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产业化 拓宽增收路
原标题:非遗产业化 拓宽增收路
“雁绣是省级非遗,是晋绣的重要分支,分为平绣和立体绣。这些花鸟鱼虫、山水风景等作品用的都是平绣技法;虎头鞋、绣花荷包、龙凤挂件等用的都是立体绣法。”在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代州古城非遗展览中心,70多岁的高凤兰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为参观者细细讲解作品。
高凤兰是雁绣传承人,自幼喜欢刺绣。1999年退休后,面对当地刺绣艺术即将面临失传的状况,高凤兰和丈夫从县城回到村里,走家串户走访老艺人,向她们请教针法、绣法、配色配线法,并整理古老绣品和底样,渐渐地,她成了当地有名的绣娘。2009年,在代县民间艺术协会、妇联支持下,高凤兰开始举办刺绣培训班。之后,她又成立公司,培训下岗职工、农村妇女等学习雁绣技艺。2018年,为扶持非遗发展,代县建立了代州古城非遗展览中心,高凤兰成为首批入驻的传承人之一。
让非遗技艺活起来、非遗产业旺起来、非遗产品火起来,高凤兰和她背后的绣娘们是个缩影。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长城要塞雁门关所在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当地非遗项目繁多,不仅有峨口挠阁、雁门民居营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还有上阳花社火等100余项省级以下非遗。
“近年来,我们大力扶持非遗文化产业,探索‘非遗+文创’融合路径,支持非遗项目与创意设计、市场需求相衔接,采取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通过政府推动、示范带动、市场驱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传承和保护非遗。”忻州市委常委、代县县委书记崔峥岭说。
政府搭台、市场唱戏。代县把各类非遗集中起来。走进代州古城非遗展览中心,木雕、剪纸、古建、面塑等门类的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这里云集了全县九大类106项非遗项目。有16家企业化运作的县级非遗工坊入驻。围绕杨氏古建、雁绣坊刺绣、雁剪阁剪纸、华亭琉璃4家带动力突出的特色企业,代县着力培育木雕、刺绣、剪纸、琉璃四大品牌。
随着长城文化游的火热,代县的非遗工匠们也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市场。“雁门关是家乡地标,到了旅游旺季,每天约有50名绣娘在雁门关景区内的雁绣非遗工坊展示技艺,游客最喜欢雁门关主题的双面绣,简直供不应求。” 高凤兰说。
利用市场驱动,代县建立了“非遗+公司+个人”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近年来,全县累计组织开展木雕、砖雕、剪纸、刺绣等非遗技能培训80余期,培训学员6000余人。入驻代州古城非遗展览中心的16个非遗工坊,为1500名脱贫群众提供岗位,人均增收4000元。
不仅如此,代县还实施非遗职业教育工程,全力推进非遗进校园。代县雁绣、面塑、剪纸、杨家将武术等8项非遗项目和高凤兰、白晓玲等8名代表性传承人,走进5所学校的课堂,培育600余名中小学生,全县“非遗小传承人”日渐增多。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4日 11 版)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山东高密:小小泥老虎拓宽增收路
深化东西协作拓宽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路
非遗老手艺 增收新路子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宝鸡:非遗传承助振兴
非遗“西秦刺绣”造就锦绣产业
非遗“西秦刺绣”造就锦绣产业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河北唐县:非遗京绣“蹚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非遗 | 非遗空间让非遗接地气、聚人气
通辽市科尔沁区:解锁非遗的“流量密码”
数字化赋能大运河民歌非遗保护与传承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