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感染力很强的小诗,即使炎热伏天,读后也会令人立马感到秋凉
明代戏曲巨匠汤显祖,一生如孤松挺立于俗世,操守澄明。
四十二岁,他秉笔直书揭发贪墨之徒,更冒死上疏直斥君王之失,终被贬至浙江遂昌,做了个守着本心的 “七品芝麻官”。
四十九岁,见惯官场魑魅魍魉,他毅然解绶归田,回到江西临川,在故园的烟岚竹影里隐居。
某夜,秋江敛了喧嚣,似一块巨大的墨玉在天地间铺展。
渔舟星散,灯火如碎金沉入波心,在夜色里漾着微光。
汤显祖夜宿江船,一梦醒来,推窗刹那,月光洗过的江天撞入眼帘,纤尘不染的澄澈里,水与夜相拥成一片静谧祥和。
可这清宁夜色,偏像一面镜子,照见他心底的波澜。
贬谪的风霜、官场的污浊如旧梦萦回,与眼前的澄明交织,酿出百般滋味。
于是,他执起笔,蘸取江雾里的清寒与心头的沉郁,一首诗便在秋夜的船舷间,伴着江风悄然流淌而出。
《江宿》
汤显祖〔明代〕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
这首诗的大意是:
静寂笼罩着秋夜的江水,江上的渔火也越来越稀少。起身看去,一抹残月映出隐隐约约的林影。
波光摇曳使水鸟一会儿惊动起来,一会儿又睡去。露水很重很冷,被沾湿的流萤也不飞了。
说到汤显祖,我们首先会想到他的《牡丹亭》。其实,除了戏曲,汤显祖还精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曾修订过《宋史》,可惜未完稿。
他在诗词方面也颇有成就,这首《江宿》便是他的代表作。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是一首感染力十分强烈的小诗,即使是在炎热的伏天,一读它,也会令人立马感到秋凉。
首句点出秋江的寂静与冷清,渔火稀疏,映衬出江面的空旷与孤寂。此句通过“寂历”与“渔火稀”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
次句句通过“残月”与“映林微”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秋夜的静谧与幽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三句以动衬静,通过水鸟的惊扰与复睡,反衬出秋夜的宁静与安详。
结句通过“露冷”与“流萤湿不飞”的描写,既展现了秋夜的寒凉,又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细腻。
诗中诗人以渔火、残月、水鸟、流萤一再点染,写出了夜的沉寂与宁静。由写秋凉而使人感到苍凉,创造出了一种浩淼沉郁的格调。
读着这首小诗,我们好像能听到诗人灵魂的一声叹息。封建社会在诗人心灵中投下浓重的暗影,秋肃临天下的冷峻,像这深夜秋江那么森人!
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绝望和死寂。诗中的波光水影,飞鸟流萤……这一切是那么充满活力!
这也是汤显祖之所以在坎坷中能成为大戏曲家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也是这首诗的精神所在和令人一唱三叹的地方。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相关知识
今年伏天特殊,“双伏天”天气还会热多久?民间都有哪些习俗?
处暑:秋凉渐起,令人欢喜
一首小诗窥见古人的秘密
即使数十年后再次回首端午的一生,依旧令人感到不易
王昌龄最著名的一首边塞诗,短短4句,气吞山河,读后令人热血沸腾
节令之美·入伏|16日“入伏” 伏天长达40天
谢眺的一首古诗,其中两句千古流传,李白读后也拍案叫绝!
闫妮的哭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她能够迅速将观众带入剧情中…
写在图上的小诗究竟有多治愈人
王维最经典的一首小诗,短短28字,美得令人心醉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94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937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437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7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92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501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50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74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66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