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下半句才是精华,为啥没人愿意讲?

原标题:苏轼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下半句才是精华,为啥没人愿意讲?

“春宵一刻值千金”,有多少人将它理解、比喻成男欢女爱的夜晚......

苏轼,是中国宋代文学巨匠,他的卓越文学成就和深远思想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林语堂形容为:“无可救药的乐天派、画家、造酒试验家、文豪、大书法家、工程师、皇帝的秘书、酒仙、专唱反调的人、诗人、小丑。”

苏轼,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苏轼的许多诗句都成为了民间流传的名句,其中“春宵一刻值千金”广为流传,成为了民间名句,而这首诗的下半句,这首诗的下半句却鲜为人知,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这首诗的意思,以及诗人苏轼的讽刺之意。

因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苏轼的这首《春宵》吧,整首诗的内容如下: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说的是: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楼台里传出来的乐声,和院里寂寞秋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一方面是对贵族子弟的讽刺,另一方面揭示了盛极而衰的真理。

事实上,这句话并非用来提醒人们欢度良宵,而是用来讽刺那些在大好春光里不好好读书的人,并不是让人要珍惜新婚之夜的时光。

这句话的讽刺意味非常明显,诗人在表达对这种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判,在谴责他们,只知道个人的享乐,看不见人间的声音。

让人影响深刻的还有《戏赠张先》中的“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如果单看这一句,很多人会以为是用来描写景物的句子,其实是苏轼用来调侃好友张先“老牛吃嫩草”!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说的是:新娘十八岁,新郎八十岁,新郎的花白头发就像梨花,而新娘的妙龄年纪如海棠,苏轼一言不合就“开车”!厉害了!

张先活了88岁,娶了个18岁的小妾之后,只活了8年,在这8年里“海棠”为他生了两男两女,最大的儿子和最小的女儿相差60岁,后来张先死后,小妾也郁郁而终,张先曾经是进士,他的诗多数反映了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

苏轼作的这首诗,也是为了回应张先娶小娇妻时得意洋洋创作的打油诗,原诗是:“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的诗歌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和思想,即使只用简短的词句,就能刻画出了生活的细节,表达了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揭秘:春宵一刻值千金,为何无人讲下半句?原因让人啼笑皆非!
“马上林冲,马下武松”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知道的人却凤毛麟角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其实下半句才是经典,却很少有人知道
苏轼的这些千古名句,你最爱哪一句?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其实它的后半句才是经典,却总被人忽略
诗鬼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无人能接,200年后才出现下半句
苏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用韶山话读更有韵味
苏轼弟子写了一首词,深受人们喜爱,苏轼却痛批:为啥要学柳永?
千古名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下句才是重点,可惜十人九不知
你只知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却不知下半句更经典,颠覆认知

网址: 苏轼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下半句才是精华,为啥没人愿意讲?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409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