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四大名茶非遗传承人齐聚茶博会 共话传承与创新

原标题:安徽四大名茶非遗传承人齐聚茶博会 共话传承与创新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合肥5月6日电(记者赵越、王晓飞)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包括安徽四大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制作技艺,彰显了安徽茶香飘世界的品质内涵和文化自信。

徽茶誉满天下,离不开一代代茶人的接续奋斗,离不开一个个传承人的不忘初心。作为2023年第十六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的重磅活动之一,“一带一路”茶文化非遗传承交流会在合肥举办,安徽四大名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齐聚一堂,分享传统制茶技艺,共话传承与创新。

“一带一路”茶文化非遗传承交流会。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加强技艺创新 推动活态传承

黄山毛峰属绿茶烘青类,原产地为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等地。“黄山毛峰传统制作技艺分为三道炒茶、三道揉茶、三道烘茶。”黄山毛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谢四十介绍,三道炒茶分别是高温快炒、中温慢炒、低温炒香。三道揉茶分别是先轻揉、后重揉、再轻揉。三道烘茶分别是高温快烘、中温复烘、低温提香。

在谢四十看来,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技艺创新。“我们首创了‘机械法’‘清洁连续化’‘智能产业化’等技艺,这不仅保留了其传统口感和味道,还实现了黄山毛峰的标准化、产业化生产。”

“太平猴魁的采制过程为采摘-摊放-拣尖-杀青-整形-烘干。其中,手工捏尖是太平猴魁的重要工艺。”黄山猴坑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方继凡在分享中说,太平猴魁的采摘以“一芽三四叶”为标准,坚持“四拣八不采”,挑选一芽二叶初展的茶叶制作出嫩度高、品质好的茶,以制成“两叶抱一芽”的干茶外形。

祁门红茶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也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早在清代光绪年间即创制成功。

新时代下,中国茶如何活态传承?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昶分享说,通过创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兴建祁红科博园、祁红博物馆举办保护传承培训班,培养大批年轻有为祁红茶人,让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安徽四大名茶非遗传承人共话传承与创新。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深挖文化内涵 创新表达方式

抬笼快、翻茶匀、脚步稳、放笼轻……交流会现场,六安瓜片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解正定演示了拉老火工艺。据了解,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环节,是六安瓜片定型、显霜、发香的关键程序。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六安瓜片茶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广。 ‘六安瓜片’号高铁行游全国。连续举办十八届六安瓜片茶文化节,组织六安瓜片炒制大赛、斗茶大赛、名茶评比等活动,极大提升了六安瓜片的影响力。”解正定说。

“中国十大名茶,安徽独占四席。四大名茶是安徽茶的典型代表,四大名茶和各具特色的地方名优茶满足了市场和消费者多元化的品饮需求。”安徽省茶业协会会长王传友建议,安徽不仅要做好传统制茶技艺的传承,还要深挖背后的文化内涵,推动茶品牌建设和茶产业发展。同时,通过茶博会展会等方式,推动安徽茶走向全国和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安徽茶,喝上安徽茶,爱上安徽茶。

据悉,此次交流会以“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为主题,除了安徽四大名茶非遗传承代表人的分享,斯里兰卡全国合作社联合社专家库穆杜·拉纳万沙·佩雷拉·马拉瓦·桑蒂里奇就斯里兰卡茶产业发展作主旨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研究员、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茶文化专委会主任沈冬梅博士作《茶的文化认同与遗产保护》主旨演讲,旨在进一步宣传“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守住技艺 开拓思路 “90后”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
500余位非遗传承人齐聚陕西榆林 展示非遗魅力
(新春走基层)广西六堡茶非遗传承人的“南洋梦”
安徽合肥:木版年画非遗传承
邬成香:建立非遗传承常态教育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40位中国画名家齐聚雄安 共话文化弘扬传承
三位传承人与你乐玩非遗 (寻美非遗)
“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班结业作品展亮相
创新传统技艺 新疆非遗传承人让哈萨克族刺绣焕发新彩
映像非遗|安徽合肥:木版年画承技艺 非遗文化焕生机

网址: 安徽四大名茶非遗传承人齐聚茶博会 共话传承与创新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8520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