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 | 追寻王世贞:“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原标题:视域 | 追寻王世贞:“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视域 | 追寻王世贞:“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视域

不久前,作为明代中晚期文坛巨擘王世贞早年和中年的代表作,沉埋了400多年的《王世贞全集·弇州山人四部稿》首次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校点稿形式出版。《王世贞全集》的陆续出版是填补空白的古代典籍整理大工程,其价值和意义深远。

原文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 姚大勇

图片 |网络

明万历二年(1574)九月,深得士林重望的“后七子”领袖王世贞被朝廷命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镇抚郧阳(今湖北十堰)。郧阳虽僻处鄂西北,然地接河陕,路通水陆,自明成化十二年(1476)设府以来,百余年间,居民繁滋,尚属安宁。王世贞到任后,纠劾不法,革除弊政,严明职守,识拔人才,振兴文教。王世贞抚郧的时间并不长,一年半后即被调离,然不仅在郧阳任上留下惠政,还在此地完成了一件于他本人,于中国文学史均有重要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在此刊刻了他前半生的心血结晶《弇州山人四部稿》(以下简称《四部稿》)。郧阳山水有幸,一代文豪之集,首刊于此。

赴韩国访书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们也有幸,在王世贞谢世400多年后,从事《王世贞全集》的整理,作为《王世贞全集》中的重要一种,《四部稿》传世的有190卷本、180卷本、174卷本,有刻本,有抄本,各本之间关系如何,有何传承统序,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015年夏,我和许建平老师携带着之前搜检到的馆藏信息,踏上了赴韩国的访书之旅,并在韩国受到了很多认识或不认识的师友的热心帮助,高丽大学、成均馆大学、忠南大学、藏书阁、奎章阁、中央图书馆……都留下了我们访书的足迹,也载满了师友们的深情厚谊。也正是在韩国国民大学,我们无意之中寻到了对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的校勘整理至为重要的此书的初刊本。

国民大学坐落在首尔的北汉山下,深林幽涧,风景绝佳,但我们在那儿没顾上欣赏校园山景,而是在朴英顺女士的介绍下,一头扎进校图书馆,拜读馆中收藏的汉文古籍,其中就有《弇州正集》。经过考辨,我们发现此《弇州正集》就是王世贞在郧阳刊刻的《四部稿》的初刊本!此书不知何时,通过何种途径流传到了韩国,而且换上了“韩装”。

从外形上来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完全是一部韩国古籍:用较粗的单线五眼装订,书衣厚实,书名直接题写在书衣上,与中国线装书的装帧形式明显不同(中国的线装书一般是单线四眼装订,书衣较薄,书名用白纸题签后粘贴在书衣上)。但是翻开来看,发现其还是中国古籍,与我们所见的国内《四部稿》刻本极为相近,很多地方不仅字句全同,甚至连断板、不清之处也完全一致。细辨之下,又可发现其与国内藏本的不同之处,而这正是其价值所在。

校正本与初刊本

王世贞自述在《四部稿》成书以后,又对其做过校正和增删,不仅订正“鱼豕之误八百余字”,而且“增入说部六卷,所谓《巵言别集》者,易之曰《宛委余编》,而斥《盛事》《异典》别行之”(《弇州山人续稿》卷一八二《徐孟孺》)。这每让人费解,不知所言所指为何事何物。而通过将韩国国民大学所藏的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180卷本《四部稿》相对照,则不仅二者之间的分合昭然若揭,而且让人对王世贞所言之语警然有悟:

相较于国民大学藏本,国图藏本系将原刊本中的十三卷《艺苑巵言别录》(即所谓的“《巵言别集》”),增加六卷(即所谓“增入说部六卷”),扩充为19卷,并改名为《宛委余编》(即所谓的“易之曰《宛委余编》”)。又将初刻本中的《皇明盛事述》和《皇明异典述》各三卷(原卷一百七十八至卷一百八十),移除出《四部稿》,单独刊行(即所谓的“斥《盛事》《异典》别行之”)。这样有增有出,全书总卷数不变,仍为180卷。

