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夏令营与想象完全不一样?“姑苏水磨调”小昆迷:充实有趣到“上头”,每天都很期待!
8月4日,由扬子晚报、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主办,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年“姑苏水磨调”少儿昆曲7日剧目进阶营在苏州太湖雪蚕文化园如火如荼开展。本次活动中,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一级演员沈国芳老师为学员们提供了专业系统的昆曲技艺指导。与此同时,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熟悉彼此,达到劳逸结合的学习效果,还巧妙设计了融合蚕桑文化的DIY手工课堂和趣味包饺子等特色活动。学员们不仅通过专业训练实现了艺术进阶,更在亲手制作蚕桑手作、合作包制“什锦”馄饨的过程中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大家瞬间打成一片,学员们各显神通,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真正达到了“以趣促学、以学载乐”的沉浸式研学效果。
馄饨“变形记”:小手捏出千般趣
8月4日上午,随着昆曲课程刚“收工”,学员们便如同欢快的小鸟般,带着兴奋与期待,叽叽喳喳地涌入太湖雪蚕桑文化园的餐厅。原本,他们以为工作人员会直接为他们端上现成的午餐,然而,当他们走进餐厅,却看到餐桌上早已整齐地摆放着馄饨皮、精心调配好的馅料,以及一碗碗清澈的清水。此时,太湖雪工作人员面带微笑宣布道:“今天的午餐,需要大家自己动手包馄饨。”
“先把面皮摊在手心,放一小勺馅料在中间,像这样蘸点水抹在边缘……” 太湖雪蚕桑文化园的厨师阿姨站在台前示范,指尖翻飞间,一只鼓鼓囊囊的元宝馄饨就捏好了。学员们看得眼睛发亮,立刻围到各自的餐桌前开工。起初大家都有点小心翼翼,有的把馅料放得太多,面皮根本合不拢,只好用勺子挖出来一些;有的则把水抹得太宽,捏到最后面皮黏糊糊地粘在手上;还有人分不清正反面,包出来的馄饨歪歪扭扭,像泄了气的小气球。但没人气馁,一直在不断请教。
不知是谁先突发奇想,把馄饨皮捏成了一头圆一头尖的模样,举起来大喊:“看!我包了颗大蒜!”引得周围一阵哄笑。这下大家的玩心彻底被点燃了,有人把三张面皮叠在一起,捏出长条状号称 “油条馄饨”;有人特意少放馅料,将面皮叠成豆腐块;还有人索性不放馅料,直接将面皮捏成了一枚大扳指。原本规整的包馄饨现场,瞬间变成了创意大赛,学员们各显神通,连老师都被逗乐了,笑着说:“不管捏成啥样,煮出来都是香的!”
嬉闹间,餐盘渐渐被各式各样的馄饨排满。等厨师师傅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馄饨端上桌后,大家立刻围坐在一起,争先恐后地认领起自己包的“作品”。那些被捏成大蒜、油条的馄饨,煮过之后虽没了原本的造型,却透着格外的鲜香。咬开薄韧的面皮,鲜美的汤汁混着馅料在嘴里化开,学员们吃得格外香甜——毕竟,这可是凝聚了自己创意与汗水的美味,每一口都藏着动手的快乐和分享的暖意。
来自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的学员顾然,今年暑假是一名准六年级学生,唱起昆曲来婉转悠扬的她,到了包馄饨的餐桌上,却瞬间切换了“模式”,她举着自己的“作品”向镜头笑得眉眼弯弯:“看我包的大蒜和韭菜盒子!是不是很像?”采访时,顾然还带着点小雀跃地坦言:“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昆曲夏令营,来之前其实有点小忐忑,总觉得要日复一日地练唱腔、抠身段,可能会很枯燥。但来了之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这样!每天跟着沈老师学昆曲,能感受到那种细腻婉转的美,课余还有做手工、包馄饨这些好玩的活动,和大家一起动手、一起笑闹,特别开心。现在我每天早上一睁眼,就特别期待当天的新课程,感觉这段日子过得又充实又有趣!”
