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一课,王蒙说要跟生活谈恋爱
原标题:清溪一课,王蒙说要跟生活谈恋爱
本报记者刘建勇实习生王文华益阳报道
“做人民的学生,在生活中深造。”5月22日下午,在益阳清溪剧院,“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给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和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活动的作家代表、高校学生代表和益阳的文学爱好者代表上了一堂很交心的写作课。
这堂“交心”式的写作课上,王蒙先生从他1953年动笔的《青春万岁》谈起,谈到2015年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这边风景》。谈到最后,89岁的王蒙先生说,按虚岁已经是鲐背之年的他写起小说来感觉和过去没有什么多大的不同。
“我一写小说,每一个细胞都在跳跃,每一根神经都在抖擞。”而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他仍然充满着爱,“那种对文学的爱,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国家的爱”。
19岁写《青春万岁》歌颂那些激情的日子
《青春万岁》是王蒙先生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动笔时,王蒙刚刚年满19岁。
回顾动笔写作时的心情,王蒙直言当时的他有青春的激情,也有对青春的珍惜,同时还有骄傲:“虽然我年纪很轻,但是我也参与了把旧中国结束和努力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
王蒙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14岁就是一名地下党员,因此,他感觉到他的青春和共和国的诞生是“同节奏、共振动的”。为此,他也坦陈不是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这样的际遇。
“所以《青春万岁》里表现的对于革命的胜利、革命的凯歌、革命带来的全面的新气象,这种描写是我自己的激情的表现,同时我也充满了珍惜,因为我知道这种狂欢型的、革命胜利的激情的日子不可能永远如此。我有义务把它记下来,把它作为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记忆,也作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早期的记忆。”他说。
王蒙介绍,《青春万岁》的序诗“普及的程度最大”,电视上、网络上、青年学生的集会上都有人朗诵。
他认为,序诗如此受人喜欢,是因为它是“对新中国初建的日子的歌颂”:“新诗、旧诗、外国诗多了,专门歌颂‘日子’的诗并不那么多,所以这个角度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在回顾这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小说创作和出版经历时,王蒙先生“插了一下嘴”,解释了他一开始创作就是写长篇小说的原因。
他说,当时他接触到的导师、长辈作家都建议他从小文章开始写起,但他坦言当年他并没有用小文章去表现大题目、大激情的能力,“不懂得从一个什么角度,或者经过什么样的剪裁,可以捕捉到灵感,写成一个既有激情、又有机智的短篇小说”。
王蒙坦陈,当他初稿出来,被建议小说要有一根主线时,他很痛苦,“救”了他的,是偶尔听到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这个音乐有个东西是连接着的,但是又不是死板的,不是单线条的,它有时候岔出来,有时候有变奏,有时候忽然节奏紧了,有时候忽然又平平缓缓,有时候是抒情,有时候是在那大喊。哎呀,我说,这不就是主线吗?明白了!”
中年写《活动变人形》,对五四文学进行一个补充
1985年,王蒙51岁。这年,他在北京门头沟区的一个寺庙里完成了《活动变人形》的初稿。
王蒙介绍,《活动变人形》写了他童年时期的记忆,主人公是一个一心追求现代化的人,但他却无一技之长,又没有办法处理自己和封建包办婚姻的妻子之间的矛盾,为此,他痛苦、挣扎。
主人公的原型是王蒙的父亲。谈及主人公,王蒙坦陈这是他的“隐痛”和“羞耻”,“一想到家里发生的这些事情就让人痛不欲生”。这痛苦,也是王蒙从少年时代就“渴望革命,渴望风暴,渴望一个翻天覆地的铁与血的斗争”的重要原因。
“按说这些生活、这些东西是我最熟悉的。我从来不写它,因为它太陈旧了,而且我不知道我写这些究竟是要说什么。”因为这个原因,王蒙到51岁时才动笔写这部小说,“我不写这些痛苦、这些压抑、这些不幸、这些绝望,我又不甘心”。
王蒙在“清溪一课”中,重点提及了主人公倪吾诚的大姨子静珍,静珍的原型是王蒙的一个姨母。
“她18岁结婚,19岁守寡,守了一辈子寡。她每天早晨要梳妆打扮,从很老式的梳头匣子拿出各种化妆品。一边梳妆打扮,一边自言自语。自言自语里可能是在背诵诗歌、诗词、唱词;可能是小声唱当时曾经流行的歌曲;还有一些是怒骂,但是怒骂当中呢,她是沉醉在怒骂里头,说‘你坏了良心,你死无葬身之地,你杀人不眨眼,你这样的人就应该死’。”
