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水·渔樵》: 品读“生生”之道
原标题:《历史·山水·渔樵》: 品读“生生”之道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将“生而又生”刻画为中国思想的根本特征,以及华夏文明的核心关切。在此背景下,赵汀阳的《历史·山水·渔樵》从全新的角度,有力地推进了围绕“生生”的讨论。方法与解答往往是一体两面的,那么什么才是讨论“生生”之道的合适方式?赵汀阳的回答明确有力:生生之道理应通过生生的方式予以阐释。
▲ 《历史·山水·渔樵》 赵汀阳 三联书店
全书选取“历史”“山水”“渔樵”三个话题进行讨论。三者连缀起来,读者自然而然便能领悟全书主旨,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深刻道理——至高的道理为什么不会凝固,绵延的历史为什么不会封闭,意义的链条为什么是始终敞开的?全书最后把关注点聚焦于渔樵,可谓神来之笔。“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渔樵评述历史,话个不休。在赵汀阳看来,话个不休正是渔樵史学的关键所在,这种不断言说的历史,以实践的姿态而非理论的姿态对时空、道理进行着整全性的把握。而反过来说,整全性也只能在这样的动态中得到把握,亦即作者所谓“以话语的无穷性映射历史的无穷性”。
赵汀阳称《历史·山水·渔樵》为一个“实验性文本”。在我看来,本书虽然短小,但展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义理深邃,架构清奇,文笔优美。阅读本书是一次过瘾而又富有挑战的精神享受。对哲学、艺术学、史学感兴趣的读者,不应错过。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2023年4月23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历史·山水·渔樵〉: 品读“生生”之道》
↓ ↓ ↓ ↓ ↓ ↓ ↓ ↓ ↓
责编:张海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历史·山水·渔樵》: 品读“生生”之道
《渔樵问对》:无法超越的千古奇文,揭示了整个世界的终极奥义
《三国演义》的卷首词——一个后代读者和作者穿越时空的心灵感应
董上德带你品读元曲,“活在当下,笑看风云”
文艺漫谈|俞心樵:回忆使一麻袋土豆变成了星星
客厅装饰画 想要打造高端家居 就挂石荣禄老师山水国画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林逋《小隐自题》诗赏析
那无垠山水又相招
陆游 |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渔帆暗涌》评测:懂一点点刚刚好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