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500多年的“雅集”,看文艺西樵大地生花

原标题:一场跨越500多年的“雅集”,看文艺西樵大地生花

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场跨越了500年的文化盛事——西樵山评花会在南海西樵举行。一众文人墨客齐聚西樵山下、听音湖畔,以花为媒,以文会友,见证来自全国的191件美术、书法、摄影、文学、诗歌作品获得嘉奖。

文化是城市的魂,依托共同的文化,人们有了可共享的历史、语言、生活方式和艺术涵养,造就了独特的人文精神和城市气质。作为岭南广府文脉源头之一,西樵深谙以文润城,以文聚人之道,从500多年前西樵山评花会滋养文风,到当下大地艺术节常态运营、“夜色樵湖晚8点”上文体社团百花齐放、“醒狮操”舞动风潮、文艺青年共创城市美学等年轻态的文艺新焦点。这片岭南热土上,樵山未改,艺术无界,文化赓续,生生不息。

歌颂艺术之美

一场跨越500年的文坛“雅集”

“远携书剑到西樵,一路花香趁马蹄”,明代佛山状元伦文叙曾为西樵山评花会写下充满“文艺范”的诗篇,字里行间藏着在家门口享受“诗和远方”的文人浪漫。

西樵山自古有“花山”之美称。明正德年间,西樵山书院文化鼎盛,理学大儒设舍讲学,闲时采集山上奇花异草,收揽于亭台之中,山上学子也常到山间寻名花,写诗作赋,举办“评花会”。此后,每年春季,西樵山上群贤毕至,写书作画,吟诗作赋,成为岭南颇负盛名的文坛“雅集”,留下的无数文艺佳作成为了西樵乃至佛山的文化滋养,凝练着海纳百川、共创共享的城市文化气质。

传承至今,这场文坛雅集依然闪耀西樵文艺的熠熠星辉。 早在今年二月,“大地生花·艺文共赏”2023西樵山评花会启动文艺作品征集,收到全国各地美术、书法、摄影、文学、诗歌作品共902份,投稿作者最高年龄约90岁、最小的7岁,经评委会评审出入围作品共191件。其中,131件优秀的美术、书画、摄影作品在飞鸿馆三楼展出,持续至7月10日,市民群众可免费观看。

6月10日举行的评花会闭幕式上,一众文艺家聚首交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陈永锵等多位艺术家现场挥毫,联合创作大型国画《春和景明》,歌颂百花齐放的文艺“春天”。

和500多年历史对望,彼时与当下的西樵山评花会都在延续一件事——歌颂美。正如西樵文联荣誉主席张明基所言,评花会追求“格物致知”,与艺术创作而言就是追求极致,对美的事物追求到最高境界。理学大儒的评花会歌颂山花盛开的繁华美好,当代艺术的评花会歌颂城市生活的艺术志趣,跨过时代洪流,表现手法不同、艺术形式不同,但其海纳百川的气度不变,对文艺之美的追求不变,便是这场文坛“雅集”依然光芒璀璨的意义所在。

搭起全民“舞台”

多元艺术在樵山处处花开

一个诞生了人文精神的地方,就像在荒芜中投入了一粒火种,将点燃起这个地方的活力,塑造出独特的文化。

500多年前的西樵山评花会,仅仅是西樵文化繁荣的一个“火点”,蔓延至今,燃点起多元文化艺术的热潮。无论是带着国际视野的高雅艺术、彰显基层文艺活力的群众艺术,还是焕发着“年轻态”的文艺活化传承,都在西樵的艺术沃土中,实现雅俗共赏、古今共融,催生文化大繁荣的热力。

大地艺术节展出作品

今年以来,高雅艺术在西樵大地处处花开。2023艺术广东·国际艺术交流展暨数字艺术元创特展在樵山文化中心举行,这场国际化的艺术盛会吸引不同艺术爱好者争相打卡。大地艺术节进入四季“更新”的日常运营,6月1日-8月20日举行的“南海日常•夏时”展出,延续艺术和乡野的碰撞。不难发现,越来越多带着全国乃是国际视野的潮流艺术、高雅艺术走进了西樵人民的生活, 文艺因子持续浸润西樵。

另一方面,群众艺术也百花盛放,在一场接一场的展演中焕发新活力。每逢周六,“夜色樵湖晚8点”在听音湖畔准时相约,西樵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曲艺协会、体育舞蹈协会、龙狮武术运动协会等文艺力量轮番登台,为市民带来精品节目演出,也为群众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听音湖地下广场负一层利用镇级文体场所建设西樵镇“文体社团一条街”,作为各文体社团排练和培训的大本营,促进社团自主发展。

