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丨十年绘出百米卷,岛城山海入画来!一支笔,让他与这座城双向奔赴
清晨五点的崂山,海雾尚未散尽。68岁的王君已在巨峰之巅铺开画纸,笔锋游走间,捕捉着天际初萌的霞光。这样的场景,贯穿了他创作《青岛揽胜图》的十年。7月4日,记者走进位于即墨的王君工作室,当这幅45厘米高、100米长的巨卷徐徐展开——从琅琊台的苍茫石韵到石老人浴日的金辉,青岛蜿蜒四十余公里的山海脉络在墨色中苏醒。作为中国美协里罕见以单一城市为创作母题的画家,王君用半生时光证明:一支毛笔,能承载整座城市的灵魂。
从印染图案到水墨山海 他在笔尖下转型、觉醒
“我拿画笔的次数比拿筷子还多。”王君曾在青岛第五印染厂设计室笑谈往事。1970年代,这个17岁的印染图案设计师每天要手绘上百张花样。没有电脑辅助的年代,牡丹缠枝纹全靠工笔细描,出口海外的丝绸纹样需精确到毫米。十年严苛训练,为他埋下两粒种子:对色彩的敏锐,以及对青岛的深情。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80年。当梁天柱先生的水墨崂山图在厂区展览馆展出,王君在一幅画作前伫立良久。“原来水墨能画出青岛的呼吸!”他拜入这位“青岛水墨三老”门下,从此白天描花样,夜晚临古画。宣纸上渐渐有了信号山的飞檐、栈桥的回澜,那些印染设计练就的色彩直觉,悄然渗入水墨肌理。
2000年,他放下设计稿北上,在中央美院陈平先生的“山水精神高研班”淬炼笔墨。当同学们争相描绘黄山云海时,他却在写生簿上画满了青岛老街的德式山墙。中央美院结业后,他又进入了国家画院范扬先生的高研班,他也开始了全国各地写生创作,但在当时,虽然脚下、眼里皆是他乡,笔下仍是青岛的城市山水,范先生每每见他以水墨皴擦表现青岛独特的城市山水光影,都会不禁赞叹:“你这是要开宗立派!”
“中国骨,西洋肉” 独创城市山水笔墨密码
2004年全国美展的展厅里,一幅《岛城印象》引发围观。评委们发现,这幅青岛风光既非传统青绿山水,也不是西洋油画,这幅让王君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金奖的作品,正是他独创的“城市山水”雏形。
7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即墨区的王君工作室,王君的工作室分上下两层,置身其中,目之所及,皆是青岛山水美景。工作室内,每个功能区包括楼梯廊道,都挂满了选题青岛特色风貌的作品。
“中国画的骨,西洋画的肉。”王君站在他的一副四条屏前向记者解释道。画中红瓦绿树以苍劲的笔法写出独有的力度,老城区的风貌在一栋栋红房子里,透过莫奈式的光色变幻,真实地呈现在了眼前。这种看似矛盾的融合,源自他对青岛的深刻认知:“德式建筑的红瓦要用朱砂加西洋红,海水必须群青掺孔雀蓝——只有青岛的碧海蓝天配得上这样的色彩。”这种探索在《山城》达到巅峰。
工作室负一楼的一面墙上,挂满了他这些年获得的成就。记者看到,2004年作品《山居》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金奖,2007年他以《山城》斩获作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展优秀奖(最高奖)。此外,他的作品《黄姚民居》《岛城印象》等都被国内著名美术馆收藏。他独创的“骨法用笔+色彩构成”语言已然成熟,十二年间七次入选全国美协大展的青岛题材作品,上百个获奖证书都让美术界记住了“青岛王君”。
十年十万公里 百米长卷里藏着城市年轮
2014年迁居即墨时,王君在画室墙上钉了张青岛地图。从田横岛到琅琊台的海岸线被分为89个坐标,这就是《青岛揽胜图》的作战图。此后每个周末,他和妻子开着小车开启“寻岸计划”:在零下十度的三九寒天描绘冰冻的礁石,于台风过境后捕捉云雾中的跨海大桥。
“城市在奔跑,长卷必须生长。”王君抚摸着长卷里变换的天际线。最初勾勒的奥帆灯塔,五年后已被崛起的海天中心取代;早期写生的沧口老厂房,在定稿时变成了高铁站。最艰难的是处理时空关系——百米长卷需保持统一笔墨语言,但西海岸新区的玻璃幕墙与老城区的百年塔楼,要用不同技法呈现。
2018年寒冬在石老人写生的场景让他刻骨铭心。为捕捉日出前的紫灰色调,夫妇俩凌晨四点架起画板。骤降的大雪覆盖了颜料,妻子举着伞的手冻出紫斑,他却沉浸在暖紫与冷蓝的交响中。“画完才发现双脚没知觉了。”这幅雪中写生稿最终成为长卷第37段《石破天惊》的底色,岩石的肌理里还藏着未化的雪粒。
“百米长卷已经画了两幅。”王君说,十年间,他用画笔记录城市风景,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在的长卷上,不只是眼下的光景,他也在反复修改,意图体现出时空交叠的城市更新之美。
画青岛,进行时 创新执念绘就山海新篇
一楼工作室三米长的画桌上,摆着一幅《青岛十二景》的铅笔草图。“这是给青岛的十二封情书。”王君指着十二景的初稿说。基督教堂的彩窗幻化成几何色块,小青岛灯塔与回澜阁在同一个画面隔海相望——已完成的四景中,传统界画与波普艺术奇妙共生。
更宏大的计划正在酝酿。“我计划在北京举办一次画展,既是对个人书画作品的梳理总结,也是把青岛的无限风光通过书画艺术的形式,推介出去。”王君边说边翻开写生簿里夹着的航拍图:“百年青岛需要一部视觉史诗。”新作将突破长卷的线性叙事,用更为鲜活的色彩呈现从海底到云端的立体青岛:前景的牡蛎养殖筏用工笔细描,中景的八大关建筑群施以重彩,而崂山云海则化为抽象水墨。68岁的王君如今仍在研究创新画法,如何更好地画出山海城,成了他此生的执念。
“毛笔是青岛的史笔。”当记者走出堆满画稿的工作室,暮色中的王君站在未完成的一幅画作的草图前。画板上方是五四广场的火红雕塑,下方铅笔勾勒的海浪里,隐约可见百年前青岛开埠时的帆影。在这位城市画家的笔墨宇宙里,青岛的过去与未来,永远在宣纸上潮汐般涌动。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邵华 朱佳鑫)
相关知识
容祖儿和周笔畅成了双向奔赴的“病友”…
强国论坛丨让美好青春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Hi,Shandong】跨越山海促交流 “青岛—大邱国际友城推介会”在韩国举办
心怀所爱,奔赴山海
青岛故事丨华晨宇郭德纲于谦5月都要来青岛
每个幸福的视角,都是爱与被爱的美好见证,双向奔赴的爱情总是格外动人
一支笔竟成了他的最后催命符!
庆余年2依旧经典 庆余年2 公主与大皇子的纯爱故事,双向奔赴的情感线…
让优质内容与读者双向奔赴
菲常萧张的双向奔赴与守护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54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84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98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4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56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79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67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694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39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