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曲艺民星”:运河女人爱曲艺
原标题:乘风破浪的“曲艺民星”:运河女人爱曲艺
大运河的说唱艺术一直繁衍不息,代代流传。近日,由中国大运河曲艺文化联盟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大运河曲艺民星评选活动在美丽的山东济宁落下帷幕,本次活动吸引许多人的关注,仅网络评选就超出了230多万人,当选的演员全部来自于群众文化领域。大运河沿线的30多家文化馆作为首批发起单位,很多曲艺人才脱颖而出,来自文化馆的女曲艺演员更是让人刮目相看、由衷点赞,来听听她们说曲艺。
张敏敏:外表靓丽的“张炸弹”
其中,来自淮安的张敏敏外表靓丽,走到哪儿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她凭借精彩的故事表演《脊梁》当选“十大曲艺民星”,她是中国女相声代表人物夏文兰的弟子。出身在山东诸城一个小村子里张敏敏,从小就对于艺术有着独特的感知,尤其喜欢听音乐,一首歌只要听两遍,基本就会哼唱,并且能模仿大人的声音动作。当年非常火爆的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成了张敏敏“作秀”的代表作,只要有人看,她都要秀一把。
由于农村环境和家庭条件所限,张敏敏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老师,当她怀揣梦想走进艺术考场,她自认为唱得最好的《沂蒙山小调》吓了老师和同学们一跳,因为没有技巧、没有方法,全靠“大本嗓”在拼命喊,那一嗓子出来,教室里的灯来回晃,后来同学们送她外号叫“张炸弹”。由于她嗓门高,学校老师专门给她整合了一套方法,张敏敏天资聪慧,很快就在舞台上亮相。她大学学的是影视戏剧表演,大学毕业时还参与了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战地黄花》,为大学四年学习画上完美句号。
大学毕业不久,张敏敏顺利地考入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化馆。她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不仅担当编剧、撰稿,还担任各种活动的导演、策划,朗诵、小品更是家常便饭,主持了上千场惠民演出,成了淮安综艺舞台上非常受欢迎的主持人。张敏敏先后获得了中国田汉研究会优秀表演奖、华东六省一市小品大赛银奖、江苏省五星工程奖、 江苏省首届群文女干部技能大赛金奖、2023江苏省曲艺人才奖,同事们都戏称她是“获奖专业户”。
通过这次评选,张敏敏感受到,通过创新形式、重构内容,从中寻找文化共同点,进行悉心地学习、交流和尝试。唯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宽曲艺的边界,推进曲艺在当代中国的传承与发展。
刘邈邈:谁说女孩不能学曲艺?
来自山东邹城的基层曲艺演员刘邈邈,毕业于当时全国的唯一一所曲艺的本科院校——辽宁科技大学。她进校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怎么曲艺专业又来了一位女孩子?那届曲艺班总共招收了5名女生。
曲艺似乎跟女孩有一定距离,特别是相声作品对女生来说有很大限制,舞台上表演时尺度的把握也时常让刘邈邈不知所措。于是刘邈邈就找来被誉为“中国相声一枝花”的夏文兰的资料,经过反复学习揣摩,受到很大的启发。她觉得只要作品对路,人物性格准确,喜剧线索清晰,表演语言结合,女孩子完全可以做出色的“曲艺人”。
大学期间,刘邈邈参加了很多比赛,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毕业后她回到家乡邹城,在剧团成了一名最基层的曲艺演员。刘邈邈觉得,检验一个曲艺人艺术水准高低,还是要看基层百姓爱不爱看,高不高兴,认不认可,喜不喜欢。
为了参加这次“曲艺民星”评选,她拜名师、访高友,多次修改快板书《半条被》,最后作品成型的时候,嘴上已经磨出了好多血泡。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王宏坤评价说:这个故事很多艺术形式都在呈现,即便是曲艺,也有同类型节目,但刘邈邈巧妙地淡化了一些不必要的情节,发挥了快板短平快的特点,以情动人,点名主题,现场效果很好。
刘邈邈说重要的是学习,自己是北方人,很少有机会坐在台下观看南方是曲艺,这次评选让自己增长见识,提高技能,非常期待第二次评选的时候能再上一个台阶。
