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的重阳节民俗:百年前 成都人爱在望江楼或老城墙登高

原标题:老成都的重阳节民俗:百年前 成都人爱在望江楼或老城墙登高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摄影报道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年10月23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为“敬老节”。在这一天,老成都有什么样的民俗活动?百年前的成都人,会选择在哪里“登高”呢?成都民俗专家刘孝昌分享了重阳节的成都传统活动。

成都民俗学家刘孝昌

百年前

成都人爱在望江楼或老城墙登高

重阳节,时值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故有“重九”之称。刘孝昌介绍,在古代,人们认为单数为阳,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相重,“九九”与“久久”谐音,有长久之意。此外,重阳节时,北方秋收基本结束,即将迎来寒冬,人们常常在重阳节观天察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大量的诗词作品中,都提到了重阳登高的习俗。那么,在百年前的成都城区,人们会选择在哪里登高呢?“成都的重阳节,往往都是秋高气爽之日。今天我们说登高,可能很自然想到开车去郊外爬山。但在当时的成都,普通老百姓还是只能在城区完成这个仪式。”刘孝昌是老成都人,他回忆自己儿时和大人们讲述的情景,大部分的成都市民,会去老成都的城墙上走一走。对于小孩子来说,城墙上热闹得很,卖凉粉儿、卖汤圆儿、卖糖画的小摊很早就摆开了。熙熙攘攘中,小孩子手上拿着好吃的,一路蹦蹦跳跳的。有时候大人买了红糖锅盔,小孩着急要吃,一口咬下去,红糖顺着手肘往下流,小孩又急忙去舔手肘上的红糖,场面有点滑稽。

对于老成都来说,望江楼是当时市区的绝对高处了。不少文人墨客,会登高望江楼,饮酒赋诗,雅趣十足。当然成都近郊的山头,如城东狮子山、北郊天回山、凤凰山、新津修觉山等,也是比较热闹的。刘孝昌提到,杜甫在成都期间,还两次到新津修觉山登高,并留下诗作。

赏菊品酒

成都菊展持续61年

“成都人对菊花非常喜欢,不论老幼,菊展每年都要逛,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打卡’。”刘孝昌介绍,成都民间的菊展最早始于1925年,1953年才正式举办了第一届菊花展,一直沿续至今。2018年10月28日第五十六届菊花展盛大空前,历时一个月,展出菊花20余万盆,品种达1000多种。

成都菊展的举办地,是大家熟悉的人民公园。1911年,驻防成都的将军玉昆,为了解决因朝廷筹备立宪废除旗米供给制度,使旗民生活日渐窘迫之困境,与四川省劝业道道台周善培于祠堂街兴建公园。修建公园时将成都祠堂街关帝庙后侧的水田、荒地、正蓝旗前厅、马厩、仓房、柴薪库以及将附近旗人居住的永顺、永清、永济三条胡同拆房迁户的空地作为公园地址,面积50余亩。开放少城(满城),并允许旗民于园内开业谋生,收取门票,任人游观,这也是四川成都有史以来第一个公园。

与赏菊配套的活动,是饮菊花酒。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是重阳节必饮之酒。刘孝昌还提到,重阳节时,古人还有插茱萸的习俗。古人认为重阳插茱萸可以避灾消难。这一天,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老成都的重阳节民俗:百年前 成都人爱在望江楼或老城墙登高
人文成都 | 为何痴迷数字“九”?古人竟有这般用意……
登高、赏菊、插茱萸,重阳节的习俗还有哪些?
爱在重阳 情暖德州
重阳节博物馆送祝福进社区,老人过节体验非遗民俗
今日重阳 | 重阳节要登高、赏秋,也要向他们道一声问候……
重阳节 | 年年逢重阳 岁岁皆平安
九九重阳风俗多,老传统讲究“8做2不做”,早看早知道
今日春分,解锁“花事”成都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重阳节主题系列活动

网址: 老成都的重阳节民俗:百年前 成都人爱在望江楼或老城墙登高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3566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