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现实性同样是李白诗歌的鲜明特点?北大教授钱志熙将入川深析李白|名人大讲堂

原标题:为何说现实性同样是李白诗歌的鲜明特点?北大教授钱志熙将入川深析李白|名人大讲堂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祖木热提

作为盛唐诗歌的一座高峰,李白其人其文一直都是后世读者研读的重点对象。创作出如此辉煌诗句和篇章的李白,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与艺术理想?在追求人生和艺术理想过程中,他有着怎样的曲折心路,他是如何面对、处理自己与时代的关系?在诗歌艺术创作领域,李白对诗歌和文学作出了怎样的独创性贡献?11月1日,名人大讲堂将迎来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古代文体研究中心主任钱志熙教授,登台演讲。对李白有精深研究的钱志熙教授,将会围绕上述问题,给予详细分析。

钱志熙(图片由本人提供)

在钱志熙看来,在许多方面,李白的人生理想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个性。“或许也可以这样说:李白事实上是中国古代最富有理想色彩、在表达个人的理想方面最为大胆真率的古代人物之一。”与这种人生理想相一致,李白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表现他的各种人生与政治的理想,正面表现理想的力量之美,甚至形成宏伟的寄托形象,如李白诗赋塑造的“大鹏”,以及寄托着个性自由精神的高士、神仙的形象。这里面常常包含着现实追求与超现实追求的复杂交融。钱志熙教授同时也指出,李白诗歌不只有单纯的理想表达与理想形象的创造,更重要的是诉说理想不得实现的现实压迫,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批判现实精神。“李白的一生,也可以说是他怀抱神仙将相的人生理想与现实碰撞的历史。他的人生理想和现实遭遇的交织,构成他诗歌的基本内容。”钱志熙教授总结道。

李白在诗歌艺术方面造诣甚高,到底高在哪里?钱志熙教授也将在即将到来的演讲中,给予详细阐释。比如李白提出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理想,将绮缛雕琢的做法完全革除了,造成一种极富表现力、与情志不隔的语言风格。在诗体方面,李白对声律之体不刻意拒绝,而是以比较自由的态度来使用,能做到用律而不为律所束缚,造成与众不同的声律美。

提到李杜,人们普遍倾向于将杜甫视为现实主义的典型,将李白视为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对此,钱志熙提醒大家注意,“李白诗歌并不缺乏现实性。相反,可以说现实性同样是李白诗歌的鲜明特点。”为什么会这么说?钱志熙教授也将在11月1日的演讲中给予解释。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浙江大学教授胡可先谈李白:抒情性让李白诗歌更直击心灵|名人大讲堂·观点
李白如何“读书打卡”?海滨教授入川开讲“名人大讲堂”
“诗仙”李白有着怎样的蜀乡情结?名人大讲堂“李白文化季”首场明日开启
峨眉山为何是李白蜀中生活绕不开的地标?名人大讲堂“李白文化季”9月22日再开讲
是天才更是一生努力 海滨教授解析李白蜀中读书与干谒丨名人大讲堂
观众点赞海滨讲座:与李白产生了更多的共鸣丨名人大讲堂
作家祝勇谈李白:李白的孤独是形而上的,是哲学性的|名人大讲堂·观点
浙江大学教授胡可先谈“诗仙”:抒情性让李白诗歌更直击心灵
名人大讲堂“李白文化季”首场讲座今日开讲
名人大讲堂|观众奋笔疾书 点赞张一南讲座:理清了四川人最关心的事

网址: 为何说现实性同样是李白诗歌的鲜明特点?北大教授钱志熙将入川深析李白|名人大讲堂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3776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