丁红丽:对苏北琴书,一开始是拒绝的
从小喜欢唱歌的丁红丽,没有想到有一天会转行学曲艺,而且还是“土得掉渣”的苏北琴书。这得感谢“琴书皇后”、苏北琴书省级传承人张银霞先生。
起初她并不是很乐意,甚至采取了躲避、逃课、装病等手段。但文化馆的工作性质又决定了必须要一专多能。特别是张银霞老师爱“才”如命,只要丁红丽想学,她除了倾囊相授,每次还好吃好喝的款待小丁,这可真把丁红丽感动坏了。一次学习完毕,张先生特意给她安排了现场演出,看到观众如痴如醉的状态,丁红丽一下子找到了感觉,一头扎进了苏北琴书的怀抱。在学习的过程中,她还大胆突破了一琴一胡的传统演法,把音乐、舞蹈、舞美、大屏等其它艺术元素融入其中,赢得年轻的观众的喜爱。
如今,丁红丽已经是宿迁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先后获得宿迁市第三届曲艺大赛表演奖、苏北五市文艺联盟群文精品展演优秀表演奖,入选“南山杯”全国曲艺新人新作展演,获评宿迁市千名拔尖人才、宿迁市“金鼎”文艺优秀代表。她创新后的苏北琴书作品更具文化吸引力,代表作品《江山无限》《美丽家园》《第一江山春好处》一经推出便收获了众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组特邀丁红丽参加了节目录制,苏北琴书也因此走上了央视,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野。
顾燕华:把“最美声音”传播下去
来自中国曲艺之乡美丽千灯的顾燕华,2006年毕业于苏州评弹学校后留校担任了专业教师,任教5年后回到了著名的水乡——千灯,开启了自己群众文化工作的道路。
虽然离开专业岗位,但是凭借对曲艺这门艺术的热爱,顾燕华先后被评为中国曲艺优秀基层工作者、江苏省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群众文化优秀群文骨干、苏州市群众文化“五个一百”工程优秀基层群众文化指导员、昆山市文联系统“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2021年入选姑苏乡土人才。作品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展演,参加中国曲艺牡丹奖比赛;先后荣获江苏省第十三届“五星工程奖”、苏州市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苏州市群众文化优秀作品大会演金奖等荣誉。
千灯是“中国曲艺之乡”,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尤其是评弹,特别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一转眼,顾燕华在这里已经工作了十年,她积极围绕本土资源,推进曲艺团队建设。2021年,先后成立了千灯镇青年评弹班和“炎武”少儿评弹班。其中,青年评弹班主要以唱为主,以弹为辅的教学模式开展培训工作,开办至今,已经排演了评弹表演唱《金千灯美千灯》和评弹女声小组唱《贵廉赋》,多次参加各级活动,反响热烈;“炎武”少儿评弹班以零基础弹唱教学为主,从初选的50名二年级学生中最终选出20名学生,侧重培养专业评弹新苗,为曲艺后续发展赓续力量,目前这个班也初见成效。此外,顾燕华非常注重曲艺文艺精品的创作,短篇苏州评弹《傲骨柔肠》已经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顾燕华告诉记者,作为最基层的文化站成员,在首届中国大运河曲艺民星评选活动中获得“十佳演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本次活动参赛人数多,曲艺门类丰富,演员个个都身怀绝技。通过比赛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南北曲艺间的差异。她表示,“曲艺在千灯,形式相对还比较单一,接下来我要把其他曲艺门类也带给千灯百姓,这是通过比赛后我常常思考的一个主题,让南北曲艺通过不断地交流学习碰撞出火花,让曲艺这门艺术更加鲜活精彩,这也是一个群文曲艺工作者应当追求的方向。”
方群菁:运河味道,木佬佬个好
“运河南端,西子湖畔,运河味道,木佬佬个好”!”舞台上娇小玲珑,扮相俊美的演员叫方群菁,她来自杭州西子湖畔的拱墅区文化馆,地道的杭州小调、委婉的南方韵味,引起了北方观众强烈的兴趣,一曲杭州小调《运河好味道》唱完,台下掌声雷动。有观众甚至跑到后台索要签名合影留恋。
