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金壁:《淮南子札记》序
原标题:富金壁:《淮南子札记》序
在我的诸多学界朋友之中,赵宗乙可谓颇具传奇色彩之人物。我与他相识近三十年,分多聚少。但他总能使我赞叹,给我惊喜。
赵宗乙教授
八十年代初,我研究生毕业,留哈师大中文系古汉语教研室工作,他从黑河师专来此进修,此前已在北师大进修了一年。二年后我入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进修,没想到又与他同学。
一年结业后,我们联袂返乡,在哈分袂,他回黑河。不料嗣后得知,他竟然又去河南师大进修了一年!他以近不惑之年,抛却娇妻爱子,辗转于各高校之间,四次进修,以求深造,其精神、毅力,不使人称奇吗?
于是凭着扎实的学问功底,他在黑河师专很快便崭露头角,先后撰出《通假字词典》等巨著,文章在权威刊物发表,其要点为《新华文摘》转载,破格晋升为教授。
《通假大字典》
中国的现状,一个青年学者,如有些学术成就,人又不甚迂腐,又恰好属民主党派,便有可能在仕途得到发展。果然,他的职位蒸蒸日上:黑河师专副校长,黑河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黑河市主委,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真可谓红极一时,如若再稍进步,恐怕副省级干部也唾手可得了——要知道,全国人大代表,全黑龙江省又能有几!
可谁也没想到,正当这“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他却不思进取,抽身退步,一走了之,远赴福建泉州师院,做一名普通的教授,专心地搞他的古汉语教学与训诂研究。他头上的许多官衔、诸多光环,自然也随这一走而付之东流、瞬间消褪。
呜呼,许多人寤寐求之、求之不得而为之辗转反侧、为之无所不用其极的高官、厚禄、荣耀、待遇,他竟然视之如浮云、弃之如敝屣!请允许我套用一位名人的话吧:“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试问,当今之世,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夸权炫贵,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能如吾友赵宗乙,淡泊名利,视权贵如草芥呢?此又足使人称奇者。
《论语解读》
而又有一事,近来方听人说,是在京开九届人大期间,宗乙与另一黑龙江省人大代表(某地委要员)同居一室。那人正显赫一时而盛气凌人,问宗乙:“你是哪儿的?”答曰:“黑河师专。”那人便说:“啊,是教授啊!一毛钱十一个!”意为“一文不值”。宗乙闻之无言,怀怒而未发也。
一日晚饭后,该官员外出活动,返则呼朋引类,男女满室。宗乙卧床看书,佯为不见。官员便呼:“小赵,去打壶开水!”宗乙不睬,官员于是官气发作,口出不逊,杂以谩骂。宗乙一跃而起,疾声怒斥,几欲饱以老拳。众人大惊失色,争救乃止。
我闻此事,心中对老友又平添几分敬意。盖宗乙所为,非仅为维护个人之颜面,乃为捍卫正直知识分子之尊严,而此正足为中国知识分子之凛然正气,未被摧残净尽之明证也,故我以为尤可宝贵。
《说文解字部首详解》
试问建国后经历次运动、斗争,中国知识分子之傲骨,屡被摧折,被抽撤,今所余者尚有几哉?不唯馀唯唯诺诺、甚或巧言令色了吗?而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性格,不正是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吗?如果抛弃了或者说被阉割了这种正直自爱、傲视权贵的典型性格,中国的知识分子还成其为中国知识分子了吗?
那官员之所以不可一世,敢于凌辱在他看来不名一文的教授,不正是现实社会官员为贵,文人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之悲剧的写照吗?故该官员之傲横无礼,非仅个人之失态;而宗乙之攘臂怒吼,亦非一时之意气也。
古人说:“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有国者可不慎与!
此官员后因轰动全国之贪赃案东窗事发而身败名裂,今犹囚乎囹圄,系于徽纆。而吾友宗乙则悠悠然居学府,拥书城,观沧海而著书——真乃荣辱异路,善恶殊途!《淮南子·诠言》说:“天道无亲,唯德是与。”不发人深省乎?不过此乃后话。
《淮南子译注》
豪爽侠气不过是宗乙性格中之一面,而他性格中之另一面,便是谦恭儒雅, 沉静多思。他之所以有如许多的学术成就,当然是他多年潜心钻研的结果。
但我原来只读过他部分文章,又见他好友、好玩、烟酒无度,便认为他全凭聪明颖悟,他人莫及。
我于08年湛江训诂学会年会上与他晤面,曾对他的学生小黄说:“你我都不能学你的老师,他喝酒玩乐,就把学问做了。我们则必须用功方可。” 小黄闻之首肯。
但今见其《淮南子札记》书稿,则又不免使人对其刮目相看:若无数十年之训诂修养,不坐三五年之冷板凳,此书何从写起!
