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院里的文学课
原标题:地坑院里的文学课
对话大家
“阅读纸质书,姿态可以很放松,也让人更专注”
“河南人对生活极其有热忱,有劲”
“河南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滋养了河南文学这棵大树”
“无论是作家还是编剧,都要提高写‘平凡生活’的能力”
□本报记者 张冬云 胡春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丛博
地坑院,夯土墙,暮春的熏风中,缘墙而上的蔷薇初绽,阳光正好。这是4月15日下午,一个美好的周六。
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一处地坑院内,梁晓声、柳建伟、石一枫三位作家用60分钟,完成了一场话题广泛、深刻又动人的对话。
三位作家中,74岁的梁晓声最年长,他身着咖啡色薄棉服、深色长裤,清雅爽朗。南阳镇平人柳建伟60岁,身着黑红相间格子衬衫,言谈举止严谨沉稳。梁柳二人均为茅盾文学奖得主。44岁的石一枫是《当代》杂志副主编,鲁迅文学奖得主。他着休闲服牛仔裤运动鞋,欢脱随和。年纪不同、个性迥异的三位作家,就同一个问题,往往会生发出多个角度,听来妙趣横生。
地坑院,是河南特有的民居,被称为“地下四合院”,全由夯土筑成。地坑院顶上,遍布随风摇动的绿色麦浪,麦穗已秀,鼓鼓沉实。它象征着收获、繁衍,象征着黄河水哺育的丰硕果实,象征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生不息。
在这样的一处所在,安排这样一堂大家文学课,对作家和听众而言,皆是生命的享受、精神的盛宴。
“读纸质书是精神的漫步和享受”
读书,是作家们的生命必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读书史。
快节奏的当下,作家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是怎样的呢?
梁晓声喜欢在安静环境里沉浸式阅读。他说:“阅读纸质书是精神的漫步和享受,姿态可以很放松,也让人更专注。偶尔听书也很享受,但和看书感受不一样,听书不能过多沉思也不能勾画,而看书时会对文字更加挑剔。”
柳建伟认为互联网丰富了阅读媒介,“如今用软件听书的读者越来越多,作为新的传播方式,听书丰富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石一枫工作繁忙,乘坐地铁公交的碎片化时间,成了他阅读的主要时段,“我近期最酣畅淋漓的一次阅读体验,是在这次从北京来郑州的火车上,因为时间比较完整。我认为交通工具最能检验文学作品,能在地铁上读进去的书,说明真的好看”。
石一枫针对青年读者强调,阅读可以由兴趣主导,觉得有意思、好玩就看,不用非得“上点档次”。身为杂志副主编,他不忘给杂志打打广告:“更推荐大家读文学杂志,一般十几块钱或二十几块钱一本,能看几十万字好几篇小说,性价比高。”
“河南人对生活极其有热忱,有劲”
坐在地坑院里,梁晓声环顾四周,缓缓说道:“我梦想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环境,而不是北京的别墅区。在这儿,晒太阳看蔷薇,出门见麦田。”
地坑院的蔷薇已爬满了半墙,梁晓声期待蔷薇爬满墙时能再来此地。
石一枫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两个“死党”都是河南人。他说:“他们对生活极其有热忱,有劲,吃饭要吃一口面,会吃会玩却绝不耽误工作,他俩后来发展得都很好。我第一次来河南,就是大学毕业后跟他俩一起去开封。我印象里的河南人,有娱乐精神,有生活激情。”石一枫看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百亩麦田,喜欢得不得了。“他恨不能两个月后回来割麦。”柳建伟看着他笑言。
柳建伟是当代著名作家、编剧,他的时代三部曲《北方城郭》《突出重围》《英雄时代》脍炙人口。他会经常回家看看,清明节假期还回南阳参加了创新创业大会。他关注故乡的发展:“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河南有三项。河南文旅蓬勃发展,比如,‘只有河南’做的是中原的根文化,就很好。”
“影视要在资源整合上再花些力气”
“山东拍了《闯关东》,山西拍了《走西口》,我们河南的文化如此厚重,为啥没有一部现象级的影视代表作?河南对于影视作品和影视产业的认识,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距离。”谈起这点,柳建伟说,河南有众多优秀作家和丰厚题材,要在资源整合上再花些力气。
关于文学作品的影视化传播,身为著名编剧的柳建伟尤其有话要说:“一部作品改编成电视剧,观众甚至以亿计。作家卖书100套,受众才多少?”柳建伟记得20多年前,他的作品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突出重围》在央视开播,观看人数、传播量级都是惊人的。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成为2022年“剧王”,更佐证了柳建伟的这一看法。
在梁晓声看来,无论是作家还是编剧,都要提高写“平凡生活”的能力,把寻常生活写成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拍成大家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这对河南当代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让文学扎扎实实自然生长”
石一枫认为,如果人们天生爱琢磨,讲究说话要说出机锋来,这个地方的文学水平就差不了,“河南人爱‘玩’话,有时就是话里有话,功夫在诗外。河南人‘玩’话,刘震云是杰出代表”。
从古至今,河南都是文学沃土,文学豫军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力量。柳建伟对家乡一往情深,他说:“南阳是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处。南阳作家群中,大家熟悉姚雪垠、二月河,宗璞也是南阳唐河人。中国‘科幻三杰’之一的王晋康也是南阳人,出了21卷文集。”
柳建伟说,十届茅盾文学奖中,河南籍获奖作家有9位,数量居全国之首,“河南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滋养了河南文学这棵大树。河南文学只需要扎扎实实、自自然然地生长,它就会不停地结出大倭瓜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唐宋八大家文学课》出版发行:从文学看文化 从文化见文明
张伟劼︱科塔萨尔的文学课
梁晓声:提高写平凡的能力,把寻常生活虚构成读者爱看的故事丨青年对话大家
梁晓声:这次来郑州带给我了全新感受丨青年对话大家
石一枫:河南人对生活极其有热忱
石一枫:河南话,话里有话
1935年,北京,在四合院里拍照的林徽因
贾冰 在影院里被路人用自己的台词怼……
是阶梯,还是枷锁?聚焦学院视域下的文学书写
作家走走:文学在人群在的地方|文学自由谈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