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让生命永葆“黎明的感觉”
原标题:钱理群:让生命永葆“黎明的感觉”
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
人更是心理的,它有动物所没有的“神性“,精神的追求,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精神追求是构成了人的本质的。
——钱理群
作者|钱理群,1939年1月30日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代表作有《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周作人论》《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等。
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在学习经验会上有个发言,我自己至今不忘,因为它照亮了我的一生。当时我说: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把上每一门功课都当做精神的享受,学习就是探险的过程,每一次上课都会发现新大陆,要带着好奇心,怀着一种期待感,甚至神秘感走进课堂。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个独立的学习观、读书观,以后就发展成为我的研究观和我对学术工作的一个基本理解与信念。
图:梵高
这就是我这些年经常说的,读书、学习、研究,在本质上就是对未知世界的“发现”。这里有一个我和世界的认知关系问题。世界是无限丰富的,我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所掌握的世界知识是有限的,还有许多未知的世界等着我去认识,我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同时又是无限的,这就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和好奇。学术研究所面对的就是一个未知世界,你对它充满期待与好奇。正是这种期待、好奇产生学习、探索的热情和冲动,这是一切创造性的学习、研究、劳动的原动力。
我们说的学术研究中的发现,不仅是对研究对象的发现,更是一种自我发现,因此就会产生自我生命的升华:学术研究的美妙之处就在这里。
怎样使自己始终如一地处在探讨、发现的状态,并由此获得永恒的快乐?这是我的人生道路、研究生涯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里我想介绍林庚先生的一个观点以及它对我的影响。那是1984年左右,我刚留校做助教,严家炎老师是系主任,他提出要举办学术讲座,请中文系已经退休的老师,来做最后的公开演讲,让我来做具体组织工作。于是就请来了吴组缃、林庚、王瑶、朱德熙这样一些一流的北大中文系教授,那真是一次辉煌的“演出”。我记得林先生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几易其稿。那一天,他的穿着看似朴素,但是很美,很有风度,他一站在讲台上,那种说不出的风度,就把大家给镇住了。讲完以后,走出教室,他几乎要倒下了,是我把他扶到家里去,他回去就病了一场。他拼着命来讲这一课的,讲完了人就倒了。正是在这次课上,他提出:“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的美。”
我当时听了,心里为之一震:这正是说出了学术研究,以至人生的真谛啊!所谓“永远处于婴儿的状态”,就是要以第一次看世界的好奇心,用初次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去倾听,去阅读,去思考,这样才能有不断的新的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怎么使自己永远处在一种婴儿状态。
后来我们的《新语文读本》选了梭罗《瓦尔登湖》里面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黎明的感觉”。“黎明的感觉”就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你便获得了一次新生,你的生命开始新的一天,就有了黎明的感觉:一切对你来说都是新鲜的,你用新奇的眼光与心态去重新发现。这就是古人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一种新生状态,就是真正的学术状态,或者说是一种最理想的学术境界、人生境界。我们讲“赤子之心”,就是指这样的状态与境界。
我很同意梭罗说的另一句话,他说人无疑是有力量来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的。外界的环境我们管不了,因为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但你可以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创造一个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小环境。
直到今天我还形成了一个习惯,我的周围人都知道,我总是给自己设置大大小小的目标,或者读一本书,或者写一篇文章,或者编一套书,甚至是旅游,我都把它诗意化,带着一种期待、想象,怀着一种激情,兴致勃勃地投入进去,以获得写诗的感觉。我强调生命的投入,全身心投入,我跟前几届的北大学生都说过:“要读书你就拼命地读,要玩你就拼命地玩”,这样,你就可以使自己的生命达到一种酣畅淋漓的状态。我追求这种生命的强度和力度,酣畅淋漓的状态,这同时是一种生命的自由状态。我的全部研究,最终的目的,就是追求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自由。
作者简介:钱理群,1939年1月30日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任主编(与吴福辉共同担当)。他以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得到海内外的重视与尊重。钱理群一直关注教育问题,多有撰述并为此奔走。他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批判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
来源|智慧人生、守望新教育
延伸阅读:
你为什么读书?钱理群:静悄悄地变革,从读书开始
北大教授钱理群: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年轻人?
钱理群:读书,为了健康、快乐、有意义地活着!
胡适:为什么读书?|钱理群:连老师都不读书了,教育怎么能好起来?
钱理群:“中国教育改革,要给一线老师更多自主权!”
钱理群:中国教育病症不是观念问题,而是利益问题
北大教授钱理群: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师?
钱理群:教育的最大问题是不读书
钱理群:做教师真难,真好,更值得尊敬!
钱理群:人在什么时候最平等?
钱理群:永远活出生命的诗意与尊严
钱理群的“绝望”和易中天的“出走”
父母的终极使命,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
《家长赢了老师,很可能会输了孩子》,文章很短却在理!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钱理群:让生命永葆“黎明的感觉”
钱理群×陈平原×许子东×孙郁:为什么要重读中国现代文学?
钱理群:读书为了健康、快乐、有意义地活着
北大教授钱理群: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年轻人?
经此一事,雪花重新理解了生命的重要
“永葆”中“葆”的含义(杜老师语文信箱)
金理:让文学史处于不断“重写”的状态
让活力黄桥永葆“青春”!苏州相城黄桥街道开展五四青年节主题团日活动
高剑父、黎明师徒作品展开幕,让岭南画派在澳门扎根
黎明之前剧情介绍 黎明之前内容简介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