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靳尚谊批评央美毕业展引热议:当代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为何式微?
“怎么都是工笔?写意呢?大写意没有,小写意也很少,为什么?”日前,在中央美术学院2024年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上,90岁的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靳尚谊参观完展览后的一段点评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网络流传的视频中,他追问写意风格的中国画作品在展览中为何难觅踪影,透露出对中国画发展与美术教育现状的深深忧虑。
“敢画大写意的人越来越少了”“靳先生的批评对美术界是一次宝贵的提醒和鞭策”……不少网友热议称,靳尚谊老先生的发问振聋发聩,写意画如今正在陷入没落的尴尬境地。也有网友认为,写意画的创作难度大,可谓易学难精,需要画家厚积薄发,年轻的学子们笔墨功力还有待加强,选择重工笔轻写意的创作也是无奈之举。
日前展出的中央美术学院2024年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本报记者 王广燕 摄
“靳先生所说的这个问题,也是过去十多年来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现象。”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说道,不光是在高校的毕业展上,写意画或者说写意精神在国家级的大展中也有式微的现象,好的写意作品偏少。“工笔画的画法工细,符合图像时代的传播逻辑,可以更清晰准确地承载丰富的叙事主题,所以在展览评选、大众传播等方面都会更‘占便宜’。”
“年轻的创作者,如果想要在全国美展等重要展览中崭露头角,一般都要选择重要的题材和主题,但用写意画表达具有时代性、历史性的叙事难度很大。”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魏祥奇说,其实当代许多画家的作品都有很强烈的写意精神,诸如周韶华、崔振宽、刘巨德、贾又福、袁武、邢庆仁、郭全忠等,但他们都已是积淀深厚的“老画家”了。“写意画的创作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学习某种技法就可以成功。”
日前展出的中央美术学院2024年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本报记者 王广燕 摄
不少专家谈到,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的传统,在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上都走过了漫长的时间长河,并没有艺术审美上的高下之分,值得警惕的是当代一些画家以作品画得大、满、细为追求,甚至将描照片当成了创作方式。著名画家方增先就曾批评道,“许多工笔画不是笔法、墨法的结合,是描,是磨,是靠时间磨蹭出来的。虽然外形漂亮,但没有内涵,审美浅薄。”在魏祥奇看来,“写意”不限于传统的文人笔墨,在今天已经延伸出了表现性水墨、现代水墨、都市水墨等新的样貌。无论是重工笔还是写意,画家最重要的还是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中国画是在危机中生长的。20世纪前后,面对西方艺术的涌入,中国画的意识才得以生成。过去百余年来,中国画曾经历过数次重大的变革,好像每隔一段时间,中国画就会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紧迫的危机感,然而历经波折,中国画依旧保留韧性。”吴洪亮说道。在当今数字影像与AI时代,中国画创作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中国画要以开放的姿态,迈开与时俱进的步伐,走出自身的舒适圈。艺术创作者在锤炼笔墨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在求变中获得新的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广燕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90岁靳尚谊批评央美毕业展引热议:当代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为何式微?
“互鉴与融合”画展致敬靳尚谊等艺坛名宿的九秩人生
从靳尚谊的素描讲起 孙逊带你探究西方绘画造型的衍变规律
靳东宋轶拥抱,靳东手放的位置引热议
央美才女喻红,曾画一幅《大卫》素描非常写实,37年来无人超越
科技艺术展未来感十足!央美美术馆春日新展齐亮相
央美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开展
中西美术需要“互鉴与融合” 以画展向四位艺术大家致敬
上海展当代中国画创作:在传统语言中寻求新意
梁文尧写意花鸟画展开幕 雅俗共赏彰显“海派”艺术精神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61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9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4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