国民大学藏本《四部稿》的发现,正好为王世贞的相关言语提供了实物证据,而且二者严丝合缝,如若符契。通过谨慎考辨,我们明确了国民大学藏本是《四部稿》的初刊本,国图藏本正是王世贞在初刊本刊行后手定的校正本。校正本与初刊本相较,不仅部类上有调整,字词上有改动,篇目上也有变易,如卷五九增加了《麻城穆侯均赋颂序》,卷八六增加了《刘庄襄公墓志铭》,卷九二增加了《吴孺人墓志铭》三篇文章。若无初刊本作参照,不仅对王世贞的相关论述懵懂难解,于《四部稿》的篇章分合也会茫然无知。不意于海东韩国,得见王世贞于郧阳所刻文集之初刊本,幸何如之!

《四库》本如何

随着国民大学所藏《弇州正集》的出现,《四部稿》的初刊本和校正者得以确认,相关问题也让人豁然开朗:传世的174卷本《四部稿》,正是在180卷的校正本中,去除《燕语》和《野史家乘考误》各3卷后调整而成,并成为通行之本。现在上海图书馆所藏的190本《弇州集》,则是在通行的174卷基础上,另补上《史乘考误》7卷、《盛事述》3卷、《异典述》5卷、《异事述》1卷而成。清修《四库全书》时,收录的也正是此通行的174卷本。清廷纂修《四库全书》时,因对传世之书焚毁删改,而让后人对之多有微词,甚至有认为清修《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焚书”之后的又一次书籍之厄。那么,《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四部稿》,情况如何呢?

将《四部稿》较早诸本与《四库》本比较,不难发现,四库馆臣在收录此书时,于政治上的违碍之处,确实多有删改,而对有的不涉政治的地方,却改得颇具眼光卓识。如卷一《二鸟赋》首句“有鸣秋丈人者,冠緌冠”,“冠緌冠”中上一“冠”字,原作“寇”,明显不通;卷七《黄鹄曲》其二首句“黄鹄摩天来”中,“鹄”原作“鹤”,而据诗题及上文,应作“鹄”;卷三一《赠别罗鹿龄》中诗句“蒯缑歌始哀”中,“蒯缑”原作“蒯鍭”,也误,对这些形近之误,四库馆臣均予以更正。另卷二六诗题《初秋端居即事效初唐体》中,“唐”字原脱,四库馆臣补得恰当;卷七八《江行纪事》中言“余携所有王晋卿《烟江叠障图》”,“王晋卿”原作“王晋溪”,按王晋卿(名诜)为北宋画坛名家,与苏轼有交往,作“王晋溪”显误,四库馆臣于此也改得正确。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从这也可看出,四库馆臣在修书时态度还是严肃认真的,其学识令其能够担任纂修之责,《四库全书》本《四部稿》,也足资校勘之用。

“勿谓涓涓,其流将长”,古籍的整理工作无疑是艰苦的,但是校点工作也有乐趣,特别是在将一个个问题理清之后。《四部稿》整理本的完成,只是我们工作中的某一部分告一段落,学术薪火,由一辈辈学者、一位位素心之士接力合作完成。接下来的道路更其漫长艰辛,我们惟愿以虔敬之心,与学界同仁一起,上下求索,砥砺前行。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1841期8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明代历史小说研究新维度:重新挖掘叙事伦理 | 社会科学报

《弇山堂别集》:说出明朝那点儿事 | 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视域 | 追寻王世贞:“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孟浩然的不朽之作,采用蜂腰体结构,开篇就是千古名句,充满哲理
《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十期与观众相约“远方”
何加林:丹青绘热土 笔韵寄乡愁 《大师列传》第二季第九集即将播出
从“心”出发 追寻真善美
【小康人物】对话黄天骥: 再也没有第二个李白了
千里江山用交响乐绘出壮美河山
“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一千个王思聪,也玩不过一个王世襄
能听的“千里江山图”来了!《千里江山》在沪举行世界首演
姜贞羽女朋友是谁 与王嘉尔经纪人创造营相识后恋爱了?

网址: 视域 | 追寻王世贞:“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6258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