊艳,穿越千年时光,牢牢镌刻在中国人的文化记忆里,成为永恒的经典。他们是 “孤篇诗人”,用一首诗便完成了对岁月的叩问,让后世永远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这 7 位诗人的世界,品味那些足以惊艳千古的 “孤篇”。
1. 陆凯《赠范晔诗》:一枝春,寄尽天涯友情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北朝时期的陆凯,与《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是挚友,却因战乱分隔两地,一个在江南,一个在长安。某天,陆凯在江南的春光里漫步,忽见枝头梅花绽放,恰好遇到北去的驿使 —— 这是传递思念的绝佳机会。他折下一枝带着晨露的梅花,郑重托付给驿使,让这枝花跨越千山万水,送到远在陇山的范晔手中,同时附上了这首短短二十字的小诗。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藏着最浪漫的心意:江南虽美,却没有什么珍贵之物能比得上这份情谊,只好将整个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浓缩在这一枝梅花里,寄给远方的你。这枝梅花,成了春天的信使,成了友情的象征。此后,“一枝春” 便成了梅花与美好情谊的代名词,被无数文人引用,而陆凯也凭这一首小诗,让千年后的我们仍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山海的深情。
2.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鸟鸣,写尽山林幽静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南朝梁的王籍,一生仕途坎坷,满心疲惫。有一年,他来到浙江若耶溪,乘一叶扁舟泛游江上。只见江水与天空连成一片,辽阔悠远;远处的山峦间升起淡淡的云霞,阳光随着回旋的流水轻轻晃动。忽然,林间传来蝉的鸣叫、鸟的啼唱,可奇怪的是,这些声音不仅没有打破宁静,反而让山林显得更加幽深、更加静谧。
这一刻,王籍忽然顿悟: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的纷扰喧嚣,在这山水之间都显得如此渺小。他写下这首《入若耶溪》,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仕途的厌倦融入字句中。尤其是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两句,用声音反衬寂静,把山林深处那种深邃、空灵的宁静感写活了,成了后世描写幽静意境的 “标杆”。王籍一生或许只这一首诗广为流传,却凭这两句,便在诗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3. 崔郊《赠去婢》:侯门如海,道尽爱情悲剧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唐朝的崔郊,是个落魄书生,与姑母家的婢女相恋,两人情意深厚。可姑母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将婢女卖给了当地权贵于頔。崔郊心如刀割,却无力挽回。某天,他在寺庙偶遇婢女,看着她虽身处富贵却满脸愁容的模样,心中的痛苦与无奈再也抑制不住,写下了这首《赠去婢》。
诗中,他将婢女比作古代为爱殉情的美女绿珠,写出了她的悲惨境遇;而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两句,更是道尽了爱情被现实拆散的绝望 —— 一旦踏入权贵之门,便像坠入茫茫深海,从此曾经相爱的人,只能沦为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这首诗后来传到于頔耳中,他被其中的深情与无奈打动,不仅将婢女还给了崔郊,还赠送了钱财。崔郊或许一生只此一首诗传世,却凭这两句,让后世无数经历过爱而不得的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4. 金昌绪《春怨》:打莺惊梦,藏尽相思之苦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唐朝诗人金昌绪,生平事迹几乎无迹可寻,只留下《春怨》这一首小诗,却字字珠玑,成了千古名篇。诗中写了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一位女子,清晨醒来,听到枝头黄莺鸣叫,竟生气地将黄莺赶走。为什么要赶黄莺?因为黄莺的叫声惊醒了她的梦;为什么怕醒?因为她在梦里正要去到辽西,与戍边的丈夫相会。
短短二十字,层层设疑,层层解答,没有一个 “怨” 字,却将女子的思念之切、渴望之深、现实之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她怨的不是黄莺,而是战争带来的分离,是日复一日的等待。金昌绪用最质朴的语言,写尽了古代戍边家属的相思之苦,让这首小诗穿越千年,依然能戳中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5. 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醉,痛斥苟且偷安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时期,朝廷偏安一隅,定都临安(今杭州),北方的故土被金兵占领,百姓流离失所,可皇帝与权贵们却毫不在意,依旧在西湖边寻欢作乐,歌舞不休。