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主编、诗人李少君:情感让诗歌难以被AI取代
原标题:《诗刊》主编、诗人李少君:情感让诗歌难以被AI取代
《诗刊》主编、诗人李少君:情感让诗歌难以被AI取代
3月15日,第六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正式开启。参会的诗人之一、《诗刊》主编李少君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忍不住感叹成都的春天之美,“我曾经写过一首诗,名字就叫‘春风再一次刷新了世界’。很适合我的心情。”
近几年,全世界人类都遇到不小的动荡,很多人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敏锐的诗人们肯定也不例外。李少君提到自己思考最深的一个词是“情感”,“有一段时间,我埋头读书时,有一个特别深的感受就是,伟大的人物可以通过书本,与我们进行跨越时间的对话。像李白、杜甫作品里传达出的那些动人真实的情感,给了我很大的力量。而且我突然发现,我此前读过的书,突然融会贯通了。对古代人物的理解也更深入了。比如对韩愈在儒学体系里的价值。去年我集中写了一系列讨论人类情感的随笔。我也思考到,人类的文明能够传承下来,就在于文字和情感。”
2023年春天,ChatGPT的出现给文艺创作带来了冲击。对此李少君有自己的看法,“其实人类有很多的知识积累,机器人可以做很好的整理工作。但是在我看来,唯一的区别在于,机器人没有情感,机器人可以写出很好的文章,但这个文章是四平八稳的,缺乏人的微妙情感,因而也很难感动人。而我们现在读杜甫的诗,虽然诞生于1000多年前,但我们仍然会流泪。总体来说,现在的我,对诗歌‘情感’这个因素的作用有更深刻的体会。我也认为,情感是人之成为人的根本的证据,也是人类诗歌难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重要一环。”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诗刊》主编、诗人李少君:情感让诗歌难以被AI取代
《诗刊》主编、诗人李少君:情感是人类诗歌难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重要一环|成都国际诗歌周
《诗刊》主编李少君:诗词是情感的储存器|成都国际诗歌周
《诗刊》《星星》诗刊原主编、诗人叶延滨:诗歌周让成都的诗歌形象更加“清晰化”
国内外诗人相聚成都,赶赴春天的诗歌之约|成都国际诗歌周
著名诗人叶延滨:用情感对抗人工智能|成都国际诗歌周
诗歌如何表现“人类的生命与生态”?诗人们在成都“头脑风暴”|成都国际诗歌周
成都,用诗歌与世界紧密相连
做城市行走的文化形象 《草堂》诗刊改版启航
周杰伦晒《以父之名》MV 称不担心被AI取代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