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长篇非虚构作品《大河源》连载(73)湖岸上,经过冰川和水流打磨的花岗石错落重叠

编者按:5月28日,阿来首家授权《文化艺术报》连载2025年新书《大河源》。即日起,本报连载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阿来的全新长篇非虚构力作《大河源》。《大河源》是阿来为母亲河作的深情传记。《大河源》以《黄河源传》为题首发于《十月》杂志2025年第1期,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更名为《大河源》。阿来一路追溯黄河源头,行走在高原,也行走在历史和地质变幻的深处,为这片土地和我们的文明唤醒记忆、接续血脉。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在阿来笔下,我们再次看到她青春的样貌,重新感知她的体温和心跳。作品以地理地质层面国家重大考察的科学资料作参考,用诗性语言记述了黄河源区的自然景观、地质变迁,探究了这片大地的文化记忆,呈现出自然与人文辉映的壮美景观。

湖有两种成因。

冰川消融时,冰化水流走,其裹挟的泥沙与碎石,则沉积下来,堵塞河道或拦截降水,形成湖盆,积水成湖。这叫冰碛湖。

冰川运动过程中刨蚀或掘蚀产生的凹地积水成湖,叫冰蚀湖。

一般说来,冰蚀湖盆为坚硬的基岩,盆壁和盆底的岩石上往往有冰川磨光面和擦痕、刻槽,湖盆平面形态呈长条状,湖岸平缓。

已经过了两个湖。都只在湖口处看看。显而易见,湖口都有沉积物堆积体拦阻水流,冰碛作用明显可见。

第三个湖叫扎尕措。前两个湖在U型谷的中心。这个湖藏在左边分岔的山谷末端。从谷中大路望不到它。左拐,上一个台地。顺一条溪流继续往左,先望见对面的山,几乎垂直的,同时又是光滑的岩石迎面逼来,像是一堵城堡的高墙。岩壁上有多股悬垂而下的水,被浸湿的岩石显现铁青色。悬崖顶上,是尖削的山峰,耸立在蓝空下面。资料上描述这里的地形特征,是“峰尖坡陡,棱角分明”。山体伸出两条刚硬的岩石裸臂,环抱出一个半圆。再往前走,就看见,一汪平静的湖水一面开敞向宽阔的谷地,其余三面,都被陡峭的岩壁环绕。导游的朋友介绍说,这个湖面积约3平方公里,海拔4200米。当年,山上的冰川一泻而下,直插山脚,用强大的重力掘出了这湖盆,同时,也把翻掘出来的泥沙与碎石堆积在湖口,不但在湖水出口堆积起冰碛垄,还在湖口左右两边堆积出长长的侧碛垄。正面的冰碛垄因为流水上万年的不息冲刷,已经降低很多,泥沙早就消失殆尽,错落在透明水体下的,是一块块巨大的花岗岩石。侧碛垄被留在了高处,如今已经与湖面有了两三米的高差。

湖岸上,经过冰川和水流打磨的花岗石错落重叠。

谷中草甸上还四处卧着一些孤独的花岗岩石,大如房屋,小如牛犊。其边缘棱角,显然经过了一些打磨。这样的石头,叫冰漂砾。当年,沉重的冰川压迫使山体崩裂。这些石头从山体上剥落,被冰川裹挟,并随之缓缓漂移,当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流逝,这些石头就被遗落荒原,在蔓草中静卧无言,显得地老天荒。

有风起时,冰碛石间荒草索索瑟瑟,仿佛久远的时间发出声音,却听不懂草想告诉我什么。想和自然对话,是人类一种强烈愿望。可是,一直以来,我们并没有真正听清过,大自然想要诉说什么。

望湖,水面有些涟漪,那是有风拂过,有水禽浮过。

望山,山只是壁立在那里,高处,因冰蚀、因风化而参差错落的一排武士般的山峰岿然不动,肃立无言。

这般山势也是古代冰川所塑造,尖削,锋利,叫角峰,叫刃脊。“刺破青天锷未残”。

也许《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关于年保叶则的文章描述更专业贴切:“峭拔嶙峋的花岗岩地貌,显然受到一组密集的垂直节理的影响,是岩石沿这种垂直节理风化剥蚀的结果。”“它一方面说明年保叶则目前仍处于快速抬升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证明高寒冰融在景观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

抬升作用向上,冰融作用却是向下。两种力量相互作用,造成了这种奇伟的景观。也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课堂。巴颜喀拉山脉东端,一切都坚挺峻峭,一切都显得年轻,生气勃勃。

我问能不能上去,上到看上去尖削陡峻的脊线上去。

回答是,当然可以。不过先去休息一下,吃些东西,补充点能量。

沿栈道爬到半山腰上,U型谷在下面了,绿玉般凝止的湖也在下面了。

山坡上,花岗岩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黑土。黑土中的草的生长,不是努力向上,而是花更大的力气向下深扎,盘根错节,紧抓住那些土和下面的石头。丁柱委陵菜和高山龙胆正在开花。这样的坡度和高度,腿软和气喘都是应该有的,汗水浸湿后背也是应该有的。

一直攀爬而不懈怠,因为上方有一个目标。一座两层小楼,圆形的,四周都是巨大的玻璃窗户,我想那是一个瞭望台。游客用于眺望,管理部门用于观察。主人让我看墙上招牌,上面有我的名字:阿来书屋。这是家乡人民对我多年书写这片大地的一个奖赏。在其他景区也遇到过。这个楼首先是一个观测站,还增加一个功能,供游客休憩和眺望。上楼。一个环形空间。中央一圈环形书架,陈列一两千本书,外圈是一面面大窗户,书架和窗户间的环形空间,摆上桌椅,供应咖啡、奶茶、披萨和蛋糕。游客在这里补充水,补充能量。同时可以随便从架上取书观看。阿来的书,其他作家的书,有关地理,有关当地文化。当然,更多的书是关于外面更大的世界。年保叶则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但它同时也属于一个更大的世界。

我所引用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文章,也是在这里发现的。

喝了一杯咖啡,吃了半只披萨,同时读完了其中一篇文章,关于年保叶则,文章的名字叫《巴颜喀拉最精彩的华章》,并把其中有助于我认识的段落用手机拍下存档。

(未完待续)

相关知识

阿来长篇非虚构作品《大河源》连载(73)湖岸上,经过冰川和水流打磨的花岗石错落重叠
阿来长篇非虚构作品《大河源》连载(42)比人类历史更加久远漫长的属于地质史的时间
阿来长篇非虚构作品《大河源》连载(45)新的时代,新的城,需要新的诗
阿来长篇非虚构作品《大河源》连载(12)话到此处,便有些人神不分,历史与神话相互混淆了
阿来长篇非虚构作品《大河源》连载(46)知道他,缘起于在西宁参观青海藏文化博物馆
阿来携《大河源》亮相龙华图书馆:以文学聆听黄河的心跳
深圳出版社作品获非虚构奖
融合“风物书写”与“博物学” 众专家研讨阿来的“大横断写作”
观察| 非虚构影视能否迎来大众市场,电影《朝云暮雨》改编自非虚构作品,引发广泛关注
重庆作家长篇非虚构作品《仰天长啸》付梓出版

网址: 阿来长篇非虚构作品《大河源》连载(73)湖岸上,经过冰川和水流打磨的花岗石错落重叠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3635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