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家巫鸿来沪:十年前呼吁多去美术馆 现在自己也难抢票
原标题:艺术史家巫鸿来沪:十年前呼吁多去美术馆 现在自己也难抢票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9月5日报道:迁址后的首个大展“洄游”之后,近日余德耀美术馆迎来了又一新展“跨界:可能与回响”,该展览为余德耀美术馆携手福布斯中国的合作项目,展出了三十组出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展览邀请到著名美术史家、美国文理学院院士、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巫鸿担任学术顾问。
“十年前,我写文章呼吁大家要多去美术馆,现在人多到我都进不去”,在开幕座谈中,巫鸿感慨道,近年来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好像突然往上跳了一个台阶。不仅美术馆的数量非常多,参观的观众也非常多。巫鸿说,去的这些年轻人、中学生,到底是不是真的在看艺术,还是进去拍个自拍,觉得没关系。你要先去,然后慢慢就熟悉了。
巫鸿认为,当代艺术是站在现在、面对未来。“我们今天收藏或推介当代艺术,应当从未来回看现在,看它在当代艺术史中会产生哪些作用。”
本次展览以“跨界”为名,并不特指前进或后退,从一处到另一处的“动作状态”,而是指行业跨界、学科跨界、艺术创作跨界。副标“可能与回响”,则是对“跨界”后状态的补充,一方面是历史的回响,另一方面又指向了各种新的可能。
展览中三十组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艺术家,展现全球化时代青年群体的整体创作面貌,涵盖绘画、影像、装置、雕塑等媒介。
作品中,有“无限绘画”作品,比如《蜘蛛的脸上有只蝴蝶》。据介绍,“无限绘画”创作步骤庞杂,需先以“线描”勾画画面整体的图像,而后针对性地将其打碎,从而获得绘画中的最小单位——笔触。每个笔触都经过单独的描绘,从抽象的线段变成独立的图形,乃至图像,最终再由作者将其安置回画面整体的原位,生成全新的图像与视觉体验。还有“水冲绘画”,比如《博物馆的余晖》。这部作品历时7个月的创作,利用水流的不同压力、流量和角度对颜料进行冲洗与切割。另外,还有《洞天新录之魏万行旅》,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出发,追寻魏万登山临水,顺着嵩洛、王屋等地行至广陵,作品以其独特的拟古影调展现了山水绘画中的烟云特质。
展览展出至10月3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活动报名、直播预告 | 巫鸿、黄小峰对谈,重探中国绘画
巫鸿以史学视角解读五代至南宋画作
巫鸿、黄小峰对谈实录:“中国绘画到底是什么?”
巫鸿新作反思既往绘画史书写方式 多线索讲述中国绘画的新故事
巫鸿、黄树立、吴琦三人谈:在人生中为偶然性留出位置
跟随巫鸿教授,重读五代至南宋的中国绘画
专访巫鸿(下):中国知识分子的全球概念
专访巫鸿(上):什么是新的“全球美术史”
为什么你永远抢不到周杰伦的票
巫鸿:在凝固的大历史中,创造流动的小时间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