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工徽匠风采录丨汪伟:择一业 终一生 精一事
原标题:皖工徽匠风采录丨汪伟:择一业 终一生 精一事
毫厘之间,见得真章。
细看汪伟的竹雕作品,这八个字在其上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他的绝活,是在平均厚度仅0.5毫米的竹子外皮上,雕刻出5个层次,使得作品能够生动还原出国画中“墨分五色”的韵味。“有人说我笨,为什么要这么费事去研究这种技法,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喜爱。”汪伟说。
有多喜爱?
只因为年少时在职业学校种下的“竹雕”种子,让他在20多年前,做出了当时许多人认为“极不理智”的行为:辞去好工作,放下“铁饭碗”,创办竹刻工作室。
自此,他在竹雕技艺上的钻研,便再也没有停止过。“择一业,终一生,竹雕是我的选择,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汪伟说。
汪伟正在制作竹刻作品。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而汪伟钻研的留青竹刻,则是竹雕技艺中比较考验眼力和下刀力度的一种。所谓留青,就是留用竹子表面一层竹青雕刻图案,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留青竹刻始于唐代,雕刻出的壁搁、笔筒、扇骨等物品,不仅精巧,而且外表润泽,年代越久的留青竹刻作品,竹肌颜色越红,图案部分越突出。
在商业发达、重视文化,同时又盛产毛竹的徽州地区,留青竹刻曾盛行一时,而随着近代竹雕工艺日渐衰退,留青竹刻也在这里逐渐消失。
“我曾在国外博物馆里看到过一件精美的竹雕,给我带来的震撼难以想象,咱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失传就太可惜了。”汪伟如是说。
留青竹刻制作毫厘之间见真章。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通过多年来的挖掘传承,汪伟使濒临失传的徽派留青竹刻工艺这一绝技绝活重新焕发生机,填补了近代以来徽派留青竹雕的空白。
在汪伟的认知里,手艺人不光要守得了正,还要创得出新。
作为土生土长的黄山人,汪伟自幼在徽文化的墨韵熏陶下长大,自然而然地就喜欢上了有关于水墨的一切。能将画纸上浓淡不同的墨迹,所表现出的气韵和意境在竹刻作品中呈现出来,是他最引以为豪的。
近年来,汪伟通过创新技术攻关,发明了“枯刀法”及“留青薄翼雕刻工艺”等创新雕刻技法,通过改制刀具,变化手刻技法,使书画的飞白、枯笔写意风格得以体现,丰富了竹刻技艺的表现手法,精雕细琢、层次分明,更加赏心悦目,在实践应用中,作品的艺术价值明显高于普通竹制工艺品,文人书卷气更区别于其他地区风格,使徽州留青竹刻在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独树一帜。
汪伟正在查看往日竹刻作品。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安徽省技能大奖、安徽省非遗项目“徽州竹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文房四宝“竹刻文具艺术大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再加上最近刚获得的第三届“江淮杰出工匠”,近40年的热爱,让汪伟收获荣誉无数。
面对荣誉,他指着摆放在工作室正中间上书“竹箭有筠”的一副石刻说:“竹子无论大小,都有一层坚韧的竹青,我们做手艺的,也要像这层竹青一样坚实有恒心,这样才能长得高,长得壮。”这是汪伟对那四个字的解释。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画家滋芜作品《童真》亮相“皖美丹青·徽映羊城”
大国匠师|“熔古铸今”——访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
墨染青春 妙笔生花(58)|涵养工匠之心 弘扬求精之道
清风丨交游之间 尤当审择
宣城绩溪:非遗徽雕 刻画出文化振兴新图景
人生终有限,你该怎么选?
“百匠中国行”特展亮相西单大悦城,四大板块展示苏作工艺之美
汪小菲终回台北拿抚养权!
金秋时节 皖飘书香
正观漫读丨江湖往事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