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人士谈人类文明互鉴:和合包容为发展增添确定性
原标题:宗教人士谈人类文明互鉴:和合包容为发展增添确定性
(聚焦博鳌)宗教人士谈人类文明互鉴:和合包容为发展增添确定性
中新社博鳌3月31日电 (记者 王子谦)世界和平、社会和谐是人类追求的美好境界,面对当前世界地缘政治危机、疫情、粮食短缺等挑战,如何通过文明互鉴增添发展确定性?31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宗教和合与文明互鉴分论坛”上,东西方四位宗教人士分享了不同文明间和合共生的故事。
本次分论坛以“万物并育大道同行——共臻人类文明互鉴新境界”为主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印顺法师说,新境界之“新”在于超越,“以交流超越文明的隔阂,以互鉴超越文明的冲突,以包容来超越文明的优越”。
德国道教协会会长刘诚勇2007年来到中国,潜心道教修行。回到德国后,他收徒讲学,致力于传播包括道家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相异,但道教中的养生、静心等内容受到欢迎。”刘诚勇近年来将《道德经》《清静经》等经典翻译成德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刘诚勇说,道家经典中体现的淡泊包容能超越地域,让心灵得到滋养。
蒙古国乌兰巴托善妙寺(另有译名:塞恩诺蒙佛教寺院)方丈乃尔贵·赛布彦说,在蒙古人接受佛教的历史进程中,随宗教一同传播的还有其他文化元素,“蒙古在工艺美术、文字等方面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直至当下,蒙古国的年轻人还在积极参与佛教文化交流之中。”
印顺谈到,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在不同时期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升华,最后形成了一个特殊时期的文化现象。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特质和文化特质,历史上不同宗教和文化的每一次争论,都是在交流碰撞中丰富和完善体系的过程。
与会宗教人士认为,当前全球发展面临诸多变局,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与文明必须在彼此尊重和求同存异中携手合作,以弘扬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为发展增添确定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宗教和平组织秘书长埃利亚斯·什奇特诺奇强调,中国近期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案。(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宗教人士谈人类文明互鉴:和合包容为发展增添确定性
文明交流互鉴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从事实判断来看,是“误读”,文明交流互鉴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互联网促进中国与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
经典跨越国界 文明交流互鉴
以雕塑创作促进中希文明交流互鉴
为人类谋进步 为世界谋大同|第四集
《了不起的面包》:人类文明像一场争夺面包的游戏
从后母戊鼎到《千里江山图》,考古和文保成果展如何再现中华文明
叶小文撰文回应赴台遭拒:莫道佛光千里远,兄弟和合终相连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1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6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497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