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携手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走进敦煌艺术展
原标题:华夏时报携手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走进敦煌艺术展
华夏时报携手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走进敦煌艺术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文梅 见习记者 石文君 北京报道
敦煌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西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中西文明与艺术的交汇地。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4月25日,为进一步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华夏时报社青年职工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下称“残疾人艺术团”),一同走进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参观敦煌艺术展,感受来自敦煌莫高窟的神秘文化。华夏时报党委副书记闫洪丰,华夏时报工会主席陈峰,中国残疾人特殊艺术指导中心副主任王晶,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等参与了此次活动。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与华夏时报社职工一同观展
此次展览的主题为“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展览中有部分文物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完美复刻,在文物周围,场馆还使用了光影技术,营造出敦煌莫高窟神秘的氛围,让前来观展的游客,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生动真实的敦煌莫高窟。
展览呈现了8座不同时期的石窟,时间跨度从北朝开始,历经隋唐,到五代、元时期。其中最具特色的是285窟,其被称为“以佛教为主体的万神殿”,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也是不对外开放的洞窟。
“我感觉我们很幸运生活在这样的科技时代,即使不能真正地去敦煌现场,也能通过数字技术,将无法参观的窟洞模拟展现在眼前,让人身临其境。”邰丽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在参观过程中,大家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仔细聆听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了解敦煌深邃的历史文化。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也通过手语老师的翻译,感受着每一件文物所带来的敦煌艺术魅力,并时不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很难得也很震撼。”华夏时报一位青年职工感慨道,“展品都是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一比一还原复制,耗时几十年一笔一笔临摹,包括剥落掉色的痕迹都原样呈现,仔细察看其中的墨迹和笔触,都能感受到其中满满的诚意和用心。如果用手电光照亮展品,你会看到‘九色鹿’‘飞天’等著名的敦煌故事,瞬间就在你的面前鲜活起来了,历史仿佛重演。”
残疾人艺术团的青年舞蹈演员们表示,此次参观使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更进一步,对今后表演敦煌相关的艺术节目有很大启发和帮助。
“今天的整个参观过程都让我感到很震撼。我是第一次来到敦煌艺术展,第一次了解敦煌艺术文化,参观后我特别想去莫高窟现场去感受一下。”残疾人艺术团三队聋人舞蹈演员王可闻说道。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展示舞蹈动作
邰丽华表示,随着年龄、阅历、身份不同的变化,以及对舞蹈内涵理解的差别,从《敦煌彩塑》到《千手观音》,自己已将敦煌文化深深地根植于血液和骨髓中。敦煌文化留下的不仅仅是美,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沉淀、净化和洗礼。“敦煌文化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去珍惜、去欣赏、去享受、去陶醉,我很崇拜它。”
王晶强调,残疾人艺术团将努力创作出,展现敦煌文化丰富内涵、体现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节目,让观众感受心灵洗涤,引导观众“向善利他”。
参加活动的华夏时报社职工则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和艺术的魅力,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类艺术游览活动,既可提高艺术修养,也能陶冶情操,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华夏时报携手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走进敦煌艺术展
敦煌艺术展亮相苏博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国残疾人书法家作品邀请展活动成功举办
打卡珍贵彩陶,“华夏瑰宝-古陶神韵”艺术展开幕了
大美敦煌!足不出“沪”沉浸式感受石窟艺术魅力
“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
无障碍国际文化交流年暨2023年上海市残疾人读书系列活动在沪举办
诗乐盛典“听见敦煌”金响演唱《那一世》诠释敦煌文化的魅力
无障碍国际文化交流年暨2023年上海市残疾人读书系列活动在沪隆重举办
第三届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季举办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