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劝劝你:杜绝精神内耗,有事直接“发疯”
原标题:夜读|劝劝你:杜绝精神内耗,有事直接“发疯”
"
你的时间很宝贵,不要浪费在这些消耗自己的人和事上。
"
还有不到一个月,2023年就结束了。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转运”,突然成了今年各大热搜榜的关键词。
我很理解这种需求,也强烈感受到,因为生活的迅速变化,不确定性的增加,我们时常陷入摇摇欲坠的不安中:
被工作折磨得痛苦不堪,甚至出现了失眠、头痛等躯体反应,却不敢辞职,担心失业;
处在一段内耗式关系中,被另一半反复伤害,却无法果断离开,害怕承担后果;
考研或考公务员,努力了多次也没考上,陷入自我否定的痛苦中,却不甘心放弃……
在这种拧巴的状态下,精神内耗成了今年的“流行病”:
我明明很累,很想逃,很想说“我不要了”!但我不敢,我不能,我做不到。
久了你会发现:你越内耗,事情就变得越不顺,就越觉得自己不幸。
而当你表现得什么都不在乎、不想要,主动远离和放弃的那一刻,反而觉得“人生爽翻了”。
所以,我们想跟你说,不妨做个“冷漠”的人吧。
别误会,不是让你变得“无情无义”,而是当你很累很累的时候,允许自己远离一切消耗你的人和事,你会发现——从你变“冷漠”的那一刻起,好运自然会来。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或者你就是这样的人:
闺蜜心情不好来诉苦,哪怕自己也一堆烦心事,还是心软地扮演倾听者和安慰者;
朋友约你吃饭逛街,哪怕自己已经累到宕机,还是硬拖着疲惫的身体出了门;
和同事、领导不熟,哪怕并不想和TA们交朋友,还是强迫自己参加各种“局”……
为了家人不失望,为了朋友不难堪,为了同事不扫兴,拼命隐藏自己的真实需求和心声。
如果你也身处这样的“人际内耗”,不妨学会用“间歇性冷漠”去摆脱。
这种冷漠并不是跟他人的情感断联,而是当你出现“共情疲劳”时,能勇敢地短暂逃离。
人的共情力和体力一样是有限的,处处照顾别人的感受会导致过度共情,人就容易变得疲惫。
“不想跟任何人说话”“不想充当别人的情绪出口”……这些都是允许的,这是你自身的保护机制,能让你从消耗情绪的状态里抽离出来,重新积攒能量。
时刻提醒自己:我的时间很宝贵,不要浪费在这些消耗自己的人和事上。不必为此愧疚,这是你关照自己、好好生活的前提。
《Lens》杂志里曾写过这样一段故事:
史蒂文·斯皮伯格在27岁那年,因为电影《大白鲨》成了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导演,美国《时代周刊》还给他做了一期特辑,这事换作任何一个人都值得炫耀一番。
可当杂志送到片场,斯皮伯格却没有接过去,制片人很惊讶:“整本都在讲你,怎么不看一下?”
斯皮伯格回答说:“我现在如果相信他们对我的称赞,我接下来就会相信他们对我的攻击。我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对你的赞美,才有能力不轻易被别人攻击。”
当你对自己的认可都来自别人,TA们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你都可能解读成“TA是不是不喜欢我?”“我这么说话会不会太幼稚?”“TA的语气不太高兴,是不是对我不满意?”……
即便什么都没做就觉得“心累”,因为你已经演了无数场内心戏,却始终无法由衷地相信自己。
心理学有个词叫FOPO(the fear of other people's opinions):害怕别人的意见就困于他人的评价。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害怕外界负面的评价,而不敢离开糟糕的关系和环境;
为了外界的赞美,而给自己定了高不可攀的目标,不断苛责自己去达成。
当我们成为一个“冷漠”的人,就能漠视和警惕外界的赞美,把专注力拉回到自身。
为此,心理学家Micheal Gervais博士提出“要形成自己的个人哲学”。
怎么做呢?“吾日三省吾身”:
1、我达到最佳表现的时候,我的思想和行为背后隐藏的信念是什么?
2、哪些人的特征和品质跟我最契合?这些品质是什么?
3、我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可以形容自己的词呢?
这些问题可以帮你屏蔽别人的看法,更关注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特质。
没有人能够获得所有人青睐,我们得到的评价不可能都是好的,但我们可以去得到那部分属于自己的真实的快乐。
我们都习惯把热情给予别人,把悲伤留给自己。
紧张焦虑和自我攻击,成了最后的结局,哪怕什么也没做,也觉得疲惫不堪。
但你不是没有选择的,你完全可以对别人冷漠一点,把热情还给自己,多分一点心力给自己。
适度的冷漠能够让你——
不必处处照顾别人的情绪,因为你不再担心没顾及就被世界抛弃;
不必时刻满足别人的期待,因为你不再害怕自己不够优秀而不被爱。
当你开始在乎自己是不是真的快乐,才会认真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该往何处去。
别过分温暖别人,把热情还给自己。
你就能从内耗的空间里腾出一点地方,积攒自己的能量。
梁文道曾在《圆桌派》说过:“最理想的人际关系,就像人跟猫的关系。”
它跟你做伴但不干扰你,那种不去过分介入的“冷漠”,像是在维护彼此的界限和空间。
当你跟所有不好的人和事都保持距离,即使内耗也能及时止损,原本消耗过多的情绪也逐渐恢复,并积存为高能量吸引更多美好的事物时,我想这才是“转运”的开始吧!
请记住,适度的冷漠才能真正地温暖自己。
你将拥有更多时间关心你爱的人,做你爱做的事。
长此以往你会发觉,你的人格内核不再被外界干扰而剧烈晃荡,因为你知道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必做到事事热情、人人欢喜。
多爱自己一点,世界才会爱你多一点。
祝福阅读到这儿的读者们,还有世界和我们爱着你。
综合:作者林大发,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12年专业心理咨询品牌。
图片:物道
设计:欧阳静
投稿邮箱:yedu@nandu.cc
▊ 南都品牌馆特选(戳下方图片)
END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夜读|劝劝你:杜绝精神内耗,有事直接“发疯”
停止精神内耗,你才能好好爱自己
内耗,还是发疯?
“与其忍耐内耗自己,不如发疯外耗他人” | 科学「外耗」实操指南
红网夜读|学会翻篇,不去假设和猜想
红网夜读丨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内耗
夜读 | 远离情绪内耗的四个建议
夜读 | 最好的生活状态:有期待、有事做、有耐心
红网夜读丨所有病的起因,都是因为紧张
“二舅”的故事里,藏着走出精神内耗的秘诀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