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宋代代诗人范成大《喜晴》诗赏析
原标题:【古诗词鉴赏】宋代代诗人范成大《喜晴》诗赏析
【原作】
喜晴
【宋代】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译文】
窗户间熟透的梅子已经掉落满地,墙下的竹笋已成林。
雨下个不停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
【注释】
连雨:连续下雨。
【赏析】
范成大喜欢在窗前种梅树,夏可尝青梅,冬可赏梅花。诗是一首小诗,很短,结构却很奇妙。这种奇妙,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两韵四句,连缀和谐,两两之间,又各自相对成联,对仗工整、炼字考究,颇见妙趣。第二,诗中微有倒装,首次两句,述的其实是深夏晴时之景致,但诗人开首却并未点出,反而在三、四两句才一一言明。第三,诗的三、四两句,句内各成因果,句外也互有因果牵连,层层相映,极是巧致。
首、次两句,诗人选取了两个清新的物象对深夏景致进行勾勒。窗前梅树,已结青梅,梅子熟时,轻轻落蒂;墙下竹笋,早成修竹,竹密成林。梅树摇曳生姿、竹影婆娑轻舞,映着暖阳,自一派明媚。并且,梅、竹均名列“四君子”,是高洁品质的象征,诗人以竹、梅入境,彰显雅趣的同时,亦有几分清高自诩的意味流露。
夏日晴方好,梅落竹成多明媚,目见如斯美景,诗人的心情自然是极欢悦的,但第三句,诗人笔锋却微微一转,由实及虚,写到了旧日的“连雨”,因为连日的阴雨缠绵,心情抑郁,无意他顾,竟不知道春天已经悄然远去,此处之“不知”,颇能品出几分懊恼和不甘之意。
懊恼又何如呢?无可奈何。毕竟,晴阴雨雪乃是天象,凡人总难左右。可就在诗人为“连雨”懊恼无奈的时候,天居然放睛了。最后一句中“一晴”,寥寥两字,却将诗人那种莫名惊喜的心情与神态淋漓地表现了出来。
“夏深”,既照应了首、次二句的窗前梅熟、墙下笋成,亦与“ 去”相谐;“不知”“方觉”只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但由此,却不难谈出诗人鲜明的情绪变化。再者,“连雨”后的“一晴”原就令人惊喜,初晴时,又见了梅子、竹林相映成趣的明媚意象,诗人心中的欢喜之情,自可想而知。此诗写景言情,于平淡中见深意,颇为含蓄。
【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古诗词鉴赏】宋代代诗人范成大《喜晴》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 代诗人王安石《北山》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陆游《初夏绝句》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杨万里《初秋行圃》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陆游《二月四日作》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朱熹《秋月》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清代诗人袁枚《春风》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北宋诗人赵恒《劝学诗》 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王安石《北陂杏花》诗赏析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