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寻迹洛神赋

原标题:芒种·寻迹洛神赋

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与浪漫情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寻迹·二十四节气》缘起于中国首部数字行浸演艺《寻迹洛神赋》中的“河洛掌灯”,借以科技美学的手法颠覆传统的表现模式,将洛神赋、二十四节气等标志性中国文化融入其中,让“24个节气”如同一袭历史长卷般徐徐展开。

清代诗人王时叙在《商周山歌》中写道:“旋黄旋割听声声,芒种田家记得清。几处腰镰朝雾湿,一行肩担夕阳明。”就描述了农忙的景象。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上一年深秋时螳螂产的卵已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停在枝头鸣叫,与此相反,平时爱学其他鸟叫的反舌鸟,却因为感应到阴气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牡丹作为万花之王陪伴着洛阳走过千年,她眼中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在沉浸式博物馆「国色之华」中以牡丹的视角,在这四季轮回、时空流转中,共探国色之华,感万物之消长。我们可以看到“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盛开之景,体验宛若惊鸿般的步步生花、挥袖成诗。

“光影河洛、极致之美”中国首部数字行浸演艺《寻迹洛神赋》作为河南省重点文旅建设项目,该项目集数字化演艺、“博物馆+”商业、沉浸式展演的全域行浸式剧场于一体,在“洛阳大河荟”构建洛阳首个大型沉浸式场域空间,将成为汇集洛阳千年文化的文旅产业标杆。洛阳大河荟项目由国晟集团下属城投集团倾力打造,项目总建筑面积18.4万㎡,由数字光影演艺、“博物馆+”商业、隋唐文化主题酒店、剧本娱乐孵化基地四大业态组成。黑弓BLACKBOW作为《寻迹洛神赋》总创制方,以“洛阳神韵”为精神符号,以河洛文化为主线,由全域行浸剧场、沉浸式博物馆、数字化演艺三大板块组成,将通过虚拟现实、全息影像、沉浸式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让历史与现代的光辉在此融荟绽放,令观众深度参与到场域当中,体验尘封已久的洛阳故事。黑弓团队作为“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视效总制作团队,一直致力于以科技艺术打造中国文化记忆,在众多国际级大型创意演艺项目中向世界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科技艺术”的美学表达。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立夏·寻迹洛神赋
春分·寻迹洛神赋
清明·寻迹洛神赋
惊蛰·寻迹洛神赋
今日芒种 | 仲夏自此始 青梅煮酒香
芒种丨“芒”有所获,“种”有所得
节气藏大美 探寻中华文物中的“芒种”
芒种诗词3首:农民的一收一种,都是岁月的馈赠!
中国热词:芒种里的充实与喜悦
芒种这天,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红儿跳槽

网址: 芒种·寻迹洛神赋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9508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