依托于底子深厚的教育资源,西樵把本土艺术传承的“舞台”延伸到校园,探索以“年轻态”的艺术表现方式焕新粤剧、醒狮、武术等传统文化。如今,西樵民乐小学与大地艺术节团队共同创作演绎的《醒狮操》,已经成为国潮文化“爆款”,不仅在西樵乃至南海区的中小学师生全员推广,创意出与粤剧、乒乓球等文体项目的跨界融合,更“破圈”登上央视成为特色文化教育的优秀案例。

艺术无界,有创造的地方自有“舞台”。当前,南海正高举“岭南文脉、生生南海”的文化大旗,作为岭南文化高地的西樵,以活动为媒,以文艺社团为“主心骨”,以传统文艺活化为特色,找到了一条推动本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西樵紧紧抓住“文翰樵山”核心元素,整合文艺体育活动、赛事、展览、非遗推广、文化夏令营、惠民演出等群众性品牌活动,搭起了全民参与的文化舞台。随着樵山文化中心、飞鸿馆、宋城演艺等文化新地标的崛起,不同形式的城市文化艺术在这里同沐甘露,处处花开,彰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文化底蕴。

文化润泽城市

以社会美育打造文化高地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文化,恰恰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基点,也是“缔造美好生活在西樵”的底气。

樵山千年文脉滋养城市气韵,现代文艺则服务于城市美学。去年底,首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以“艺术在樵山”为主线,激活了西樵名山、古村、桑基鱼塘等文化生态资源,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城乡生活的深度融合。跨入2023年,南海大地艺术节启动四季常态运营,第十四届樵山文化系列活动举行,“樵湖夜色晚8点”艺术展演上演,露营嘉年华火爆,加上迎春花市、大仙诞文化节等,传统民俗与潮流文化交相辉映,让西樵山文化历久弥新。

以艺术创造参与城市营造,以文化振兴推动城市更新,以社会美育打造文化高地,西樵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以文润城、以文聚人的城市发展思路。

为了让文化艺术更好地推动西樵城市发展,当天的闭幕式上,佛山市青年艺术设计人才联盟正式启动。该联盟成立以后,将成为服务城市高质量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佛山团市委与西樵镇引领和培育广大青年人才与艺术家,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创作更多优秀作品,为南海增添艺术活力,带来更多城市美学提升的可能。

“我们希望,西樵山评花会乃至西樵镇各类文化活动,在各位文艺界前辈的持续参与下,在广大青年艺术人才的加入下,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让西樵山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向广大文艺爱好者发出诚挚邀请:无论何时,西樵欢迎各位携着各自的‘书剑’,前来采风探幽,创造更多文艺佳作,一起续写西樵山文化传承发展的华丽篇章。” 西樵镇党委书记李毅佳表示。

当前,佛山提出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南海区将文化发展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全力打造大湾区文旅新高地、家门口的“诗和远方”。西樵有着“亿年山川、万年水脉、千年文化、百年工业”底蕴,作为岭南文化源点之一,重任在肩。

所幸,历史积淀非但没有成为桎梏发展的枷锁,反而凝练出西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底气和自信。如今,西樵正全力推动佛山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建设,坚持文化自信自强,以文化引领人文艺术、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紧密互动,激活城产人文深度融合,缔造近悦远来、美好生活在西樵的城市辨识度,提升城市气质和竞争力。

采写:南都记者关婉灵 通讯员 关蕴琪 关绮清 李婉心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文艺漫谈|俞心樵:回忆使一麻袋土豆变成了星星
图鉴录 | 0—500!这条“轨迹”跨越山河
孙悟空在五行山下被压500多年,却幸运地躲过了一场最大的灾难
《历史·山水·渔樵》: 品读“生生”之道
《海错图笔记》:一场跨越时空的海洋博物之旅|新书架
闵行政协“亮吧雅集”相约世界读书日:畅想“当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
第十二届恭王府海棠雅集举办,70余位文艺大咖共赴“诗词盛宴”
那些雅集:不够美好,也足够美好
品鉴 | 我从“海棠雅集”归来
聆听大地的春日交响

网址: 一场跨越500多年的“雅集”,看文艺西樵大地生花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9600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