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食用鲜花的习俗
原标题:古人食用鲜花的习俗
鲜花,餐风饮露,汲日月精华,除观赏之外,还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馐佳肴。自古以来,食用鲜花的记载史不绝书,代不乏人。
以花为美食,在我国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屈原《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在说明诗人品性高洁之外,也间接反映战国末期已见食用花卉的端倪。汉武帝时,宫中每到重阳必饮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
汉魏时期酿制菊花酒的方法已有简述。据《西京杂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晋代陶渊明爱菊成癖,有一次,他痴坐菊花丛中,忽见江州刺史王弘送来美酒,他便将菊花充作佳肴下酒,从此成为千古美谈。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记载,菊花酒是盛行的健身饮料。此俗自汉时宫廷传入民间,相沿成习至今。
鲜花可食之风更是盛行于唐代。据《隋唐佳话录》记载:武则天于花朝日(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五日)游园赏花,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蒸成百花糕分赐臣下。她本人十分喜欢松花,爱吃一种用松花制成的糕点。武则天之后,鲜花入馔之风日盛,并相继出现《山家清供》、《养余月全》等记述烹调鲜花的“花馔谱”。
唐以后,一些文人雅士把食花看作是一种情趣高雅的生活享受,留下许多“秀色可餐”的佳话。宋代苏东坡喜用松花制作食品。如《酒小史》中载:苏东坡守定州时于曲阳得松花酒,他将松花、槐花、杏花入饭共蒸,密封数日后得酒。并挥毫歌咏,作了《松醪赋》:“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齐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道出了松花的美颜功能。
清朝慈禧太后为美颜养身,常以鲜花为食。每年六月之后,在荷花盛开的季节,待红日跃出地平线,荷花开放后,慈禧令宫女们采摘最完整、妖艳的荷花带回御膳房,将肥壮的花瓣浸在鸡蛋、鸡汤调好的淀粉糊里,再炸至金黄酥脆作为点心。她还将玫瑰花捣烂,拌以红糖,经过特殊的配料加工,制成一种花酱,涂在面食点心上,食后齿颊留香。由于慈禧太后常用鲜花提取精萃,用于美容、美发、润肤,她的肤发老而不衰。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花的化学成分研究后发现,花卉含有16-22种氨基酸及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并含有维生素A、B、C以及铁、镁、钾、锌等微量元素,还含有抗菌和抗病毒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用和保健功能,可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由此看来,古人食花习俗确有其道理。
□阎泽川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古人“结拜”很讲究,有“五不拜”的习俗,你知道几个?
AIGC画清明:除了祭祖追思 古人过清明还有这些习俗
“天气热如汤”的三伏天来了 古人这样消夏纳凉|民俗日历
“七月末,鬼门关”,这些习俗禁忌你了解多少?一起看看吧,平安过鬼月
来看网友们的情形发言建议反复食用哦
听文物讲故事·中秋|古人吃啥样的月饼?
古人出殡时,为何要让长子“摔瓦盆”,流传至今的习俗,有何道理
今年伏天特殊,“双伏天”天气还会热多久?民间都有哪些习俗?
叮咚买菜练摊儿晒春鲜:食用鲜槐花、油画牡丹、小梭子蟹你选啥?
藏在古诗词里的立春习俗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8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0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