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为什么比起恋爱,年轻人可能更喜欢“搞钱”?

原标题:夜读|为什么比起恋爱,年轻人可能更喜欢“搞钱”?

"

我们该怎么建立更健康的恋爱观和金钱观?

"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搞钱理论”越来越火了。

比如:“谈恋爱不如搞钱”“搞钱才是人间清醒”“除了搞钱什么都不感兴趣”。

随手刷社交平台,发现有不少人都有类似的想法:

天天吼着“搞钱至上”,一心扑在事业上,没有心思跟人建立深度的亲密关系;

觉得跟谁在一起都可能被辜负,与其冒着风险谈恋爱,不如搞钱来得安全、实在;

比起伴侣爱不爱自己,更在乎TA的经济实力,或有没有耽误自己“搞钱”……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都把金钱和爱情看成一对“敌人”,认为只能二选一?

我们真的不能“钱爱兼得”吗?我们该怎么建立更健康的恋爱观和金钱观?

李银河在《我的生命哲学》一书中写道:

“活到58岁,我突然想明白一件事:这些年间上班呀,开会呀,接受采访呀,给别人颁奖呀,自己去颁奖呀,那全都是我的躯壳,不是我本人。整个一个行尸走肉,灵魂在别处。”

一句“灵魂在别处”,点出了很多人的状态:用追求金钱和物质这一行径,来填满内在空间,导致内在空间变得拥挤,连灵魂都无处安放。

最终得到的,可能是一种麻木僵化、空虚苦闷的体验。

这种心理状态,被心理学家科胡特总结为“代偿结构”: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受挫,就会转向另一个领域,并强烈期望在这个领域实现自体的巩固和维持,感到安全和完整。

一心追求事业和理想,是我们为了补偿内在脆弱的“代偿结构”。但这个结构能正常发展,也是可以通向平静和幸福的。

埋头搞事业久了,人会陷入“无依感”的泥潭。

个人自身会启动一种叫做“反向形成”的心理防御机制:表现出和自己内心完全相反的态度和行为倾向,既是为了掩盖内心真实的情绪、感受,也是为了获得或避免什么。

比如本来想要感情寄托,却表现得“灭情绝爱”,好像自己真的不在乎爱情一样。

而反向形成,是“无依感”的源头之一,它导致我们明明想给内心一个依靠,却追求单打独斗,变得无依无靠。

金钱和事业可能得到了发展,但和其他人、其他领域的关系却没有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平衡好金钱和爱情之间的关系呢?

那就是:在发展与金钱的关系时,也同时发展好和他人的关系。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搞钱”,但不只是搞到很多钞票。

可以通过拥有更多财富,让自己有底气经营一段更靠得住的深度关系,疗愈内心的“无依感”。

如果想要“钱爱兼得”,我们可以试试这样做:

正视自己。明白自己不管是渴望金钱,还是渴望亲密,都不羞耻。

主宰金钱。将金钱视为让生活变得更好的工具。我们可以把钱花在让自己感觉很好的地方,买些平时不舍得买的东西。

但谨记,最好不要占有钱,而是做金钱真正的主人——把金钱视为打开好日子的钥匙,明智且愉快地使用。

人的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我们不可能马上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我们可以通过慢慢减轻对其他人的反向形成、回避和分裂,来减轻关系里的不顺畅。

搞钱和发展亲密关系,并不冲突。

通过搞更多的钱,我们能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幸福和平静;

通过搞好事业,我们能感受到更充实的生活、更融洽的关系。

这些,都是金钱带给我们的滋养。

愿我们都能看到自己真正的内在需求,允许自我满足,“钱爱兼得”。

综合:作者芒来小姐,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12年专业心理咨询品牌

图片:物道

设计:欧阳静

投稿邮箱:yedu@nandu.cc

南都品牌馆特选(戳下方图片)

END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夜读|为什么比起恋爱,年轻人可能更喜欢“搞钱”?
夜读|“搞钱”的年轻人,记得远离这三样东西
内耗不如搞钱!年轻人的新向往|新新新青年聚会
《百年孤独》:比起被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
8月读书,和我一起认识自己,理解搞钱
年轻人春节搞钱:上门做饭8天顶1个月工资
搞钱多了,内耗就少了
感觉现在年轻人更喜欢喝啤酒,而不是白酒,是这样吗?
为什么年轻人喜欢“宝藏作家”孙犁?
你为什么很难喜欢上一个人?

网址: 夜读|为什么比起恋爱,年轻人可能更喜欢“搞钱”?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7001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