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赓续千年文脉 科技赋能万卷丹青
原标题:创新赓续千年文脉 科技赋能万卷丹青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画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古代中国画有些散落在世界各地,有些因保护难度大不得不被封存在博物馆库房,让人们很难有机会欣赏。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和近期举办的“盛世修典赓续文脉再铸辉煌”研讨会,以多种方式让这些民族文化瑰宝跨越时空、汇聚一堂,构筑起纵贯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绘画史恢宏图景,体现出活化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和时代意义。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撰出版历时18年,终于成就一部皇皇巨著。我们知道,唐代编过《历代名画记》,宋代编过《宣和画谱》,清代编过《石渠宝笈》,而这一次,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大规模实施书画整理和编纂工作。从《宋画全集》到《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和《先秦汉唐画全集》,这些传世珍品由“画”入“书”、由“书”到“展”,为学习研究中国美术史提供了全面的图像素材。展览名作名家荟萃,作品题材技法丰富,无论是人文山水、写意人物,还是工笔花鸟;无论是巍峨山川、寒岩积雪,还是簪花仕女、烟火市井,在展览中都有精彩呈现。同时,这次成果展的展陈设计也暗含许多巧思,例如把同一位作者不同时期的画作放到一起,或者把同一幅画作的历朝历代临摹和再创作作品放到一起,或者把中西不同画法的画作放到一起,甚至将真伪难辨的名画放到一起,既方便人们对比研究,也让观者在同一空间中可以领略不同时空中国画的千姿百态。所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撰出版,是一场摸清中国画家底的浩大工程,可谓是“集大成之功”。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以坚持18年的文化长跑,成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高质量典范。在展出的画作中,我们能看到古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对人生境界的追求。画作里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激荡起每一个观展人心中的文化情怀。“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撰出版的深层意义正在于,挖掘文化瑰宝背后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使其在时代变革大潮中焕发跨越时空的魅力和生命力。
与以往不同,这次现场展出的画作并非原作,基本都是等比例复刻或放大呈现,但其清晰度以及印刷的精美程度堪与原作媲美,为观众提供了观摩原作细节的可能。不知画幅之小无以体会精细之妙,未见卷轴之大无以感受恢宏之势,这无疑是浏览高清画册无法获得的深度体验。例如展览中引人驻足的《千里江山图》,在放大两倍后又经展陈灯光的映衬,使青绿山水的色彩更加鲜明动人,草木房屋、人物船只、绿水涟漪清晰可见,让人叹为观止。在展览结尾,还设有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那些画中的意境、意象在空间中被点亮,在光影中“活”了起来,让观者沉浸其中,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奇妙融合。这一切要归功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团队对数字科技的灵活掌握与运用。《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石渠宝笈》等前人的经典文献,大都是通过文字著录、摹临仿造等方式保存图像信息,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整理有了科技赋能,实现了全面数字化的复原和共享。
借助新技术、新方式、新工艺等,曾经的文化辉煌得以再现,“沉睡”的文化宝藏再次大放异彩。“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实践和探索表明,在深入挖掘、传承中华文明基因方面,中国画具有广阔空间;在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数字科技大有可为。
(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版式设计:汪哲平《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09日 08 版)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西合璧音乐会”赋能演奏创新
赓续城市文脉,压实市民文化需求,上海文化设施再添新馆
丹青绘彩、禅境风骨!云居寺举办“祥云圣境”云居文化名家书画展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信仰力量”书法笔会在京举行
赓续红色血脉,走进英雄草原
寻红色印记,赓续红色血脉
科技赋能中国“网络文学+”大会 让观众沉浸式观展
读懂广州·粤韵丨书院荟萃群贤毕至 岭南文脉绵延赓续
市委党校举办“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爱国精神”主题道德讲堂活动
甘肃临泽:赓续红色血脉 感受非遗魅力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