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唢呐在万盛 演奏需要5个人

原标题:世界最大唢呐在万盛 演奏需要5个人

□罗昭伦

世界最大的唢呐在哪里?它就在万盛经开区,而且这个唢呐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青山莽。2017年12月,被英国世界纪录认证总部认证为“世界最大的唢呐”。

唢呐是我国一种常见的双簧木管乐器,也是民间最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乐器。早在公元3世纪左右,唢呐便由丝绸之路从东欧、西亚一带传入我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改良,以其独特的气质与音色,成为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

“青山莽”重35公斤

“蹄咯嗒!蹄咯嗒!!蹄咯嗒!!!”在万盛金桥镇,当你听到这声音时,一定会联想到影视剧里枪战或武打片中群马奔驰嘶叫的场面。不错,这是“战马”嘶叫的声音,但它不是真正的马叫声,而是唢呐发出的声音,被万盛人称为“青山莽”。

在没见过“青山莽”之前,不知其究竟有多大。“青山莽”立在地上有两人多高,喇叭口像是大锅盖一样。从喇叭口到尖子全长4.5米,喇叭口直径1.6米,总重35公斤。

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金桥民间吹打,起源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这里的农民不但能吹唢呐,还制作出了唢呐中的巨无霸“青山莽”,央视新闻频道曾以《重庆:天下第一唢呐》为题专门进行过报道。

“金桥吹打”的发源地最早在青山乡,原来叫“青山吹打”。1992年12月,青山乡并入金桥乡。2001年12月,撒乡改设金桥镇后,“青山吹打”才改名“金桥吹打”。与其他吹打流派相比,金桥吹打更显阳刚之气,以音域宽、音量大、力度厚、音色明快、穿透力强的“马风派”演奏风格享誉渝南黔北等地。

一跤摔出“马风派”

关于“马风派”的创立,还有一段故事:

清道光年间,原青山乡村民刘多二和刘云池是好朋友。10岁那年,刘多二看到大人们吹唢呐的欢乐场面后,也爱上了唢呐。由于他聪明机巧,很快就掌握了唢呐吹奏的大部分技巧和传统曲牌。之后,刘多二组织几个小伙伴创建了自己的吹打乐班,开始走南闯北。

有一次,刘多二带着他的乐班到金桥附近的莲花乡吹打,回家途经一个叫马鞍山的地方时,不慎摔了一跤,手中的唢呐也被摔出两三米远。待徒弟拾回唢呐时,刘多二发现唢呐谷哨已摔坏,便重新扎制哨子。哨子扎好后,刘多二试吹了一下,唢呐发出阵阵怪异的声音。眼看天色已晚,刘多二招呼大家赶紧回家。一路上,看见四周环绕的无数小山像行进中的马群。一阵清风吹来,刘多二感到心旷神怡,拿起唢呐,润软谷哨,开始试吹唢呐。吹奏过程中,他惊奇地发现唢呐声在山中回荡,发出的声音异常奇特,觉得自己像是骑在一匹骏马上。大家都觉得很奇异,纷纷说“像马叫,像马叫”。刘多二叫打鼓手刘云池按曲牌点子敲鼓,顿时,鼓发出了“得格斗、得格斗”的声响,酷似马奔跑时马蹄发出的声音。刘多二对乐班一行人说:“此地风光无限,众马奔腾,我们一起吹打一曲,看声相究竟如何?”于是,他口含唢呐哨,挺胸抬头,手推唢呐向上,如马啸时前蹄腾空,马头上扬嘶鸣的神态。他神情专注吹奏唢呐,鼓、锣、钹协和奏鸣,其声音在崇山峻岭之中回荡。曲近高潮,酷似万马奔腾时“马啸”与“马蹄”共鸣。“马风派”也由此而诞生。

刻意模仿群马奔驰的“马风派”演奏,是金桥民间吹打有别于其他吹打最显著的艺术风格。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如今的曲目不断完善和发扬光大。

演奏“青山莽”需5人协作

其实,“青山莽”并非现在这样大,它是由小到大逐渐演变而来的。

50多年前,金桥民间吹打“马风派”的第四代传人向志钦和第五代传人翁庆华,在长期民间吹打实践中,在唢呐的音高及音程的协和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创新,将唢呐制成为特高音、高音、中音、低音。特高音(海笛)唢呐长约30厘米,前端锥形喇叭口约8厘米,最低音特大(莽台)唢呐长度约1米,唢呐前端的锥形喇叭口,直径约1米。每种唢呐的音量、音域、吹奏方法技巧都不尽相同,适合在不同的场合吹奏。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万盛农村很多地方,婚丧嫁娶自然少不了音乐气氛的烘托,唢呐以其突出的音质效果,成为吹打演奏中的主力军。尤其是有几支队伍在一起演奏,民间乐团之间在吹唢呐时,往往会相互表演竞争,看谁吹得好,吹得响亮,希望以自己嘹亮的唢呐声能压倒对方,以此作为己方扬名立万的资本。久而久之,为了能让唢呐的声音更高亢嘹亮,金桥吹打乐团的制作者们便将唢呐越做越大,最后催生了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青山莽”。

“青山莽”的前端喇叭直径巨大,其巨大的器型也注定了它的不平凡,演奏往往需要五个人协作才能发出声音。在演奏“青山莽”时,需要一人吹,两人抬,其余两个人用手指按动音孔,相互之间的配合必须默契,否则会前功尽弃。

制作一件“青山莽”需要3年

据国家非遗传承人张登洋介绍,“青山莽”唢呐制作十分繁琐,每一道工序都是用手工完成的。一支普通的唢呐,先需经过选材、风干、切割、绞管、车圆、纹线和钻孔等多道工序,然后编喇叭口、刮灰、上漆,最后安堵气盘、装麦哨,工序多达几十道。喇叭口须选用当地一种竹节特别长的“牛尾慈竹”编制,缝隙用石膏填实,发音管需用红豆杉制成,吹嘴由黄铜制成,发音哨用麻线捆扎野麦芊制成,堵气盘由牛骨削平磨制成圆形。唢呐制作成型后,还需在竹、木、麻部分多次上生漆等。为保证“青山莽”的完整、美观、发音效果和经久耐用性能,在其制作完成后还要刷上生漆,制作工艺十分繁琐。一件“青山莽”从制作到成型,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

2006年2月—3月,在国家博物馆首次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把第一唢呐运到北京就花了很大的功夫。师傅们把唢呐拆成了很多部分,每个部分都用箱子装上,固定好,再运上火车。为保证运输途中的安全,还派专门人员负责押运。除“青山莽”外,此次进京参展的乐器还有二莽、莽台、海笛等多种型号的唢呐。

两年后,“青山莽”再次抵达北京,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并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永久珍藏。不久,金桥吹打乐团按原样的规格尺寸又重新制作了一支“青山莽”,现陈列于万盛博物馆。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文旅局)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世界最大唢呐在万盛 演奏需要5个人
看高颜值小姐姐演奏国乐,是一种怎样的享受?
【山茶花】松鹤唢呐代代传
“面对面”名师大讲堂公益活动在西宁举行
温县:人间唢呐开嗓,实在上头
“中西合璧音乐会”赋能演奏创新
陈曦: 用小提琴演奏真诚与梦想
交广夜听|你周围的 5 个人,决定了人生天花板
于谦这世界最大的谎言就是告诉孩子努力就可以成功
世界最大食物大战疫情后回归 超2万人互扔西红柿

网址: 世界最大唢呐在万盛 演奏需要5个人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454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