妙笔生花,在笔尖绽放的蚕丝花
傍晚6点,结束了一天训练的学员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手工教室,想知道今天的手工课主题是什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着,“会不会是做蚕丝扇?”“我猜是编中国结!”此起彼伏的童声中,不难听出所有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太湖雪手工坊的专业老师向大家分发了早已备好的蚕艺材料包,并向大家介绍当天的手工主题——妙笔生花。在学员们激动难耐的注视下,老师从身后拿出了一支精美的笔,而与众不同的是:笔的顶端点缀着一朵栩栩如生的花朵,“同学们,这可不是一般的花哦,这些花瓣其实都是用蚕茧一片一片做成的,”大家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眼睛瞪得溜圆,发出阵阵惊叹。
制作环节一开始就充满了挑战与趣味,学员们小心翼翼地打开材料包,里面有一个天然的蚕茧、丝带、胶水和一支素净的笔杆。手工老师先示范如何将蚕茧剪开,取出蚕蛹,再将其修剪成花瓣形状。整个过程看着没什么难度,可真到自己动手时,困难就来了。有的学员拿着剪刀,半天剪不出规整的花瓣,蚕茧片软乎乎的,一剪就歪;有的学员太胆小,不敢剪开蚕茧取出里面的蚕蛹。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见状,手工老师与生活老师齐上阵,上前一个个耐心地解决问题,小学员被感染也开始相互帮助,大家渐渐放下了最初的手忙脚乱,你帮我扶着花茎,我帮你递剪刀,教室里的交谈声从焦急的抱怨变成了耐心的建议。
随着时间推移,最初歪歪扭扭的花瓣渐渐变得精致起来。就连一开始最手足无措的小学员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虽然花瓣大小不一,但那份质朴的童趣反而格外动人。当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来时,一支支独具匠心的“妙笔生花”陆续诞生——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舒展绽放,还有的别出心裁地点缀了珍珠。手工老师欣慰地看着满教室的“小工匠”们,轻声对同事说:“看,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能让孩子们这么自然地静下心来。”
从面皮翻飞的欢腾到蚕茧生花的巧思,太湖雪蚕桑文化园里的这些课余时光,恰如昆曲水磨调般,在动静之间晕染出独特的韵味。“妙笔生花”课堂上,学员们捏合蚕茧的专注与互助,让细腻洁白的茧片绽放成笔尖的芬芳,藏着对传统工艺的好奇与敬畏;餐厅里的馄饨 DIY,从小心翼翼的模仿到脑洞大开的创意,把寻常的午餐变成了欢乐的舞台,让陌生的彼此在嬉闹中拉近距离。
这两段看似不同的体验,实则都延续着“玩中学、学中乐”的初心。当孩子们举着亲手制作的“生花妙笔”欢笑,捧着自己包的馄饨畅谈,那些在动手间收获的专注、协作与快乐,早已和昆曲的婉转唱腔一起,成为这段集训时光里最动人的注脚,让每一份投入都有了温暖的回响。
实习生 张佳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方滢
校对 陶善工
相关知识
昆曲夏令营与想象完全不一样?“姑苏水磨调”小昆迷:充实有趣到“上头”,每天都很期待!
游昆曲名址、学唱腔身段!扬子晚报“姑苏水磨调”【昆曲7日研学夏令营】启动招募啦
少儿版昆剧《牡丹亭》集结令!扬子晚报“姑苏水磨调”【昆曲7日剧目集训夏令营】启动招募啦
多曲牌、可进阶!2024年“姑苏水磨调”少儿昆曲暑期培训重磅来袭啦!
【思凡•寒假进阶营】开班倒计时|7岁萌娃首次踏入昆曲世界,“我想像昆曲演员一样优雅”
快来Pick出你最心仪的作品!2023苏州全民艺术提升季“姑苏水磨调”首届昆曲票友大赛投票通道开启啦
昆曲分“南北”:南昆与北昆区别在哪里
守根与创新,“水磨腔”成“爆款”
我们都是“小粤迷”!第二届广东省青少年粤剧夏令营结营
《伯龙夜品》还原昆曲“第一剧”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99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946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446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95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503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507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755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75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