方群菁是杭州人,出生戏曲世家,爸爸妈妈都从事越剧艺术,从小耳濡目染,六岁时,她就登上妈妈单位的联欢会舞台表演越剧选段,被叔叔阿姨们戏称“六岁红”。
1995年方群菁进入杭州市拱墅区文化馆,开始长达近30年的文艺创作生涯。在创作中,她立足本土,创作以杭州的山水、人文等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代表作有《西湖千古情》《西溪寻梦》《采茶姑娘》《桂花飘香》《立夏歌》《运河好味道》等。
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曾带队“E动力”组合获得过全国金钟奖流行组铜奖,全国文华奖优秀表演奖,创作的作品获得过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音舞节优秀作品奖、浙江省新作大赛金奖、杭州市五个一工程奖、杭州市群星奖等多项政府奖项。
在长期创作采风中,方群菁机缘巧合结识了第三代“杭州小调”非遗传承人周鹏,在交流中,被这别具一格的杭州小调吸引。其独特的节奏、接地气的音韵、生活化的场景,这些弥足珍贵的杭州文化遗产符号,是整个江南民俗不可或缺的存在。在进行大量考证与座谈研讨之后,2020年与词作者陆菁、顾攻一起创作了属于新时代杭州小调的革新之作《运河好味道》。该作品一经面世,就有70多万浏览量。并多次在各种场合,代表杭州进行宣传演出。
这次,方群菁带着自己创作的杭州小调参加“首届中国大运河曲艺民星评选活动”,获得“十佳演员”称号,并在颁奖晚会为北方的观众演唱了这首小调歌曲。北方观众也能感受到藏在音符里的杭州韵味,这让方群菁深受鼓舞。她表示今后将继续努力,把“杭州小调”这独具杭州特色的传统艺术更好地发展与传承下去。也让自己的作品在群文曲艺舞台上继续发光发热。
高培红:创作更多运河故事回报群众
自幼受到家庭熏陶的高培红,从小就喜欢京东大鼓。2017年拜师邱金鹏先生。2018年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班。2021年获得第三届“董湘崑杯”全国京东大鼓邀请赛十佳演唱奖。2022年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班。2023年演出的京东大鼓《嫦娥玉兔下凡间》在中央电视台“乡村春晚”主场演出。
天津作为中国的曲艺根据地,素有“哏都”的美誉,要想在人才济济的天津曲艺队伍当中脱颖而出,难度可想而知。经过一路过关斩将,高培红以津南区最高分杀入最终评选,不仅获得了“十大民星”,网络投票也居高不下。
中国大运河曲艺联盟副主席、天津电视台著名导演宋东坦言:高培红的演唱感情淳朴、内心丰满,每次演唱都带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并且在传统唱腔的基础上,能运转自如,自带特点,这一点难能可贵。高培红这次演唱的作品《送盐上山》,是以京东大鼓的形式,演绎军民一家亲的故事,作品唱腔丰富,情节感人,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
高培红很清楚,曲艺艺术传承很难,但正因为难,才需要广大群文人以高度的责任和文化自信,为社区的中老年人和校园的孩子们搭建更多更好的展示舞台,让曲艺艺术在群众当中开花结果。“因为曲艺是最贴近老百姓艺术,它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将创作更多反映运河故事的作品来回报广大群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王菲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乘风破浪的“曲艺民星”:运河女人爱曲艺
游运河逛古城、品美食听曲艺,中国大运河曲艺文化荟萃临清
首届中国大运河优秀少儿曲艺节目展演 靖江市“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曲艺献礼活动举行
第五届广东省曲艺大赛落幕,广州市文化馆展曲艺表演实力
曲艺
144个曲艺项目亮相“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
第八届重庆市戏剧曲艺大赛曲艺类决赛在大渡口区举行
陕西曲艺入围第七届“南山杯”全国曲艺新人新作展演
社旗县荣膺“河南省曲艺之乡”
方城:荣膺“河南省曲艺之乡”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