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类型小说的窠臼写出内在文学性 吕铮新作《打击队》在京研讨
原标题:跳出类型小说的窠臼写出内在文学性 吕铮新作《打击队》在京研讨
11月30日,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师范大学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文学京彩季——北京作家2023精品研推工程第四期”——吕铮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市文联举行。本次会议主要以吕铮小说新作《打击队》为研讨对象,邀请了二十余位学者、评论家、作家参会。
吕铮是一位80后北京公安作家。他曾获第四届茅盾新人奖、第七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小说作品连续五次获得公安部金盾文学奖等奖项。
《打击队》主要描写因意外破获大案被特招入警的昔日辅警邰晓阳,被分配到小满派出所打击队工作。邰晓阳小名“太阳”,人如其名,性格热情阳光,他笃信正义,在他的想象中,到了打击队定能惩奸除恶、一展身手,不料遭遇了诸多挫折,他发现队里的其他成员因各种原因淡化了理想信念,于是“太阳”更加努力地发光发热,帮助队友。而与此同时,一系列案件接连发生,他们屡破积案让隐形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打击队不失时机同仇敌忾,以合力对罪恶重拳出击。追捕、甄别、谋略、担当,这是一名小警察的开挂逆袭之路,更是大时代热血正义的浩然之歌。
研讨会上,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表示,吕铮的作品以公安战线上发生的人和故事为基本叙事背景,书中公安战线打击罪犯的情节非常生动精彩,人物形象非常饱满。吕铮最大的特点就是跳出了类型小说的窠臼,写出了内在文学性。期待当天的研讨会上,把吕铮创作的个性特点、内在张力以及文本蕴含的思索思考和精神层面的力量,做一个很好的挖掘。
《打击队》首发在《人民文学》2023年第一期。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用“正”、“常”、“人”三个字来评价这部小说。“正”是对社会生活的正视,即生活的复杂性没有丢掉,又写出了社会的正面,充满了理想气质的叙述;“常”是写出了人生的常态和社会的常态,充满了社会的细节,揭示了人生和社会的常理;“人”是写出了人情、人心和人味,他也看到了小说中人物为人处世的“局气”,认为吕铮秉承着《红楼梦》式的正邪观,每个人都不是完人,都有性格的弱点,但并不影响他们整天上人性的光辉。吕铮也把自身性格当中最有温度、最有光彩的那一面放在了书里。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梁振华表示,现在许多缺乏体验的创作者都在装腔作势、故弄玄虚,其实他们对行业没有那么了解,只是凭借看美剧,看美国电影的了解,把类型的经验嫁接到中国的环境里面来。但这些忧虑在吕铮的小说里面是不存在的,他的《打击队》充满了专业术语,专业术语从书名一直下沉到所有这里面的细枝末节,勾勒了今天公安完整的生态,而且这种生态下沉到了特别有烟火气的层面。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李蔚超讲到,吕铮这样的作家,他的作品写出了人民性、时代性,让读者回到了警察和普通百姓之间的关系,《打击队》真正达到了写生活、写人物的同时具备了可信的价值感,他贴着人心写,在专业性和英雄气之间形成了很好的均衡。他的长篇小说、电影电视剧的改编让我们意识到,中国文学中公安文学的重大性和重大意义,以及无限可能性。他的创作是新时代中国文学特别有特点的样本。
《打击队》作者吕铮在最后致辞时讲到,自己在整个讨论过程深刻领会了专家老师的批评,也看透了自己未来写作的方向。他认为,每一个文学创作者都是孤勇者。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在孤勇中把笃定的信念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乔颖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书写大时代中的平凡英雄 吕铮作品《打击队》研讨会举办
一部小说带来的“文学性”讨论 杜阳林长篇新作《立秋》分享会举行
“文学京彩季”重启 2023年第一期研讨阿乙新作《未婚妻》
蔡骏新作《一千万人的密室》 超越悬疑推理类型小说范式
好小说,荧屏见——“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转化网络视听作品推介”100部在京公布
北京作家2023精品研推工程开启,首期研讨阿乙新作《未婚妻》
中国作协研讨网络文学佳作
研讨|伊北《对的人》:每一个北漂人都是一部小说
杨庆祥文学随笔集《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研讨在京举办
熊育群长篇小说《金墟》研讨会在京举办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