林升,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他看到这一幕,心中的愤慨与担忧难以平复,便在一家旅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写出了杭州的繁华,却也暗含着对权贵们沉迷享乐的讽刺;“西湖歌舞几时休”,一句反问,满是对现状的不满与焦虑;而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更是一针见血地戳穿了统治者的麻木 —— 他们早已忘记了国仇家恨,把这临时的避难所,当成了曾经的都城汴州,沉浸在虚假的安逸里。这首诗是对南宋朝廷的血泪控诉,充满了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即便在今天读来,仍有深刻的警示意义。林升凭这一首诗,便成了南宋爱国诗人的代表之一。
6. 志南《绝句》:杏花雨柳,道尽春日温柔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是南宋的一位僧人,生平不详,却因一首春游小诗,被永远铭记。有一年春天,他拄着藜杖,乘着小船出游,将船系在古树下,慢慢走过桥东。此时,天空飘起了细雨,那雨是杏花盛开时节特有的,细密、轻柔,沾在衣服上,仿佛要湿却又未湿;微风拂过,带着杨柳的清香,吹在脸上,温暖和煦,一点也不觉得寒冷。
志南将这份春日的温柔,写进了诗里。“杏花雨”“杨柳风”,两个充满诗意的意象,精准地捕捉到了春天的特质;“沾衣欲湿”“吹面不寒”,更是将细雨与春风的触感写得细腻入微,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闻到杏花的甜香,感受到春风的轻柔。连理学大家朱熹读到这首诗,都忍不住称赞 “清绝”。志南或许一生只留下这一首诗,却凭它,让我们永远记住了春天最温柔的模样。

7. 苏麟《句》:近水楼台,道尽世事哲理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北宋的苏麟,是一位外放的官员,长期在地方任职。当时,他的上司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范仲淹为人正直,善于提拔人才,身边的下属大多得到了重用,可苏麟因为常年在外,始终没有机会。他没有直接抱怨,而是写下了这两句诗,委婉地寄给范仲淹,表达自己渴望被赏识的心愿。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原本是苏麟求官的隐喻,却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生活哲理:靠近水边的楼台,能最先看到月亮;向着阳光的花木,更容易迎来春天。它道出了客观条件的优势,往往能让人更容易获得机会。这两句诗语言通俗易懂,却意境深远,很快便流传开来,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句。苏麟或许没有留下更多诗作,却凭这两句,让自己的名字永远留在了文化长河中。
这 7 位诗人,或许一辈子默默无闻,没有李白的豪放,没有杜甫的沉郁,却用一首诗,完成了对生命、对情感、对世事的诠释。他们的诗,就像散落在岁月长河中的珍珠,虽历经千年,却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好诗,从来不需要数量的堆砌,只需一颗真诚的心,一份细腻的感知,便能惊艳千古,成为永恒。除了他们,你还知道哪些 “孤篇诗人”?欢迎留言分享。
相关知识
10位孤篇诗人,一辈子默默无闻,一首诗流芳百世,第一位就让人膜拜
中国古代十大孤篇诗人:张若虚居首,王翰排名第七
“诗中之诗”《春江花月夜》,到底好在哪里,何以“孤篇压全唐”?
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白与杜甫,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被公认为“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的两首神来之作
林则徐最著名的一首诗,其中两句爱国名言,振聋发聩、千古流传
谢眺的一首古诗,其中两句千古流传,李白读后也拍案叫绝!
李清照很懒的一首诗,一个“花”字重复了17次,却成为千古名作
小诗人写下一千古奇诗,男人应该顺着读,女人则应该倒着读!
《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9089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4323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634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453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498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563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59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912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895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