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怀明:冷板凳上写好书——从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一书说起(书香品鉴录之二十五)
原标题:苗怀明:冷板凳上写好书——从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一书说起(书香品鉴录之二十五)
在一个以量化标准衡量学术成就的年代里,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古训无疑会显得不合适宜。以中国之大,学人数量之多,愿意坐冷板凳的人还是会有一些的,但是,当下的学术评估制度实际上是不允许一位学人长期埋头做学问的。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按这种冷酷且机械的评价机制,一位学者必须持续不间断地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才行,数量越多就越优秀。至于学术质量,因无法量化,不便操作,实际上已不再作为评估的标准。
制度、标准如此,也就难怪会出现浮躁之风盛行、抄袭现象猖獗的乱象。只要看看媒体上公布的那些种种学术不端行为,不难想象中国学界已经堕落到何等程度。
但就在这样不利的环境中,还是有一些学者能不为风尚所动,保持操守,默默耕耘,在冷板凳上做自己的学问。他们的存在让人们看到了一线希望,毕竟学界还没有完全沉沦。
《清朝进士题名录》
笔者近来阅读江庆柏先生的《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一书,感慨颇多。于是写了上面一些虽显罗嗦,但又不得不说的题外话。
这是一部必须坐冷板凳才能写出来的书,解决两万五千多个清代人物的生卒时间,仅丛这个数字便不难想象需要多少时间、精力的投入。且不说这些清代人物生活的年代前后相差几百年,生平经历千差万别,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材料。
它需要编著者逐一寻找材料,核对辨析,一点都含糊不得,没有什么可以发挥的空间。对时下那些有几条材料就可以大加发挥,写成一篇宏文或一部专著的学人才说,做这样的工作是不划算的。因为投入和产出是不成正比的,需要有相当的奉献精神。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
但这个冷板凳还是值得坐的,看起来解决的不过是一个个历史人物的生卒年问题,但对学术研究来说,其意义是重大的。
从小的方面来讲,对一个为中国文化做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竟然连其生卒年都弄不清楚,这总是一件让人感到不舒服的事情。
从大的方面来说,读一个人的书,研究一个历史人物,不弄清人物的生卒年,会影响到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弄清人物的生卒年,可以说是一个最为基础的工作,它是研究的前提。
将众多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一一查找、考订出来,供其他研究者参考使用,这无疑是一件公德无量的好事,中国古代就有这种优良的传统,前人曾编有《疑年录》之类的著作,为他人提供了很多便利。
《中国历代谱录文献集成》
江庆柏先生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扩大范围,收录更全,其著作具有集大成的性质,对读者的帮助更大。
人物的生卒年问题看起来简单,但解决起来并不轻松,它对研究者的学养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它涉及到阴阳历换算等问题。
该书编排体例允当,为读者着想。这表现为每位人物生卒年都标明材料出处,提供线索,以便读者做更深入的研究。对那些生卒时间比较具体者,都一一注出。
《稿本》
编著者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学风也是很值得钦佩的,这不仅表现为勤勉敬业,还表现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历史人物的生卒年问题前人也有涉及,并解决了不少问题。
作为一部带有工具书性质的著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前人做过的、十分可信的研究再重复一遍,而是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有新的拓展和突破。
这也符合学术研究后出转精的一般规律。充分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固然有其必要,但要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在版权意识增强的今天,还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江苏地方文献书目》
事实上,已经有研究者在打这方面的官司。在这方面,江庆柏先生可以说树立了一个很好榜样。该书对其他学人研究成果的吸收大多征得了人家的同意,并在参考文献和后记中体现出来,将工作做在了前面。
苗怀明:读孙楷第《小说旁证》札记(书香品鉴录之一)
苗怀明:人奇才奇文更奇——读《“苏州奇人”黄摩西评传》(书香品鉴录之二)
苗怀明:买书买尽宋元版 读书穷探沧瀛奇——周越然和他的言言斋藏书(书香品鉴录之三)
苗怀明:纷纷千古事 历历眼中过——从《胡适日记全编》说起(书香品鉴录之四)
苗怀明:王云五的意义(书香品鉴录之五)
苗怀明:胡适对海内学人的酷评(书香品鉴录之六)
苗怀明:喜读《钱南扬文集》(书香品鉴录之七)
苗怀明:王国维、吴梅短长论(书香品鉴录之八)
苗怀明:读《中国近世戏曲史》(书香品鉴录之九)
苗怀明:大器晚成——沈家本平凡而不平淡的人生(书香品鉴录之十)
苗怀明:一个寂寞而高尚的灵魂——孙楷第先生小记(书香品鉴录之十一)
苗怀明:在茶与壶之间——从《宜兴紫砂壶与品茗艺术》一书说起(《书香品鉴录》之十二)
苗怀明:民间的力量——从《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代民众》说起(书香品鉴录之十三)
苗怀明:构建完整严密的中国戏剧史体系——重读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书香品鉴录之十四)
苗怀明:帝国末日的浮世绘——吴趼人和他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书香品鉴录之十五)
苗怀明:在人性与兽性之间——读石钟扬《末世的狂欢:金瓶梅与晚明中国》所感(书香品鉴录之十六)
苗怀明:体制内的革命——读《晚清学部研究》(书香品鉴录之十七)
苗怀明:引领学术风尚的先行者——重读孙逊《红楼梦脂评初探》(书香品鉴录之十八)
苗怀明:后出转精 集其大成——《明清戏曲序跋纂笺》简评(书香品鉴录之十九)
苗怀明:辛勤耕耘 垂范后学——读萧相恺《中国古代小说考论编》所感(《书香品鉴录》之二十)
苗怀明:文学史的尴尬与重写——从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一书谈起(《书香品鉴录》之二十一)
苗怀明:深耕细作 嘉惠后学——孙崇涛《戏曲文献学》读后(书香品鉴录之二十二)
苗怀明:寻找戏曲的原点——怀念两种停刊的戏曲同仁刊物(书香品鉴录之二十三)
苗怀明:开辟戏曲研究的新天地——从冯俊杰先生两部戏曲文物学著作谈起(书香品鉴录之二十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古小君:古代小说研究文章汇总(2022年10月—2023年9月)
苗怀明主编:《红楼前梦——曹雪芹未写的人生传奇》
苗怀明:在茶与壶之间——从《宜兴紫砂壶与品茗艺术》一书说起
苗怀明:重读邓云乡《红楼风俗谭》
苗怀明编:《卢前教授纪念集》
苗怀明教授做客金科文旅讲堂,讲述《红楼梦》与南京的前生今世
苗怀明:罗贯中也是《水浒传》的作者
苗怀明:重读唐德刚《曹雪芹底“文化冲突”》
苗怀明:致敬大师的最佳方式——从扬州评话《王少堂》说起
让阅读成为共同的力量——首届“南国书香节好书推荐榜”出炉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8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0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