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传统刺绣传承人韦祖英——一针一线 指尖生“花”
原标题:苗族传统刺绣传承人韦祖英——一针一线 指尖生“花”
【绝活看点】
韦祖英,贵州从江人,6岁学习苗绣,潜心钻研30余载。她熟练掌握传统刺绣技艺,善于从生活场景中汲取创作素材,通过一双巧手,创作出活灵活现的作品。她还自主创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眼前这双刺绣的手,让人印象深刻。
于常人而言,一般均为手掌起茧,但这双手不同,连指尖都有老茧,戳上去还硬邦邦的,何以如此?“绣了30多年,针可没白拿!”标准的普通话脱口而出,记者的思绪瞬间被拉了回来。
说话的人叫韦祖英(见上图,右,吴德军摄),只见她头戴银饰,身着齐膝百褶裙,辅以围腰束之,衣领、裤脚搭配鲜亮绣片。打量一番后,记者不禁疑惑,“明明年纪不大,咋有这么多年刺绣经验?”
其实,韦祖英是个“年轻的老绣娘”。位于贵州省从江县斗里镇的马安村,是典型的苗族村落。成长于此的韦祖英,6岁便跟随母亲学习苗绣。“贵州不同地方的苗绣风格有所差别。我们这里的刺绣,最讲究构图、用色、针法。”话音刚落,韦祖英随手拿起一个纸片,即兴演示起来。
只见剪刀沿边缘切入,时而蜿蜒迂回,时而长驱直入,没出两分钟,唰唰声戛然而止,刀线形成闭环,一对白色鸳鸯跃然纸上。最难的构图部分,却在转瞬之间一气呵成。
“构图是苗绣的重要环节,虽然设计元素简单,但学起来一点不轻松。”韦祖英介绍,苗绣图案主要由鱼、蝴蝶、鸳鸯、花草等组成,这些元素均来源于生活。构图的过程,就是琢磨有效组合、搭配协调的过程。“大小相同的两块绣片,上面都有鸳鸯,仔细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的大小、位置、动作、颜色各不相同,但看着很协调,这就是设计的功力。”韦祖英说。
按照正常流程,绣娘要先把图案设计好,然后再剪下来,但韦祖英却能同步进行。“图案来源很丰富,去山里干活,发现朵朵盛开的花;到河边遛弯,看见鱼儿吐泡泡……生活场景就是创作的好素材。”韦祖英说。
将剪好的纸片贴于绣布,韦祖英开始穿针引线。针线飞舞间,形象立体起来,伴随着各色线条的使用,图案立即变得活灵活现。待绣完最后一针,整体轮廓如流水般光滑,栩栩如生。
韦祖英透露,个中诀窍在于针法。“拿针的方式、针数的多少、针线的松紧、排针的整齐,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刚接触的时候,韦祖英连针都拿不稳,往往没绣几针,手指便酸痛不已。
庆幸的是,韦祖英从未放弃,哪怕指尖都磨出茧子。“以前,不管是平时干活的便装,还是重大节日的盛装,都要一针一线自己绣。”到十二三岁时,韦祖英就能独自绣出整套便服;又过几年,她便能独自完成一套盛装。
“每段绣活,绣的时候都得疏密一致,排列整齐。”韦祖英解释,为什么有的绣片容易起毛?因为拉线的时候没把握好力度,“一根针线由几根细线组成,线本身就细,吃不住多少力气,稍不留神就容易拉断,自然起毛无光。”
自打拿起针线,韦祖英再没放下。从学习世代传承的刺绣技艺,到发展成产业,她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2008年,韦祖英决定创业,在老家办起家庭小作坊;2014年,她成立苗绣专业合作社,带动600余名妇女就业;2019年,她又建起扶贫车间,吸纳210名搬迁群众就业。
“希望能把苗绣发扬光大,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受韦祖英影响,每天晚上,她上小学的女儿也学习刺绣,“那双小手拿着针线,有板有眼地绣着,咋也看不够。”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一针一线 指尖生“花”(工匠绝活)
【有理贵阳】让“指尖技艺” 化为“指尖经济”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汴绣非遗传承人王素花:匠心不泯 针指之间绣人生
重庆万州盘活“指尖经济”:“针”功夫“绣”出幸福生活
新疆柯尔克孜刺绣融合时尚元素传承非遗技艺
女子花6年时间绣22米《清明上河图》送女儿 网友:爱藏在一针一线里
小小绣花针 绣出鸭兰村民族共富新图景
曹州绳编传承人秦怀忠:指尖艺术话传承 一编一缠守匠心
青海互助:指尖上的守望 彩虹下的芳华
“绣”美中原!河南刺绣首次集体亮相,传承千年手艺之美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