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是人性和世界最敏感的探测器
原标题:女性是人性和世界最敏感的探测器
按语
歌德的《浮士德》以这样的诗句收尾:“转瞬即逝者,现已是寓言;不可企及者,此处已达成;不可名状者,此处已明示。永恒的女性,引领上天堂。”
在歌剧《浮士德》中,格丽卿与浮士德之间的爱情,导致母亲与哥哥相继离世,自己也精神失常。但她仍终日虔诚地向圣母祷告,最终通过悔过与赎罪,实现自我救赎,同时拯救了被魔鬼所引诱的浮士德。
西方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类似的“天使女性”角色,比如《神曲》中的贝阿特丽切、《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她们是具有神性的美和善的代表,男性通过她们得以实现自我超越并得到拯救。中国文学中则有着“地母”这样对应的女性角色,比如严歌苓笔下的王葡萄、胡学文笔下的祖奶等,她们往往承担着繁衍和哺育后代的重任,具有承受苦难、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以自己的博爱、悲悯与宽容,拯救着身边的男男女女。
本期凤凰优选推荐《有生》和《不老》,两部小说均以女性为主人公,探讨了人们曾遇到、今天仍要面对的种种问题:生死、爱欲、生活的意义等。以女性的生活和视角,呈现了一个或庞大的时代语境或细小而促人深思的时代切片,构建出一幅描绘时代风云变幻中普通人生活状态和生命姿态的世情画卷。
“女性不仅是男性的灵魂,而且是家庭、城市、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灵魂。 ”两部作品与马勒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相得益彰,这个乐章是马勒献给自己的爱玛、自己的女性、自己的天空、自己的艺术、自己的生命的不朽而宏大的诗篇。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Mahler: Symphony No.5 In C Sharp Minor - 4. Adagietto (Sehr langsam) (第四乐章 小柔板,非常慢的) 音乐: Wiener Philharmoniker;Pierre Boulez - 马勒第五交响曲(皮埃尔.布列兹)
马勒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有生》作家胡学文用他自创的“伞状”叙事结构,以塞北坝上草原为地理坐标,以一位百岁老人祖奶乔大梅为主要叙述人,讲述了一个时间跨度上百年的故事。小说起始于主人公祖奶躺在床上的回忆,也意味深长地结束于祖奶乔大梅的回忆,几十人的生动故事,在祖奶一天一夜的讲述里,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叶弥的《不老》则以1978年末的江南小城吴郭市为故事发生地,讲述了一段发生在25天内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位流光溢彩的女性形象——孔燕妮,展现了一个风起云涌、充满激荡的大时代里的众生相。
对话胡学文:
女性是人性和世界 最敏感的探测器
胡学文:中篇小说《从正午开始的黄昏》在《钟山》发表并获奖后,贾梦玮主编说给我们《钟山》写部长篇吧,我说好。其实,那时我已在构思并搜集资料,只是尚未形成轮廓。百年家族式的长篇挺多的,不小心就会落入窠臼。或许正是有群山的耸立才有磁石般的吸引力。
凤凰优选:为什么选择一位接生婆作为小说的核心角色?
胡学文:百年家族 叙述者的身份,我起初设定的是艺人。因为艺人走村串户,见识多,可以让小说的故事具有繁殖力。而且艺人多聪慧,有寻常人难比的感觉和视野。这样的艺人太多了,木匠、石匠、铁匠、毡匠、皮匠、瓦匠,等等。但文学作品里也常有匠人的身影,所以我边构思边琢磨。有一天,我忽然想到接生婆。其实也可划入艺人行列。因为凭的是技艺。但她们终归是特殊的,是生命之初的见证者。叙述者的身份一经确定,我感觉小说轮廓变得清晰,既具形又聚神。女儿、妻子、母亲、接生婆诸多身份集于一身,可以生发许多故事。
《有生》的主题之一是从生命史和生存史的角度去解读和阐释乡村,当然这只是角度之一。那么这个角度是怎么写的?就是写"生",写"生存",包括《有生》这个题目也是来源于《天演论》的"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小说的核心人物是一个接生婆,她接生了一万两千余人,她是生命的见证者、引领者。但是生命来到世界上,还有从出生到老、直至生命结束的一个漫长过程,一个活着的过程。所以我说小说其中的"叶条"就是怎么"生"、怎么"活"的一个过程。
凤凰优选:这部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各具特色、充满魅力。在之前的作品中,您也刻画了很多形象鲜明的女性角色,是否偏爱刻画女性角色?在写作中对这些女性人物投入了怎样的感情?
胡学文:我偏爱女性角色,曾在另一篇谈话中说过,女性相比男性,更柔弱,感知力更强,是人性和世界最敏感的探测器。
在写作中,我常常把自己想象成那个角色,一面要做到附体,感同身受,一面又要游离于外,因为要叙述、描写、遣词造句,需要写作者有独立性。其实就是把握二者之间的分寸,尽量同时能以双重身份并行,自如出入。于我而言,衡量标准很简单,当人物的情绪能感染我,无论欢或忧,我就知道入心了。我在乡村出生长大,喜欢喜鹊而不喜欢乌鸦,依民间说法,喜鹊报喜,乌鸦不吉。因为写到如花的丈夫变成了乌鸦,如花日日喂食,情有所归,我感觉乌鸦也亲切了许多,哪怕在写作之外。某年夏日,我到历山,乌鸦飞过头顶,我的目光一直追着。我塑造人物,人物也在改变我。
凤凰优选:进行小说创作时,人物形象的设置与刻画如何避免落入窠臼?
