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不是摇尾乞怜“打秋风”,而是特予贾府福报

原标题: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不是摇尾乞怜“打秋风”,而是特予贾府福报

《红楼梦》中,刘姥姥是一个乡下老妪,她三进大观园,每一次目的不一样。刘姥姥是上帝之眼,她借着一个凡人身躯目睹了一个家族、时代的兴衰更迭!

如果将刘姥姥理解为一个简单的农村老人,可能是一种错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三阶段,代表着贾府三种境遇。

第一次,刘姥姥因为生活困苦,不得不向荣国府去打秋风。王熙凤给了姥姥一些财物,并招待了刘姥姥。这个时候,贾府尚且繁荣,处于风光无两之中。

第二次,刘姥姥进贾府,这一次他为了报贾府恩德而来。在不食人间烟火的荣国府,姥姥带来了很多山间、乡下野味,让生活在贾府中的丫鬟们大开眼界,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外面的世界”。

第三次,听闻贾府遭遇变故,刘姥姥抱着感恩之心前去探望。面对一只巨兽轰然倒塌,一介老妇自然无可奈何!阴差阳错,刘姥姥救下了巧姐儿。

刘姥姥救下巧姐儿,这是《红楼梦》中具有画龙点睛作用。即便是王熙凤那样恶毒的人,仍然有善良的一面;与此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但凡多行一份行善,最后都会化为福报。

巧姐儿获得一个好归宿,这或许是王熙凤死前的最大慰藉。刘姥姥,是一个上帝之眼,她不时将目光投向贾府,看着贾府褪色、败落。

刘姥姥,从表象上看是一个底层农民,但其实她是上层社会和底层人民的枢纽,是阳春白雪的贾府沾染世俗烟火气息的一根纽带。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是贾府给予刘姥姥恩惠,但其实刘姥姥才是一个福星。她进入贾府,给了贾府施舍的机会。帮人是智慧,别人给你帮助的机会是福泽。这是关键所在。

刘姥姥和贾母,这是一个等级的人物。但是,正如贾母所说,虽然刘姥姥比贾母年纪还要大,但是贾母的身体显然不如刘姥姥好。

大道至简,大象无形,最深刻的道理往往简单,就像虽然贾母锦衣玉食,但却比不上刘姥姥的身子骨。

贾府自下至上,从丫鬟到小姐都患有严重的“公主病”,她们与底层老百姓的交集太少,以至于当刘姥姥提及乡下的奇闻、诡事时,众人如听新闻一样。

细细思量,在《红楼梦》中几乎是清一色的富贵阶层,但是再高的大厦都是由底层老百姓砌筑的。缺少底层人民,任何权力、高层都是架在虚无之上的空中楼阁。

刘姥姥是生命力的象征,任何缺少底层人民滋养的权力、富贵都是乍现的昙花。纵然刘姥姥很穷,但是面对灾祸她的抗打击力是最强的。生生不息!就如过去两三年面临的这一场灾难,农村仍然是一片可能无限的领地。

从《红楼梦》的写作立意来看,刘姥姥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不能脱离社会的主体,假使《红楼梦》全部充斥富贵人的醉生梦死,那将会是一部残缺的遗憾的作品。

几千年来,底层人民从来不曾退场。作为封建社会的末期,作为小说艺术的高度成熟阶段,《红楼梦》是一部集大成作品,而刘姥姥便是底层人民善良、正直的代表,是介于权力阶层和底层之间的纽带!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不是摇尾乞怜“打秋风”,而是特予贾府福报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王熙凤为什么一直在笑?
刘姥姥进贾府时有多卑微?这几个小细节,看了忍不住鼻酸
红楼梦:年少看不上刘姥姥,中年才懂刘姥姥的智慧高不可攀
王熙凤一见刘姥姥,傲慢;二见刘姥姥,感情升华,为什么?(1)
红楼梦:成功从贾府讨得200两银子,刘姥姥凭什么能够以小博大?
穷人初到富人家什么感受?你看刘姥姥初进贾府就知道了
贾母为何从不宠爱贾巧?刘姥姥离开荣国府前,早已留下了答案
刘姥姥:万千百姓的缩影,大厦将倾前的最后一抹柔情
红楼梦:刘姥姥有多精于世故?初进贾府这一回,每句话都透着智慧

网址: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不是摇尾乞怜“打秋风”,而是特予贾府福报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8455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