王蒙儿童中的记忆写进了小说中。王蒙曾问过他姨母自言自语时是在说什么,姨母回答他说她也不知道在说什么。王蒙说就像宗教信徒每天要祈祷一样,他姨母每天要那么自言自语一会。
“这是一些令人疯狂的故事。”王蒙说。2021年,这部小说被排演成舞台剧,虽然故事发生的时代离今天有些久远,但仍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王蒙坦陈,他1985年写这部小说时并不清楚小说的主题具体是什么,只觉得旧中国留下来的问题太多了、出现的问题太多了,旧中国混不下去了,必须有革命。但在被改编成舞台剧后,他确定这部小说“是对五四文学的一个补充”,“五四文学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是提倡自由恋爱,有无数作品表现的是自由恋爱带来了幸福,包办婚姻带来了痛苦”。
而王蒙则从他“被选择”的家庭中长辈的不幸往事中看到,“自由恋爱,并不是你想自由恋爱就能自由恋爱的。自由恋爱也不一定就是好的——当然封建包办就更坏”。
王蒙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他认为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自由恋爱会使一些本身毫无责任的女性一下子变成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罪恶的代表”,“很多大人物、学问高深的人休过他们无罪的妻子”,这些无罪的女性“变成封建婚姻在走向现代化的婚姻、自由的婚姻的时候所付出的代价,所淘汰的垃圾”。
王蒙解释,他并不是维护封建包办婚姻,也没权利和任何动机责备追求自由恋爱的人。他曾希望有人研究一下这些被休弃的、成为封建婚姻的赘余的妇女的命运。他只是觉得她们没被公正对待,为此,王蒙感慨:“我愿意在我的心里头为她们修一个纪念碑。”
出版最晚的《这边风景》,写“生活底子越踏实越好”
王蒙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首次出版是在2013年。实际上,这部小说创作于1974年,直到2012年,这部小说的手稿才被发现。王蒙解释,之所以最后讲这部小说,是因为它出版最晚。
1963年,王蒙在当时北京师范学院任教,“分了房子,生活稳定”,他还想继续创作,但他觉得自己的生活的经验还太狭窄,为此他决定带上妻子和孩子去新疆,“我是拿着领导的信去的新疆”。
在新疆,王蒙待了十六年。后来,有人问:“你在新疆十六年,在那儿干什么呢?如果是我的话,要么自杀了,要么疯了。”他幽默地回答:“我是在那里学习维吾尔语的博士后啊,预科三年,本科五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博士后再两年,正好是十六年。”
在新疆,王蒙很快就学会了维语,学会了从赶车到扬场的全套农活。
在“清溪一课”上,王蒙说他去新疆是“跟生活恋爱”,而之所以要学会维语和全套农活,他幽默地说,是他认为“一个人很难带着翻译谈恋爱”。
在新疆,跟生活谈恋爱的他读了很多维吾尔语的书籍,注意到了很多生活细节,例如,维吾尔族人穿针引线的姿势的不同,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木匠和汉族木匠刨木头的不同,等等。
《这边风景》一写就刹不住,写了70万字。“和当年写《青春万岁》的感觉一样,我必须写长篇。”王蒙解释,他当时要写的是极有趣味的故事和极为动人的人物,如果写短篇,那些他当时避不开的一些带有时代烙印的某些观念和概念在文章中势必有一定的占比,短篇中,这些观念和概念就显眼,而在长篇中,“你写的生动的生活,在事实上已经对那些太牵强的概念做了某些修正,做了某些淡化。越大的篇幅,就越有跳舞的余地”。
《这边风景》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被称为“新疆的清明上河图”。“这部小说给我的经验就是,生活底子越踏实越好。”为此,王蒙认为《这边风景》的创作经验,是最符合他要讲的主题“做人民的学生,在生活中深造”的。
今年是王蒙的《青春万岁》动笔70周年,知道王蒙这次会来湖南,潇湘晨报·晨视频提前发起了一场“青春对话·提问王蒙”活动,收到了数百名网友有关青春的提问。“清溪一课”结束后,记者带着整理打印好的“提问王蒙·青春对话”问题来到了王蒙身边:“王蒙老师,在大家的眼中,您是一位‘高龄少男’,也是青春的代言人。有很多未青春、正青春和曾经青春过的人向您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他们对青春的认识和困惑。”
随后,王蒙在晨视频的《青春万岁》上签名留念。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清溪一课,王蒙说要跟生活谈恋爱
王蒙来益阳了!书迷朋友捧书欢迎
“你们建设这个书屋真的用了心”
王蒙:创作文艺作品,要比生活“还往前走一步”
“王小蒙”与“徐会计”好上了?当事人终于发声回应了
红色基因清溪书屋内张宏森化身书籍推销员
作家王蒙:文艺并不仅是生活的复制,比生活还要更浓缩
从听王蒙讲“春天一堂课”开始
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新时代与新的文学”主题论坛举办
89岁王蒙携新作亮相深圳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