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贪为宝”是苏轼一生的座右铭
原标题:“以不贪为宝”是苏轼一生的座右铭
东坡文化季收官之讲,苏轼研究会会长周裕锴详解“东坡人格力量”
“以不贪为宝”是苏轼一生的座右铭
东坡文化季收官之讲:《苏轼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现场。
周裕锴教授做客名人大讲堂。
东坡文化季
苏轼千古流传的诗词名篇光照古今,他在几经沉浮的仕途中炼就的豁达乐观也影响着世人。
或许,正是因为东坡的文学成就与生活哲学太过迷人,我们也时而会忽略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显露出的惊人才干,以及卓绝的治国理念。
3月17日晚,“名人大讲堂”东坡文化季迎来收官之讲。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轼研究学会会长周裕锴做客名人大讲堂,以《苏轼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为题,详解苏轼沉沉浮浮的政治生涯中,始终坚守不变的治国思想。
提倡温和改革 执政理念上体现出仁爱精神
周裕锴是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同时,他还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苏轼研究学会会长、中华诗教学会副会长。其主要著作有《宋代诗学通论》《文字禅与宋代诗学》《石门文字禅校注》等,同时他也是《苏轼全集校注》三位主编之一。
本场讲座,周裕锴教授主要围绕六个方面讲解苏轼的治国理念,其一就是他在政治主张上提倡温和的改革。在苏轼的政坛生涯前期,神宗当政,起用较为激进的王安石变法,在社会经济结构上进行彻底的变革。周裕锴认为,苏轼与王安石最大的不同,在于王安石是要剧变,苏轼则主张渐变,苏轼提出的“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的治理主张,在根源上是不想惊扰人民,坚持温和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
苏轼在执政理念上坚持“仁爱”精神。在其最早名扬京师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中,年仅20来岁的苏轼就已开始反复论证“罪疑惟轻”。周裕锴认为,从伦理学方面来看,这与现代法律中“疑罪从无”有相通之处,不以杀戮惩戒为刑罚的目的。苏轼赞扬推崇的“忠厚之至”,包含着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苏轼在《石鼓歌》中抨击秦始皇的暴政:“扫埽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苏轼的“仁爱”还体现在对穷苦百姓的同情。周裕锴说,苏轼跟杜甫不一样,杜甫诗里有对老百姓的同情,但苏东坡除了是一大文豪,也是一个官员,苏轼把对穷苦百姓的仁爱写进诗里,也落实到实际中。周裕锴举例说,苏轼在《上韩魏公论场务书》中提出“官榷与民”的主张,批评“朝廷自数十年以来,取之无术,用之无度,是以民日困,官日贫”,主张“行宽大闲暇久长之政”。
做官坚持“从道不从君”廉政上坚持“以不贪为宝”
道义和君王,如何抉择?苏轼在做官原则上提出“从道不从君”。即不能屈服于君王个人的权势,而是遵从道义的原则。“他出仕做官、兼济天下的原则是不能屈服于君王个人的权势,而是尊崇一种道义的原则。什么叫做道义?要看君王的行为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是否有益处。苏轼是很有人格力量的。”周裕锴说。
除此以外,“以廉为本”的信念也贯穿了苏轼的一生,他一直将《左传》中记载的子罕“以不贪为宝”的故事作为人生信仰:“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以不贪为宝”的故事对苏轼影响非常大,其在好几篇诗文里都引用过该典故。比如《和陶饮酒诗二十首》其十一:“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又比如他在《无题》中写下:“不贪为我宝,安步当君车。”去世前两三个月,苏轼还写下《梦中作寄朱行中》:“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周裕锴说,“以不贪为宝”,这是苏轼一生的座右铭。
支撑苏轼廉政的动力来自哪里?周裕锴认为,其动力不是来自外在朝廷的制度,而是来自他内在廉洁的精神。
教育理念提倡兼容并包 有科学治理和实干精神
苏轼搞教育,坚持兼容并包,他反对儒家和佛家之间互相斗争,也反对佛教内部宗派之间相互攻击。对于学生的教育更是如此,他尊重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个性。
苏轼在《稼说》中写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当时苏轼正在京都任职,时逢进士张琥归家之前来看望他,有感于当时士大夫中滋长着急功近利、浅薄轻率的风气,苏轼特地写了这篇短文送给张琥,并愿与之共勉。
周裕锴由此也提到,现在有很多家长很焦虑,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认为这没有必要,“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像苏轼一样一辈子都在学习,一辈子都在进取。同时家长也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还在学习,要给孩子做一个榜样。”
坚持科学治理的实干精神也是苏轼留给我们当代的财富之一。苏轼长期担任地方官,为老百姓做过很多事情。比如他在杭州治理西湖,疏浚西湖,修造苏堤。苏轼当时绝不是脑门一拍就胡乱开干,而是真正进行了大量调研,将自己变成了水利专家,而他所做的实事我们现在仍在受益。
新闻链接
“名人大讲堂”定位为普及性、大众化、浸入式的知识讲坛,力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传承活动品牌,探索构建符合新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传承体系。本场活动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是名人大讲堂“东坡文化季”的收官之讲。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周琴摄影陈羽啸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苏轼研究学会会长周裕锴详解东坡治国理念
苏轼一生有几个女人?到底是3个还是6个?他真的痴情专一吗?
回望苏轼的大家风范与君子风度
乾隆弘历,苏轼的小迷弟
当一家人来到“名人大讲堂”:在苏轼包容的思想中缓解“教育焦虑”
苏轼的春天
读了苏轼5首元宵诗词,才知古人的浪漫刻在骨子里
“苏轼主题文物特展”延至3月26日
为什么要多读书?苏轼的这5首诗词,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走进苏轼的诗意人生 《千古风范苏东坡》迎来收官之夜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