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庞永辉:传承创新 让定瓷走进百姓生活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庞永辉:传承创新 让定瓷走进百姓生活
“定窑刻花展现出的不仅是俊美,更是灵动的意蕴。中国文化里讲究弦外之音,刀刻过程中的灵动感和无限变化,正是我们的艺术追求。”
“建议地方职业学校开设非遗相关课程,为非遗传承培养人才。”
本期嘉宾庞永辉,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定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几近失传的“定瓷烧制技艺”何以在数百年后重现光彩?定瓷的创新发展面临着哪些挑战?记者就此专访了庞永辉代表。
匠心淬炼技艺,再续文化基因
“胖孩两臂交叉俯卧于榻上,头枕于左臂上,双目炯炯有神,右手持结带绣球,额头开阔,神态安详……”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年间“白釉孩儿枕”,堪称北宋定瓷烧制的代表作品。
定瓷始于唐代,兴于北宋,是宋代名瓷之一,因其产地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古代属定州,故名“定瓷”。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除白色外,还有红、黑、紫、绿诸色,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罄”之誉。在宋代的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中,唯定窑以装饰见长。
在元朝之后,定瓷开始衰落,传统技艺一度失传,只有民间制作粗瓷的工艺一直延续开来。直到1976年,定瓷才开始走向恢复生产的历程。经过一代代匠人的努力,“定瓷烧制技艺”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庞永辉的师傅陈文增是定瓷恢复生产时的第一批产业工人。因为聪慧好学,埋头实干,又对定瓷艺术狂热痴迷,庞永辉受到陈文增的格外赏识,后成为其第一个入室弟子。2016年6月,陈文增因病去世后,庞永辉临危受命,接任师傅职务,并成为定瓷行业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在工作坊中,庞永辉向记者展示了一套设计完成不久的国宴用瓷图纸,图纸上各式盅、碟、盘、碗俱全,有几十件之多。据庞永辉介绍,定瓷在古代就有供御的传统,而如今,他更希望定瓷文化能以生活用瓷的形态融入人们的生活。
在三十余年的练习钻研中,庞永辉练就了自己的拿手绝活——跳刀,继承了唐代少有的陶瓷跳刀纹装饰,还先后创新发明了当代多种跳刀工具,整理出点状纹、网状纹、绳纹、水纹、单刀及复刀纹等十几种纹样。
刻花,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有特点的定窑装饰方法。“讲究的就是和写意画一样,不能描也不能改,完全靠性情发挥,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说着,庞永辉挥刀刻出了一个经典的梅瓶纹样,刀法流畅,一气呵成。
“定窑刻花展现出的不仅是俊美,更是灵动的意蕴。中国文化里讲究弦外之音,刀刻过程中的灵动感和无限变化,正是我们的艺术追求。”庞永辉说道。
坚守传统技艺,践行活性传承
作为“定瓷烧制技艺”新一代传人,庞永辉认为,当代定瓷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用高质量定瓷,服务高品质生活”。因此,既要坚守定瓷烧制的传统技艺,更要创新发展。
经过反复试验、调研,庞永辉一方面保留定瓷的纯手工符号,如刻花、剔花、印花等技艺。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机器设备及工艺,将传统文化符号与当前的科技产品相结合。
“这个孩儿枕是传统定窑最经典的造型。”庞永辉操作着模具介绍道,“成型方式很多,这一种是注浆成型,那边还有滚压成型。”
庞永辉并不认为对现代化成型方式的探索是对定瓷精神的舍弃。他解释道,古代的手工拉坯在当时也是对生产工艺的一种创新,具有不可复制的文化属性与艺术价值。而当代的新工艺不仅能大大降低定瓷的生产成本,生产质量更是远超宋代,能满足市场对品质的要求。
“定窑从隋代创烧到元代消亡,其烧制材料、视觉风格等都经历过变化,但生产出的都是定瓷。究其原因,是它们虽具有不同的时代烙印,但蕴含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涵。”
手握定瓷传承的接力棒,庞永辉对自己的责任有着深刻认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明确的要求,那就是活性传承。我们不仅要以高质量的作品与文化研究带动整个行业,更要加大定瓷应用,发展定瓷产业,用定瓷文化服务大众生活。”
据庞永辉介绍,2016年,经统计的定瓷生产厂家还不足30家。2017年,他的团队开始创办定窑职业培训学校,以定期免费培训的形式,培养定瓷产业工人。到现在,大大小小的作坊和公司已经有200多家了。
如今,庞永辉团队制作的高品质定瓷正以多种形式收获社会认可。其艺术瓷作品被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定瓷花器则作为生活用瓷的代表,在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会场亮相。
建议地方职业学校开设非遗相关课程,为非遗传承培养人才
庞永辉在调研中发现,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定瓷烧制技艺”也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尴尬局面。
庞永辉介绍,就曲阳定瓷产业而言,目前有六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多已年过七十。由于这几年市场反响不错,逐渐有新的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还评出了两个新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关于非遗传承队伍的建设,庞永辉今年准备了这样的建议:“第一,让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让学生从小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记忆,产生更广泛的影响。第二,建议地方职业学校开设非遗相关产业课程,培养出的专项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非遗行业的新鲜血液,提升我们整个队伍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此外,对于定瓷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庞永辉也有独到见解。“定瓷是文化产品,我们应更深入地挖掘其文化属性,比如建设定窑考古遗址公园,打造陶瓷文化交流平台,推动陶瓷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两会“艺”起谈|庞永辉代表:传承创新 让定瓷走进百姓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李学武: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管理条例
黄河澄泥砚传人的传承和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成新湘:税费优惠守护湘绣传承
邬成香:建立非遗传承常态教育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景德镇陶瓷大师李文跃:在传承与创新中走向未来
广西浦北:税惠助力“小江瓷”重绽光彩
孝义市皮影木偶在守正创新中接续传承
全国人大代表、乱针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莫元花:银针金线 绣出美好明天
乞巧文化如何传承创新?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