胡学文:在创作之初,我就深受文学是人学的影响,尽量让小说中的人物"活"起来。许多作品,读过之后,故事情节可能都会忘记,人物形象却难以磨灭。从这个角度讲,这是文学影响力的指标之一。当然,现代派作品另有主张,一部小说读完,人物穿什么衣服,长什么样你都不知道,不塑造人物,仍能呈现文学的魅力和神奇。这是一个极广泛的话题,在此不便展开。我愿意做的是各取其长,兼而有之。我不知是否做到,只是努力做了。
主角以外的视角人物,我都写了人物传记,一个重要目的是经历成形,能准确把握其性格和情感。要说塑造人物并不难,难的是将人物作深层次开掘,或者可以说,如何赋予这个人物以意义。因为只有赋予意义,才可能让人印象深刻。按我初始的设置,这五个人性格不同,精神指向上都具有相似性,都身陷人生困境。对喜欢的人物要审视,对不喜欢的人物要尊重,以前我也谈过。写作厌弃,用词就可能偏移。
对话叶弥:
江南的女子并不温婉柔弱
凤凰优选:您在创作手记里提到,《不老》的题目灵感来自电视节目里的一句解说词“古老的中国……”请您具体谈谈“不老”的内涵。其中是否也蕴含着您对个体与时代之间关系的思考?
叶弥:当时没有那么多的想法,或者说,没有意识到那么多的想法。当时只是觉得这个词是我要的,很美的一个书名,值得我为它寻找成立的理由,不惜把书里的故事、人物围着它,就如众星捧月。后来在具体写作过程里,延伸出了种种含义,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我希望人永远保持着对真理的追求,追求不老的灵魂。也希望古老的中国焕发青春的力量。这些内容在书中都有体现。
凤凰优选:主人公孔燕妮是一个众人眼中突破边界,却又被所有人悄悄羡慕的女人,既热烈又自由。很多人也认为您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作家,她是否代表着您心中的某种理想人格?“《风流图卷》把我写空了,《不老》把我写满了。”为什么这么说?
叶弥:我在准备写长篇的过程中采访了大量的人,他们都是普通的市民,有工人,有农民,有老师。他们走在人群中都是跟我们一样的,但是当你了解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你会发现他骨子里有很不一般的追求。孔燕妮这样的女性一直生活在我的周围,她是由我无数位女友集大成而来。她的性格就是江南女性的样子。在大家的心目中,好像江南女子就是温婉柔弱的,其实恰恰相反。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我对江南女子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更肯定她们的追求和奋斗。这就是我说的把自己“写满了”。
凤凰优选:俞华南这个角色既神秘又有魅力,孔燕妮初见到他就想了解他、焐热他。为什么会为俞华南设计最后那样的反转?他的心病从何而来?
叶弥:反转,你应该指的是发现他精神层面有点病态。我们中国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时代,人的精神状态受到损伤是必然的,我们必须得面对这一点,我们也必须得接受这一点。这样的人跟普通人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也许他的追求会更深入,因为他受过这个伤痛,他在伤痛当中还在坚持自己的追求,我写的时候也比较佩服这种人物,在我们生活当中是有这种人存在的。
凤凰优选:“吴郭城”“花码头镇”“香炉山”是独属于您的小说地理标识。《不老》的主要舞台吴郭城以苏州为原型,但是更纯净唯美,与现实若即若离。你在塑造这样半架空、虚实参半的背景时存在怎样的考量?
叶弥:吴郭城、花码头镇、香炉山,这是我的小说地理。近十年来我写短篇、中篇还有长篇,基本上都是用这几个地方,就像苏童的香椿树街。这些地方跟苏州的一些风土人情是吻合的,但它又不是苏州,它是我心目中的我们江南一带的风土人情、人物、景观的集大成者。
凤凰优选:这是一本“多声部”的小说,在面临转折的1978年,书中的每个人物对物质和精神的观念各有不同。我注意到,您在写这部小说时,对是否要肯定物质的意义有过犹豫。
叶弥:我对于肯定物质有着长时间的犹豫。中国人,尤其江浙沪一带人,从古至今喜欢物质的享受,这种观念带来的直观后果就是人们讲究生活,喜欢安逸,情绪稳定。每次在时代的变革中,只要有可能,这里的人们首先想着的是改变物质条件。我年轻时特别不喜欢这种生活,我觉得这种生活是消磨意志的。八十年代中期,我结婚到了响水,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响水那时非常穷,我看到了许多因穷而丧失人性的事。所以我改变了对物质的看法,我知道拥有充足的物质可以保持人的体面,可以焕发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到了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前所未有地丰富,我也看到,在富裕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什么,以至于我们中的许多人变得自大狂妄,浅薄无聊。这使我又一次怀疑物质的意义。在《不老》的写作中,我确定了一个观念,物质没有对和错,只有人的选择才有对和错。当人民正常追求物质生活,并且把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联结在一起,物质是有意义的。
凤凰优选精选套装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佘江涛部分原创和翻译作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裘山山、米瑞蓉深度对话:女性,与年龄和解丨世界读书日
诗人蓝蓝:诗人大约就是世界上最敏感的神经,一生就是一张复写纸
大胆疯狂的法国爱情片,拍出无数女性的心酸,人性私欲讲的太透彻
敏感的对待爱情
阿来谈易小荷《盐镇》:成功的世界以外,还有一个普通人的世界
人性与欲望交织的伦理片,剧情十分大胆,拍出女性在恋情中的心酸
史上最开明的女性统治者,大力发展科技,兴办女子学堂……
人性是自私的,找到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之间的平衡点才是关键
高敏感人群:敏感不是我的错
审视半个世纪女性处境的变化,这是一本改变世界的读物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