《淮南子》内容广博,义理渊深,文字古奥,又历时绵长,讹脱满纸。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子》就订正其讹误九百余条(其中有其子王引之说),王并撰长文《读书杂志·淮南子书后》,历述其误之由,为学界所称许。
《读书杂志》
此后又有重要学者俞樾、孙诒让、陶方琦、吴承仕、杨树达、马宗霍、于省吾、张双棣等诸家,极尽条分缕析、爬罗剔抉之功,或驳正王氏之失,或发其所未发,析疑解难,纠谬辨误,所谓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淮南子》已成训诂研究者众矢之的。
又如鲁迅先生所说,几已成为“被杂沓的马队践踏过的烂泥塘”,他人似已无从置喙矣。我之注意力本未及《淮南子》,听说宗乙也在搞《淮南子》研究,便很为他捏一把汗。
而阅其书稿之后,这疑虑便为钦佩、赞叹所代替:宗乙此书之撰写,全沿乾嘉学者博览考据之遗风,他洞察问题,目光如炬,能从人不注意处发现谬误疏漏。
论证时广征博引,出入经史百子、辞典类书,于诸大家纷纭之说,当仁不让,毫无惧色,其论证水平又毫不逊色,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所发现、解决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极有学术难度,亦极具学术价值。
如《俶真》篇:“夫秋豪之末,沦于无间,而复归于大矣;芦苻之厚,通于无圻,而复反于敦庞。”原注:“秋毫微妙,故能入于无间。”“芦,苇也。苻,芦之中白苻。言其薄,柯则归于苇,故曰反于敦庞矣。”宗乙谓高注似不得其旨。
《淮南子札记》
秋毫之末再小,亦不得“入于无间”明矣。此谓即便是至纤至细之秋毫之末,置于无间隙之处,也大得不可沦入,故曰秋毫“复归于大矣”。
《说文·土部》:“垠,地垠也。一曰岸也。从土,艮声。圻,垠或从斤。”是“圻(垠)”本义为边际、边界。有边际便有空隙,无边际便无空隙。
此“无圻”与“无间”互文,“无圻”亦当谓无间隙也。此谓即便极薄之芦苻,置于无间隙之处,也厚得不能通入,故曰芦苻“复反于敦庞”。敦庞谓厚大,字或作“敦厖”。《左传·成公十六年》:“是以神降之福,时无灾害,民生敦厖,和同以听。”杜预注:“敦,厚也;厖,大也。”
又如同篇:“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王念孙《读书杂志》据《太平御览》卷三十八《地部三》、《白帖》卷七所引,认为“炊”当作“灼”。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据《吕氏春秋》注,谓高诱所见本作“燔”,以为“炊固非,灼亦未必是。”
《论语札记》
而宗乙以为“炊”本当作“烧”。汉·王逸《楚辞·哀时命》注、朱熹《楚辞集注》引《淮南子》正作“烧”,北齐·刘昼《刘子》卷七云:“譬如钟山之玉,寒岭之松,此瓀珉梓柳无殊也。及其烧以炉炭,三日而色润不改;处于积冰,终岁而枝叶不凋。然后知其异于他玉众木也。”其语当本于《淮南子》。
是南北朝以前人所见本当作“烧”。《说文·火部》云:“烧,爇也。”“爇,烧也。”《玉篇·火部》云:“烧,爇也,燔也。”故《吕氏春秋·士容》篇及《重己》篇注作“钟山之玉,燔以炉炭,三日三夜色泽不变。”是高诱以“燔”释“烧”,而后人以意改“烧”为“灼”,又以形近而误作“炊”也。
恕我不多举例。我以十日通读其书稿,以为其说皆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读来觉精彩纷呈,美不胜收。我以为,此书在《淮南子》诸多研究著作中,虽不敢说是绝伦逸群,而起码可谓与诸先贤之书并驱而争先了。
谓予不信,请读此书。我相信,诸位于其多数论点,必然会心悦而诚服。我敢断言,此书为训诂学界不可多得之重要学术著作,必将在《淮南子》研究者中乃至整个训诂学界产生影响,而可传世而不朽。
《春秋或问》
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引司马相如语曰:“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以鄙人浅见,今吾友赵宗乙,论德与才,即此“非常之人”;其所作所为,足称“非常之事”;其《淮南子札记》,即所谓“非常之功”也。我期待他还会有新的力作面世,给我、给学界以更大的惊喜。
富金壁:《凤兮斋传统文化论丛》序
富金壁:《玉石录》序
富金壁:博洽通达,真知灼见,大家风范——评田忠侠先生新著《〈辞海〉(第六版)人物条目辨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富金壁:《凤兮斋传统文化论丛》序
富金壁:“因势利导”与“人自为战”
《淮南子》:汉人著述第一流(子曰诗云)
湖南浏阳:“淮南子”青年读书班开班
阅读 | 《广岛札记》:散发着人道主义光辉
“华彩出尘 素壁生辉——陕西出土古代壁画展”举行
藏书上万册的他,为何把《破产书商札记》当作枕边书
炫·青春 | 丝路画语参展艺术家:潘金玲
明陶水壁
序已至此,这书还有必要看吗?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