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原标题: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专家阅历丰富、知识渊博,大多是智慧与成就之象征,往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尤其是针对年轻人提出建言,定然饱含深情,有助于其成长与发展,理应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与推崇。
近日,红星新闻刊文称,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并质问:问题出在哪儿?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信息高度发达的自媒体时代,对此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虽大多网友站在了年轻人一边,表示理解、支持;但也不乏网友剑指青年一代,指责其“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等。
初出茅庐,年轻人虽洋溢着青春活力,但终归涉世不足,对社会、人生认知有限,面对人生之取舍等,难免可能“顾此失彼”,感情用事,面对选择,很可能重现实与眼前利益,从而忽略了长远发展,让青春失了色彩。
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很可能布满荆棘,为让自己的青春更有价值,有所作为,为实现青春梦想,年轻一代理当端正态度,虚心学习、借鉴,从专家建言中,汲取成长与发展营养元素,三思而行,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年轻人代表未来,乃国家民族之希望所在,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不仅关乎自我前途与命运,更关乎中华之伟大复兴,意义重大;年轻人反感“专家”,不仅可能辜负专家们的良苦用心,更可能让年轻人的“人生坐标”发生偏差,表面思之,此乃错事也。
然排除个别“专家”,为挣流量、谋关注而建言外,公正而言,专家之建言,终归是自己人生路之总结,终归是一家之言,终归具有时代局限性,未必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至理名言”,因此,从某种意义讲,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未必不是好事。
一是有利于年轻一代挣脱思想束缚,迈步创新、创造路,当代青年肩负中华复兴之重任,要不辱使命,势必敢想敢干、敢于追梦,勇于挣脱思想束缚;对“专家”之言,奉若神灵,言听计从,势必捆住其手脚,限制其思维,让其在前进征途上,瞻前顾后、畏首畏脚。
毫无疑问,年轻人反感“专家”,体现了当代年轻人不迷住权威,不受思想束缚,开始自己思考人生与社会,有利于其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有利于其更好担负时代使命,创新、创造,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实现。
二是能倒逼“专家”建言质量提速,力避专家建言“满天飞”。年轻人反感“专家”,并非是每位专家,建议也好,建言也罢,专家如此忙乎,不是想“惹怒”年轻人,而是想奉献力量,助力年轻人更好成长与发展,展示自我存在之价值。
面对“反感”之尴尬局面,专家们势必冷静反思,积极查找原因,势必会深入青年与社会,反复推敲与思考,不断提升自己建言之质量,尽可能再少些建言发声,从而将精力更多用在学习钻研上,用在考察青年与社会上,从而让自己的建言更接地气、更具指导性,以更好服务社会与青年。
一分为二,理性认知。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虽有欠妥之处,但却从中透出了积极的因素,展示了社会进步的痕迹,透出新时代的新希望,未必不是好事,请别一味指责。(尚凡)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大哥花2万淘了一件宝贝,上节目鉴定之后,专家:不懂你也敢买?
海藻越来越大胆了,竟然这样说话,看来老男人好事来了!
专家提倡年轻人生二胎,被现场观众怼得哑口无言,当场急眼翻脸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喝白酒了?真实情况原来是这样
杠精,我的粉丝不是傻子
女子拿家中的菩萨去鉴宝,专家关灯后用光一照,直言:不用鉴定了
这些话任何一个男的说出来都会反感……
男子拿盛了30年饭的绿碗求鉴定,专家哭笑不得:好东西被你糟蹋了
小伙拿着两元淘的东西上鉴宝节目,专家赶紧问他,要不要上交国家
孙悟空不是虚构人物,福建现齐天大圣墓,专家:还有一人与他陪葬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