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冬日始,万物藏

原标题:立冬:冬日始,万物藏

立冬:冬日始,万物藏

汉代《孝经纬》中记载:“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

11月8日将迎来立冬节气,立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同时也是我国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气候上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天地万物也开始了休养生息的一段时间。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局部)图源网络,下同

早立冬,盼丰年

今年的立冬,阳历时间为10月8日,农历时间为9月25日。从古人的经验智慧来看,今年的立冬与往年相比有所不同。

“早立冬,早立春;晚立冬,晚立春。”每年立冬的阳历时间是固定的,一般在11月7、8日,但是农历时间却差别较大。有些年份在9月份,有些则在10月份。为方便区分,人们就把9月份立冬称为“早立冬”,把10月份立冬称为“晚立冬”。今年立冬时间是9月25日,就属于“早立冬”。

“早立冬,早立春。”今年立冬早,就预示着明年立春也会早一些。另外,农谚还有“早立春饭香喷,晚立春吃树根”的说法,意思是说早立春的年份,农作物会获得丰收,吃饭都比较香。晚立春的年份,年景或将不好,农作物产量不高,都要吃树根了。因此,按照这个经验,明年可能是个丰收的年份。

北宋李成《寒江钓艇图》局部

“早立冬”,具体要“早”到什么时候呢?根据这条经验,古人还做了一条“补充条款”:“寒衣立冬前,必定是荒年;寒衣立冬后,年景无堪忧。”他们根据立冬与寒衣节的先后顺序,总结了来年光景的经验。他们认为,如果寒衣节在立冬之前到来,那么次年不会风调雨顺,庄稼或许不会丰收。相反,如果寒衣节在立冬之后,那么次年就会是好年景,风调雨顺,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今年的寒衣节在农历十月初一,阳历11月13日,在立冬节气之后,那么来年大概率是丰收的好年份。

风萧瑟,诗意起

立冬过后,大地逐渐沉寂,人们开始迎接着冬天的脚步。秋风萧瑟,寒意逼人,这一时期大自然的独特景色在诗词中得到了详尽的描绘。

在这个季节里,诗人们运用多彩的形容、丰富的想象,将立冬的意境娓娓道来,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绚丽的初冬画卷。

南宋 朱绍宗《菊丛飞蝶图》

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

宋 沈说

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清於檐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

九节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觉晚秋过。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

立冬时节,诗人出门赏菊,菊花深黄浅紫的,一丛丛比兰花更好看。看着这菊花,感觉深秋似乎还没有过完。诗人在这个立冬时日,显然心情舒畅,即使满头白发,他也要饮酒作乐,对酒当歌。这样好的心态,在今天也让人羡慕。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 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这首诗同样写冬日菊花,不过与沈说不同,钱时没有直说菊花的艳丽,而是从红叶写起。立冬过后,一夜风霜将满树的红叶打落,落满了整个台阶。而那黄菊更是不辜负时光,凌寒盛开。在诗人眼中,冬天虽萧瑟单调,但也富有勃勃生机:满地红叶,枝上黄花,这冬日是那么色彩斑斓。

立冬后作

宋代 唐庚

啖蔗入佳境,冬来幽兴长。

瘴乡得好语,昨夜有飞霜。

篱下重阳在,醅中小至香。

西邻蕉向熟,时致一梳黄。

冬日渐寒,却是休生养息的好时间。立冬后,诗人吃着甘蔗,欣赏着菊花,品尝着香醇的美酒。看到邻居家的蕉熟了,那一树树的黄色,煞是好看。如此闲适安逸,也不负初冬美景了。

明 王彀祥《翠竹黄花图》

有谚语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立冬时节,动物将要进入冬眠,农作物要“收藏”于地,人也要休养滋补。除了唐庚的吃甘蔗、喝酒之外,人们还习惯在立冬这天煮草根汤、包饺子……热气腾腾的食物下肚,才好度过寒冷的季节。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立冬:冬日始,万物藏
立冬·冬之伊始万物藏 寒意渐起补冬忙|万物有时·物候志
非遗IN节气·立冬 | 古人所说的“冬藏”,到底是在藏什么?
国宝画重点丨“釉里红”和“冰透粉”将冬日氛围感拉满
立冬,一种生活的哲学
立冬:7首最暖立冬诗词,治愈你整个冬天
今日立冬!你准备好迎接冬天了吗
今日立冬 | 山川辽阔渐入冬 万物风华尽苍穹
明日0时36分立冬:作别深秋,拥抱冬阳
岁时乐事 | 立冬: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网址: 立冬:冬日始,万物藏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030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