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岭南文化的整体气息就像一股从海上吹来的清风

原标题:​葛亮:岭南文化的整体气息就像一股从海上吹来的清风

南方网讯 3月25日晚,“有风自南——花城文学之夜暨2023花城文学榜荣誉盛典”在广州友谊剧院举办,葛亮的作品《燕食记》成功入选2023花城文学榜“十大文学好书”。

葛亮在岭南二十余年的生活经验,令他的书写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燕食记》以南中国的饮食传统为切入点,生动描摹出中国近代百年的社会变迁、世事人情、众生百态,既有对岭南风物朴素而惊艳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与理解,不仅是一部岭南饮食流变史,更是一部中国人的精神旅途史。

在花城文学榜给他的推荐语中这样写道:葛亮的写作,气息典雅,韵从古出,及于物而入于心,发乎情而通于史。葛亮秉写作之手艺伦理,使城市灵韵、历史烟云、寻常巷陌和人心万象尽化于物的勘探。《燕食记》,出虚入实,以食见史,见文化,见人心。《燕食记》显示了葛亮写一部中国式小说的决心。小说提供的不仅是中国故事和中国韵味,还有中国的伦理。厨食之事关联着仁义之事、修身之事,饮食话语缝合了抒情话语、家国话语和礼义话语,饮食现代性书写又添新篇。

记者就《燕食记》此次成功入选2023花城文学榜“十大文学好书”采访了作家葛亮。

记者:《燕食记》是关于广州和香港的双城故事,是粤地饮食行业手艺人的人生故事,更是百年社会变迁的岭南故事。粤港的文化土壤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葛亮:我是南京人,因为求学来到了岭南,来到了香港。江苏属于江南,虽然江南和岭南都是南方,但二者在气韵上是有差异的。

人们提到南京,总会说它是六朝古都,它的气质是舒缓的、古典的。到了岭南之后,我感受到了南方的另一个面向,它是开放的、自由的、包容的。香港的气息是强劲的,生活节奏比较快,给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带来内心的撞击感。

岭南文化的整体气息,就像一股从海上吹来的清风,它开放、自由,海纳百川,同时汇聚了不同的人群,造就了一系列“相遇”。而人们在相遇的过程当中,带来了彼此文化的交融。融合、撞击,产生新的文化变体,这是岭南这方水土赋予我的非常重要的启示。一方面,我得以躬身反照,进入对于“家承”的书写,于是有了《朱雀》和《北鸢》;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岭南所呈现的新鲜、具有撞击力的文化气象。

岭南文化是一个非常好的容器,它让你不断探索、不断感受。我在香港生活了二十来年,我在不断地发掘这方热土,它的风物、它的历史、它的人文、它独特的城市气性。我希望借助《燕食记》这部作品,从情感的角度回馈这方热土。

记者:面对当下语境和传媒环境,你觉得文学的未来是怎么样的?

葛亮:我们生长在一个信息传达密集的时代,每个人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信息,甚而年轻一代更倾向于对信息及时做出相应的结论和判断。文学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在这种快速的信息传达的社会语境里,尽量让人们沉淀下来、慢下来,更多地进行思考,并且借由这种思考去考虑我们的人生的可能性,去体会我们的过去、当下和未来。

记者:“有风自南”是我们这场文化盛宴的主题。如果用“风”来形容你的作品,你觉得会是什么风?

葛亮:我希望《燕食记》所呈现的气息,对于读者来说是一股和风——和风拂林,甘雨润物。文字是个非常美好的载体,它承载了我们对于历史的想象,承载了我们对于岭南这方热土发自内心的勾勒。更重要的一点是,借由食物这样一个主体,检视现代人的生活。一切美好的想象都来自日常,而日常连接了背后一个茫茫的时代。我希望这股和风能够吹拂每位读者的心田。

记者:你对花城文学院的寄语。

葛亮:它承载了很多东西,衔接着我们对于这方水土的共同理念。这种理念不光是关于文学的,也是关于情感的。

文字:郭昊奇

设计:武君丽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葛亮:饮食是可复刻的文化密码,与记忆和历史相连 | 文艺青年的101种活法No.38
【青听·非凡十年】葛亮:以人间烟火知著于历史
忙趁春风,奔赴山河——葛亮《小山河》《梨与枣》新书首发式
作家葛亮:以《燕食记》写出岭南地区鲜明的文化气象
蔡东葛亮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清风破大暑,明月转高秋,在古诗词里,寻一处清静,度一场清凉
专家热议葛亮《燕食记》:借美食跌宕故事,述百年社会变迁
带着一股真正的“匪气”……
从戴安娜身上真的可以感觉到鲜活的生命气息
“对新时代广东的真正书写才刚开始”

网址: ​葛亮:岭南文化的整体气息就像一股从海上吹来的清风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7167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