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守望者”遇见梦想中的敦煌 | 读书日签

原标题:跟随“守望者”遇见梦想中的敦煌 | 读书日签

敦煌是很多人终其一生想要朝圣的地方,出于保护需要,目前开放洞窟数量有限,游客式观光很难一畅心怀,影像和文字的“预习”是实地游的前奏。《敦煌守望四十天》作者以四十天守望敦煌的独特经历、超出一般旅行者的深广视角,深入浅出地展示了璀璨、多元、神秘,但又与你我相关联的敦煌。在此文化之旅中,我们得以窥见壁画和彩塑背后那些神佛、帝王、英雄、凡人的故事,揭开众多洞窟的神秘面纱,领略窟顶治沙、洞窟数字化采集、壁画修复等绝技,感受莫高窟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真正学会欣赏敦煌之美。

蒋理 著 《敦煌守望四十天》 中华书局 2022年7月出版

以下内容摘自《敦煌守望四十天》,经出版方授权发布。

第三天 | 6月3日

北魏 259窟:最美禅定佛

早晨的莫高窟极为安静,游客们都还没有到来,只有银白杨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声响。我们来到了紧邻窟区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红房子”。未来的一个多月,它将成为守望者们在莫高窟的临时营地。

莫高十二关

今天我们将正式开始接受“特训”。在红房子里等待导师的时候,我突然感觉“莫高窟”这个名字,带有一种“武林圣地”的气质,如同金庸小说中的光明顶、重阳宫一样;而我们这些守望者,就是一帮带艺投师的侠客,在经过层层筛选之后,终于来到了心中圣地,接受再造。

让我先介绍一下这帮“来路复杂”的老中青侠客们:王实,耶鲁大学艺术史、考古双专业在读学生;崔新宇,知名文化博主;杨翻,四川文化产业学院书画教师;张春晓,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铁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德国帕德博恩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郭睿婷,布朗大学和罗德岛设计学院联合项目二年级学生;蔡一晨,中国美术学院在读博士;梁益嘉,剑桥英语面试官;徐赟,深圳某互联网大厂数字化战略顾问;以及在下,一个年过不惑的“少年”。

老中青侠客们面对的是由12个不同时期开凿的洞窟所组成的“莫高十二关”。我们将在导师的指点之下,按时间顺序依次学习12个洞窟,苦练内外功夫,通过考核,才可以解锁下一关;而在通过全部十二关之后,还需要经受住敦煌研究院派出的“超级高手”的终极考验,才可以拿到那把“至高无上”的钥匙——它可以打开莫高窟所有的普通开放性洞窟。

我们的总教头刘文山老师长相斯文,气质儒雅,皮肤白皙,基本不具有典型西北人特征,我暗地赠送他一个绰号“敦煌儒侠”。刘老师此番面对的显然是个并不轻松的任务,因为“带艺投师”是把双刃剑,融会贯通或许新意迭出,但运用不当可能就会“走火入魔”。于是“人狠话不多”的儒侠,在认真强调了莫高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后,争分夺秒地带着我们进窟修炼去了。

太和风云

我们来到的第一个洞窟是259窟,它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整窟的塑像和壁画都是原作,未经后代重塑重绘,展现了浓郁的“西域风格”。在窟门上挂好“洞窟工作中,请勿进入”的免打扰牌之后,我们在神佛簇拥之中,跟随刘老师的讲述,回到1 500多年前的北魏时光之中。

朝堂之上,将来以改革闻名后世的魏孝文帝端坐宝座,但还只是稚嫩君主,真正属于他的时代尚未到来。在他一旁临朝听政的,是真正掌握这个国家权力的政治强人冯太后。面对连年征战、国库空虚、豪强兼并土地、难民流离失所等诸多棘手问题,冯太后与孝文帝一道颁下了旨意,启动了影响深远的“太和改制”。

当时北魏的皇族亲贵都尊称这种特殊的朝堂形态为“二圣临朝”。而此时“二佛并坐”主题的雕像大量出现在北魏皇家开凿的云冈石窟里,其影响也波及了远在边陲的莫高窟。259窟西壁主龛当中的这组“二佛并坐”,或许就是对当时北魏庙堂的某种喻示。

莫高窟259窟“二佛并坐”。佛像身上的袈裟紧贴躯体,呈现出典型的“曹衣出水”风格。

当我们从时代风云当中抽离出来,重新从佛教洞窟的视角去审视时,又发现“二佛并坐”这一莫高窟塑像中并不多见的题材,自有其佛教渊源。刘老师告诉我们,这样的造型主要源于《法华经》中一个极具文学性的故事。

佛经中记载,某天释迦牟尼正在灵鹫山宣讲《法华经》奥义,说到异常精妙处,道场前方的地面忽然裂开,随即涌出一座流光溢彩的七宝塔。众弟子不解其故,释迦牟尼便解释道:在很久之前曾有一位多宝佛,特别擅讲《法华经》,在他涅槃之际,发下了誓愿,如果未来有人讲《法华经》跟他一样精妙的话,他将现身为证。弟子们一听塔中竟有古佛,纷纷想要一睹真容。于是释迦牟尼以指尖触动塔身,塔门缓缓打开,多宝佛端坐其中。多宝佛让出一半宝座,邀请释迦牟尼进入塔中。宝塔随即升入虚空,二佛并坐,继续为众生宣讲《法华经》。

听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这就是莫高窟的神奇,仅仅是两尊一言不发的塑像,就能够让我们看见那些庙堂之上、佛国之中的风起云涌和山崩地裂。

编辑 | 刘奇奇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跟随“守望者”遇见梦想中的敦煌 | 读书日签
在生活的旋律中,继续摇摆还是靠近真实?| 读书日签
稀松平常的菜园,何以作为3000年欧洲文明史的窗口?| 读书日签
失落多年手写日记重现,中国银行家之父的首部传记面世 | 读书日签
大美敦煌!足不出“沪”沉浸式感受石窟艺术魅力
无情不成曲,“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陈钢的岁月芳华 | 读书日签
“世纪大发现”到“载入科学史的丑闻”,STAP细胞事件是怎么回事?| 读书日签
永远冒险,永远流浪:“马尔克斯手稿第一读者”笔下的个人史诗 | 读书日签
收藏级敦煌飞天数字壁画美轮美奂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赵蓉:研究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仍具现实意义

网址: 跟随“守望者”遇见梦想中的敦煌 | 读书日签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2968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