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纸质书的一代人谢世
原标题:当读纸质书的一代人谢世
意大利作家翁贝托·艾柯煞费苦心地给全世界的读者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传统书籍是由麻、树皮或木柴制成的,因而属于植物的记忆,而电子书的原材料是硅,属于矿物的记忆。二者的区别显而易见,植物是有生命力的,甚至是有血有肉的,矿物是冰冷的,是不能被感知到呼吸的。”翁贝托的这份苦心能挽救纸质书的式微和电子书的崛起吗?当读纸质书的最后一代人谢世,读着电子书长大的一代人还会制作纸质书吗?提醒甚至苦劝他们去感知纸质书中散发的植物的生命力,是否会被讥笑为迂腐或一厢情愿?
老派的读书人讲究“读书的感觉”,手指翻动间,清雅的书香飘逸在目前,读到激赏或疑窦处,可勾画圈点或做批注,读到须停处,用精美的书签一隔,或者折上一个角,顺手放在几案或床头。他们觉得这才叫读书。
讲究的读书人,家中会专辟书斋,而且要给书斋起个雅号,书斋里要有书架或书柜,书架上的书要按类摆放。书不必全是自己买,可以借,归有光《项脊轩志》曰:“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唯有借书才如此风雅和自适,若是借钱或借物,就不会有如此之心境了。而且一借一还之间,还增进了彼此的情谊。
当键盘和屏幕代替了纸笔,人们再也看不到作家涂抹修改的痕迹,所有的作品仿佛都是一挥而就。假若王安石用键盘和电脑书写,今天我们就不知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王安石曾用“到”“过”“入”和“满”字,而这恰是炼字的典范。如果莫泊桑用键盘和电脑写小说,我们就不知道,他曾经写过几大字篓的草稿,以为他生来就是个天才的小说家。
用键盘书写,失传的不只是手稿,还有用手书写的温度,迂回流淌的思想和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的信仰。当用键盘书写成为时代的主流之前,一定有人提出过类似的担忧,但现在还有几人用纸笔书写呢?
当电子书大行其道,很多有识之士同样表现出了极大的忧虑:多少年下去,当后人不再制作纸质书,当图书馆里所有的书都被拷贝成电子书,图书馆会不会被改造成商品房或写字楼,那些卷帙浩繁的书籍会不会被当作垃圾处理掉?
这是杞人忧天吗?当空间越来越宝贵,一座上千平方米的图书馆馆藏的书籍,拷贝成电子书,只用几个箱子就足够了;当纸质书彻底没有了拥趸者,人们对纸质书没有了感情、感觉和信仰,纸质书的命运大概只能如此吧。
自然,电子书代替纸质书,不用防潮防蠹了 ,不用晒书了,不用担心被焚被淹了,像晒书与晒肚皮这样的趣话也就成为绝版,古人的肚皮里可以藏万卷书,今人不必用肚皮藏书了,今人的书都藏在云端里。谭迁花26年写成的明史,被盗之后,又花数年,重新编写,费尽艰辛,如若谭迁生在电子时代,就不会发生这样悲辛的故事了。
从骨刻到木渎竹简,到黄白纸页到矿物的硅,人类文化思想的承载题越来越轻便,越来越抽象。当热爱纸质书的最后一代人谢世,被读着电子书长大的一代新人接替,我们有理由相信,纸质书就像甲骨、竹简和木椟一样,被请进博物馆。时代发展的潮流无人能阻挡,百年千年之后,当有人捧着纸质书在阅读,那一定的演员在拍电影或电视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西媒:读屏时代,纸质童书依旧无可替代
全国政协委员蒙曼:倾向于读纸质书,不要进行简单功利性阅读
数字时代,我们为何还在读纸质书?
当代年轻人阅读实录:有人藏书近千本,有人把书当止痛片
当我们读苏东坡时,读的是什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尹涛:为读《红楼梦》买了一捆蜡烛 纯粹的阅读是应该追求的
【美文悦读】王清铭: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正观漫读|莫道明月清淡,莫让书窗清冷
年中阅读大考:希望全无的时候读什么书呢
当“喧闹”的唢呐遇见“安静”的图书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起来浦图“阅见东方”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